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兴起。该流派倡导以分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反应为主的批评方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美国著名批评家斯坦利.费希。目前,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并不能满足该课程设置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邀请读者积极参与连接、填补其中的“空白”,因而文本的意义也就具有了开放性,多样性。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利用多重视角的转换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带领我们找到了案件真相,虽然其间还有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但这也正是需要读者积极参与的地方,点、线、面相结合各自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本文认为唐泽雪穗大部分时间戴着人格面具,在众多人眼里是高雅聪慧的女神形象,然而实际上是一朵恶之花,被阴影所支配,犯下的累累罪行就是她阴影的最大显现。雪穗的阿尼姆斯是筱冢一成,曾数次表明心迹,与桐原亮司之间不过是被守护者与守护者的关系,无关爱情。  相似文献   

3.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作者以含蓄的笔调将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爱尔兰民众压抑沉闷的生活环境和瘫痪麻木的精神状态进行传神的刻画和描绘。本文试图从读者反应批评视角,对故事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与读者之间的巧妙互动,透视作者如何引导读者逐步领悟故事所要传达的沉重主题。  相似文献   

4.
接受反应文论是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重要话语方式和批评流派,他们对读者的重视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读者"概念,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是实际读者,即从事阅读活动的具体的读者,包括时代读者、个人读者和社会读者,这类读者具有历史和个体差异性的品质;二是假想读者,是由接受反应文论家根据文学文本的预期效果得以实现而假想出来的读者,包括吉布森的"冒牌读者"、普兰斯的"零度叙述接受者"、里法代尔的"超级读者"、沃尔夫的"有意向的读者"、费什的"有知识的读者"和伊瑟尔的"暗含的读者"等等,这类读者是他们理论研究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评论家们历来将麦克白定位为一个从英雄堕落为恶棍的可悲形象。然而,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的解读表明弑君夺权前的麦克白具有高尚的品德,其弑君夺权的行为因国王违背传统的自私行为而具备了合理因素,弑君夺权后的精神折磨与救赎昭显了麦克白末路英雄的困境。麦克白的悲剧促使读者自我审视和反省,达到了悲剧净化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宋之争超出了对唐宋两个特定历史时期诗歌创作与欣赏的争辩 ,具有普遍的诗学批评价值。从这一论争的逻辑起点来看 ,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争缘起于宋诗有别于唐诗自成面目 ,铺展于南宋前期诗坛对江西诗的论说申辩 ,衍化于永嘉派与江西派的对垒 ,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深化于严羽依据其独特的诗学批评原则的分唐界宋之论  相似文献   

7.
读者反应理论与英语文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西方二十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读者反应理论,以及该理论在英国文学教学中的影响和具体教学方法,并就它们对外语英语文学课的借鉴价值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娱乐功能是宋代四六文的重要文体功能之一,集中体现于致语、话本及文人俳谐四六中.致语作为歌舞剧曲娱乐演出的一部分,其在舞筵歌席前表演念诵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取悦宾主.在演史、小说话本中四六文则主要用于描绘场景,以促进表演的多样化.公案里的四六文判词、供状不可或缺,尤其是花判公案中,内容滑稽的判词是其发挥娱乐功能的关键.俳谐四六文主要流行于文人之间,以文为戏、自娱娱人是其主要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新工具之发明和应用,往往引发新事物之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之变革,如机器发明之于工业革命,听诊器、X光发明之于医学医疗,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发明活字印刷之于宗教革命、文艺复兴.雕版印刷广泛运用于10世纪以后之东方宋朝,其传媒效应究竟如何?此属于印刷文化史研究之范畴,钱存训大力提倡之,值得关注和投入.笔者以为:就读者之接受反应而言,印刷传媒所生发之效应,影响于文风士习者,大致有八端:一、竞争超胜之发用;二、自得自到之标榜;三、创意写作之致力;四、创意诠释之提倡;五、讲学撰述之昌盛;六、诗文法度之讲究;七、诗话评点学之崛起;八、会通化成之演示.知识流通之媒介,从誊写钞录演变到印本传播,堪称知识革命.媒介改变,图书流通所生发之传媒效应,蔚为变革之推手,促成文化之转型,值得投入心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读者反应理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反应理论 (readerresponsetheory)一直是 2 0世纪 80年代英语教学中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运用读者反应理论 ,结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 ,分析目前大学英语阅读理解在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读者反应理论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骈文“类俳”之说。最初,批评家所言“俳”既指文章“俳偶”追求文采审美但缺乏政教意义,又指“俳谐”之文具有娱乐性而不够庄重,还指“俳优”文人作为政教体系附庸的身份处境。古文运动兴起之后,宋代出现了立足文章本体的四六批评。其所谓“类俳”是文章学层面的专门批评,强调文学审美应与思想内容统一,辩证地指出娱乐之“俳”有其得体意义,体现了宋代士大夫文人的主体性。宋四六的“类俳”批评表现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意识,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学批评理论作为依据,对英语专业的传统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新批评"理论所强调的以文本为基础的主张,将这种主张用于文学教学中,将有助于避免贴标签似的印象式批评,使学生通过细读原著,培养起踏实的学风,还能真正体会到文学的魅力;"读者反应批评"则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不可或缺.在文学教学中,只有使作品与学生的人生经历与人生目标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得到一定的人生启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这门传统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翻译批评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翻译批评实践环节却遇到了很多麻烦.很多翻译评论并没有把读者感受考虑在内,这就大大忽视了读者认可度在翻译批评中的作用,不利于翻译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创作中客观冷静的态度、含而不露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创了一代文风,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由于其文本结构的简约精致化,主题的含蓄隐秘性以及意象的精雕细琢,作品显得扑朔迷离,隐晦曲折,具有现代文本的包容与复调性。在20世纪70年代兴盛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启发下,本文试图对《白象似的群山》进行阅读经验式的解析。文章认为,海明威在这一短篇小说中设置诸多悬念,构建多重张力,其目的在于让读者置身于小说之中,让读者积极参与到小说中来,使他们在不断推翻、证实或重建自己的期待视野中,或失望,或愉悦,或顿悟,并由此成为第二文本的创造者。同时,文本中透露出的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及文中采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构置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障眼迷雾。  相似文献   

15.
“读者反应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主旨是评价译本的优劣要看读者的反应是否与源语读者的反应大致相同,因而翻译应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目前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对读者缺乏足够的关注,存在着亦步亦趋,不顾及读者文化习惯;以为当然,不了解读者的文化差异;以我为主,不理会读者感受等问题.文章认为只有把接受者的感受作为决定公示语翻译的传播效果标准,只有认真探讨英语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才能准确而充分地发挥英语公示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读者是编辑工作最根本的对象,是编辑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读者,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无法实现。了解、研究读者心理是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必须根据读者心理来开展编辑工作,策划选题,编辑书稿,适应读者,吸引读者,进而引导读者,繁荣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随笔记录式散文文体,笔记终宋一代始终伴随着宋代诗学的发展,其对宋代诗学面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首先,以笔记为体是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笔记为诗话之源,类似诗话的材料也存在于笔记当中,诗话与笔记中的诗论是宋代诗论的主体部分。其次,以笔记为诗是宋代诗艺的一种倾向。笔记影响到宋代诗歌艺术,从以笔记存诗到以笔记证诗,到对诗歌创作、体裁、体例产生的影响,到以笔记代诗的独立存在,笔记与诗歌的关系日渐密切。再次,以笔记为格是宋代诗学的主要特征。以笔记为体之诗论带有笔记内容杂、形式散的特点,呈现出随意性、纪实性、议论性和思辨性的特征,资闲谈的北宋诗学偏向前两种特征,重理论的南宋诗学侧重后两种特征,这也是宋代诗话日益理论化、系统化的过程。从笔记的角度考察宋代诗学,有助于认识宋代诗学体系构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读者反应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者反应理论如运用到听力教学中,则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主体扩充知识面的紧迫性,以及听力教学中主体与客体互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杂志的读者意识鲜明地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实践中,既包括对内容的严格筛选,对装帧的匠心独运,又包括对典型读者的恰当认定,对读者调查的开展和对读者反馈信息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中,读者是译者关注和审视的对象。然而,译界对这个特殊的接受群体缺乏真正的了解和统一的认识与全面的研究。在此情形下,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便很快引起了中国译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重视。该论强调,判断一个译文的效用不宜拘泥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要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此外,它着重探讨读者反应对翻译过程和技巧的重要影响。通过与接受美学的结合,在四个方面具有了更大的解释力。诚然,读者反应论并不是翻译理论的终结,而只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文化传播增添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