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卡尔雏诺从轻与重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轻“在卡尔维诺的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沉重“是他苦心追求“轻“的最重要的前提.其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具有非常鲜明的相互阐释性.<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刻画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该作品具有轻逸特色的语言风格和虚实相生的轻逸叙事结构,是卡尔维诺实践其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卡尔雏诺从轻与重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轻"在卡尔维诺的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沉重"是他苦心追求"轻"的最重要的前提.其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具有非常鲜明的相互阐释性.<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刻画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该作品具有轻逸特色的语言风格和虚实相生的轻逸叙事结构,是卡尔维诺实践其关于小说重量的美学理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小说家金宇澄在其长篇小说《繁花》中减轻了作品结构和文学语言的分量,刻画了上海城的迷人细节和上海人的生活趣味。在客观冷静的轻逸笔法背后,是金宇澄对生活世相的沉重记录。轻盈的叙述使苦难深重的生活变得可以承受,这与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轻逸"小说美学不谋而合。"轻逸"不仅是文学的一种呈现方式,也是作者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根本方式,更是生命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界一直被誉为幻想大师的卡尔维诺在其作品中一直深切地关注现实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童话传奇般浪漫书写的背后隐藏着深邃、凝重的主题,即“轻逸”的现实主义.卡尔维诺驾驭“轻逸”的幻想车轮,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把作家的时代诫命、社会责任与文学的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轻逸”的现实主义在小说中体现在三方面:影射现代不和谐的生存处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社会理想;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致力于减少沉重感"是卡尔维诺对其小说理论"轻逸"的一种诠释。在具体的创作实践里,卡尔维诺通过讽刺手法直指人性的阴暗面,对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卡尔维诺比较类似,王小波在创作中也坚定地反抗着所谓的"庄严滞重"。但王氏小说风格的特殊性就在于,他通过对"文革"这一历史事件的讽刺以及边缘化的人物塑造,表达了他小说写作上的"追求有趣"与游戏化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6.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是我们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著称。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他以沉重严肃的哲思姿态和简洁轻巧的文学话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妙的小说意境,堪称现代哲理小说的典范。小说对生命“轻与重”的哲学思考,源于作者对酒神精神和存在主义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7.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深刻展现了人类生存的两难境况:性与爱之轻或重、灵与肉之轻或重、雅与俗之轻或重;轻与重的对立与转换贯通于生命之中,轻为重时重亦轻,重为轻时轻还重。小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充分揭示了存在的本真状态,并从哲学的高度观照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困惑。  相似文献   

8.
"轻":卡尔维诺小说美学中的诗性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作为卡尔维诺(Calvino)小说美学的关键要素,不仅意味着一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而且代表着人类存在的最高智慧——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既表现为小说创作中想象性的创造和超越,又表现为借助科学知识对精确性的追求;"轻"既不是非理性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9.
西西自传体小说《候鸟》采用儿童视角,叙写了林素素一家为躲避战乱迁往香港的故事,其叙事结构具有细节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语言具有鲜明的儿童化特色.儿童视角下的叙事态度较为平静,却蕴含了一种悲悯情怀.若借卡尔维诺所述的"轻逸"而观之,儿童视角下的语言和感受尽管表面"轻逸",但它却表现了历史之沉重,写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米兰·昆德拉以独特的诗性语言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关于“存在”的小说世界。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与诗学入手,能发现其小说中具有“政治乌托邦”“情欲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等图景,它们都一致地指向同一主题:人的存在。因此本质上属于探究人类生存可能性的“存在乌托邦”。其笔下的现代“乌托邦”继承了乌托邦传统中的批判精神,具体体现为对极权主义政治的反讽、对“小说消亡论”的反击以及对欧洲现代性危机的思考。通过对“媚俗”的批判与对“幽默”的推崇,昆德拉小说中的现代“乌托邦”实现了对以往文学作品中形象稍显单薄、美学意蕴不足的“乌托邦”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1.
当代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被并称为“作家们的作家”,而王小波可以说是卡尔维诺的中国传人,他们都以对创作本身的艺术追求为自觉使命。与卡尔维诺在中国文坛的接受史相近,王小波也尚未得到当代文坛的足够关注。他们内心共有的童话精神———以童心的纯净对于世界的指认和期望更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12.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06,46(2):21-29
人的实践-创造活动的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古代群体自由、近代个体自由(人性自由)、现代个性自由的演变产生出了古典悲剧、近代悲剧和现代悲剧三种内核不同的悲剧范畴,引导着三种不同倾向的悲剧形态。悲剧集中表现着崇高,它们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显现着不同的美学风貌和品格。古典悲剧的崇高感是群体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古典悲剧同古典崇高一样都呈现出平衡、对称、稳定、有序的形态,缺乏深刻的理性内容和必要的情感张力;近代悲剧以人物性格为中心,以人物的各种情欲为中心,从而显示出近代悲剧关学的个人主义性质,体现了近代崇高的美学内涵;现代悲剧凸显的则不再是尖锐的外在冲突中的崇高,而是价值尺度更其内在化的崇高,展示了现代社会人所遭遇的精神上的痛苦、迷惘、焦虑、孤独,表现了人对自由生存和完整个性的热切渴望和无尽追求。从古典悲剧、近代悲剧、现代悲剧与崇高的不同形态和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美学和悲剧艺术的发展,这种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把人类实践-创造的自由逐步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存在源于人的创造 ,正是这种创造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艺术就是创造 ,而美则是完满的创造 ,是人的生命与环境的契合。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以劳动实践为基础 ,从人的本质创造来构建人本主义美学体系。“创造论美学”、“当代形态中人的美学”、“以美育培养更富有人性的人”是他人本主义美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明清美学是中国美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华古典美学的最后一次高峰。这一时期文化最突出的成就是小说创作。《红楼梦》则正是这一片丰美土地上滋生出来的一朵文学奇葩,它在小说构建上可能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但在美学思想方面则更多看到的是明清美学家,尤其是李渔的绰绰身影。  相似文献   

15.
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与中国作家王小波放在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下,从卡尔维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国接受土壤的形成、王小波和卡尔维诺间的特殊通道这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探讨,解析了王小波钟情卡尔维诺作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祖先》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深刻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的本质问题,以童话(寓言)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迷失自我、失去完整性、焦虑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对人的追寻自我、确证自我的艰辛历程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本文着力通过对《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的分析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存本质、并寻觅出一条通向"存在"——"完整"——"自由"的实现自我之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小说理论家认为小说视点在小说整体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认为小说创作和批评的重点在于要加强小说内部成分的创作。这一观点受到福斯特的质疑,他认为小说批评不应该局限于一些构思精巧的程式。福斯特强调小说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小说内部结构与读者审美之间的关系,应该从形式技巧与读者阐释的关系入手来探讨小说美学。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及背景结构的美学研究是叙事性小说研究的中心问题,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才会最终展现出小说创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以修养阅读为主导的取向被商业化时代以愉悦、消费阅读为主导的取向日益覆盖,致使当前的文学创作空前轻软化和欲望化;资讯过剩与读者分流正使文学创作走向分层化和类型化;影像霸权对阅读心理的重塑以及愈演愈烈的影视与小说联动带来的文学叙事中影视叙述法的大幅增长,则使小说艺术自在的独立性正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普遍追求思想 ,追逐深刻的当代 ,曹文轩却关注美感 ,倾心雅致 ,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 ,对美好人性与高尚情操的永恒追求 ,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 ,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 ,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 ,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文将通过对曹文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 ,进一步阐释曹文轩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