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相关教育部门需通过完善立法、调控财政政策、均衡分配师资资源等方面来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锡尔指数及其一阶模型,对安徽省学前教育中的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进行了测度,并将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分解为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地域间的差异以及三个地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三个地域内各地区差异是造成全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配置差异,其中财政性教育公用费各地区差异最明显,专任教师的缺乏造成了各地区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的差异;办学规模已基本能满足全省幼儿入园的需要,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在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分析来看,其原因主要有:家长收入差距悬殊导致城乡学前教育投资失衡、市场调节的局限导致城乡学前教育供给两极分化、“城市取向”的政策导致城乡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失衡、城乡学前教育体系分割导致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为此,必须从树立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观、发挥市场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作用,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建立相互交流的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这几个方面来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是制约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瓶颈。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以CIPP测评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综合测算评估,结果表明:八年来,各指标(除教育投入)城乡差异呈减少趋势,但差距依然存在。其中,教育机会公平指标上,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严重失衡;教育投入公平指标上,农村扶持力度加强,乡村生均公共经费高于城镇,但惠及面小;保教质量公平指标上,城乡保教质量之师资力量差距悬殊,办园条件差距显明;教育结果公平指标上,城乡小学新生受学前教育比例差距缩小,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本文综合运用问卷法等方法对内蒙古H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H市存在幼儿园师资配置总量不足、素质结构失衡等问题。据此,本文从社会理念认同先行、资源配置效率为重、师资队伍更优化等三方面提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H市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状况。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省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在教育问题上的传统习惯和认识不同,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政策规划的具体性和前瞻性差异,各省区地理气候温度降水等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会衍生出各地学童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公平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政府和社会要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家要统一制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学前教育规范标准,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落后区县试点免费学前教育,逐步免除全国各大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学费,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等不失为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HSD-EM”评价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2019年呈“V”型发展趋势,2019-2021年呈快速发展趋势。②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发展最优,中部地区次优,东北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则落后于其他地区。③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整体空间集聚以“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为主导,且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显著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弱。④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可通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教育文化因素等产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改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应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9.
10.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说明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一期和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一期关注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的解决,二期更注重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二期相对于一期目标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全面详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然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1.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从2012年的初步均衡到2020年的基本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有了具体时间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探究已成为时代主题。基于吉林省40个县(市)义务教育发展各项指标的标准差及差异系数的比较分析,探索出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策略:深入进行现状调研;明确落实政府责任;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科学制定办学标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率先实现县域均衡。  相似文献   

12.
扩大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办园规模、调整学前教育结构是提升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的普及化程度的重要着力点之一。通过对松桃县学前教育规模与结构的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学前教育规模与结构存在办园规模不能满足幼儿入园、幼儿园类型结构不合理、幼儿园分布不合理、幼儿班级结构及分布不合理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扩大公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丰富学前教育模式四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运用熵权法构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模型,对各省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园条件和空间布局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省际之间差异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健全管理体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强化幼儿教师基础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  相似文献   

14.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利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对区域经济运行中的纯粹交换经济系统、纯粹生产经济系统、生产--交换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地域空间配置优化进行一般均衡及其均衡扩展比较研究,发现并证明无论何种类型的区域经济体系或多区域经济体系,资源地域空间配置优化的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存在着差异与负相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以所搜集到的251篇有关学前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博士学位论文的完成年份、完成单位、所属二级学科、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五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如何推进中西部地区院校学前博士点的建设、鼓励与引导医学类学科参与学前教育相关研究、加强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以及拓展教育评价、儿童游戏等问题都是今后学前教育研究者们理应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13-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数据,从场地、设施、师资三个维度,对八大综合区基础性办学条件的均衡程度与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发现:初中阶段基础性办学条件总体均衡程度高于小学,区域间场地和设施条件均衡程度高于师资条件。东部沿海地区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均衡程度相差最小,西北地区小学的基础性办学条件绝对值高且均衡程度高,长江中游地区小学、初中的基础性办学条件绝对值低且均衡程度低。东北地区小学、初中设施条件的绝对值低但均衡,场地条件和师资条件绝对值高但均衡程度低。西南地区、黄河中游、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四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各类指标绝对值较低且均衡程度相差较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阶段应从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政府责任、缩小区域差距、改革经费制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全面繁荣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保障。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征。为展现建国以来中国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历程,本文拟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区域经济发展演进的特征、区域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建国以来中国区域发展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互制约形成的低水平均衡状态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理论角度分析其形成机理,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长期均衡的协整方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二者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分析,并寻求破解农村金融约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进行测度,分析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空间差异与动态演绎过程,为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区域规划提供参考。Dagum 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总体基尼系数由 2010 年的 0.147 下降至 2020年的0.076,超变密度逐渐成为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东、中部地区间差距最大。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东、西部地区内各省份差异有所下降,但中部地区内差异有所增加。对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缩小地区间差距,重视不同区域差异,实现因地制宜发展,以促进护理事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