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小说创作中,欲望化的历史叙事成为关注的焦点,并据此形成了独特的话语实践方式。这涉及个体的生命欲望、性爱欲望以及最具野性的权力欲望等三个主要维度。生命欲望是理解历史知识的一般主题和最终目的,体现了现实中的想象书写、想象中的现实记忆以及非人性物体的人性化展露等三重变奏;性爱欲望实现了历史的主观把握与审美体验,不仅有野性与激荡同生的性爱,更有理性与俏皮并存的性爱;权力欲望下形成了一种生产与压制、控制与反抗、表彰与惩罚共存的生存状态,体现为逆境中抗争权力、外在的强加权力以及精心偷取的权力等内容。可以说,这三向维度成了莫言小说中欲望化叙事的鲜明特点,成了他揭秘历史真伪叙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除了摹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外,从欲望书写的角度来看,它还为人们展现出了情爱欲望、金钱欲望以及仕途欲望的相互交织,并且在摹写这些欲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和当时社会及思想状况,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想以及同时期文学和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基点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欲望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因而是内在性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欲望"是对传统西方哲学内在性的抵抗,从而实现欲望的外在性以满足绝对他者.从传统西方哲学欲望概念入手概括思想史上欲望的内在性特征,继而分析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欲望的外在性特点,最终以爱欲为形而上学欲望典型而实现对于传统欲望内在性的超越,以满足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5.
《梅雨之夕》是一篇可以归入心理分析范畴的小说,作者的创作有意识地借助了精神分析理论,尝试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拆解精神分析的文本游戏,解读这篇小说叙事的欲望结构和生产机制,分析语言背后无意识深层的欲望法则。  相似文献   

6.
麦克白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的主人公.长期以来,女巫的预言和夫人挑唆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激活和唤醒隐藏在麦克白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然而,没有超出个体欲望就不可能产生悲剧.只有当个体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实现自身欲望时,欲望才会导致悲剧.因此,麦克白悲剧最根本的根源不在于膨胀的欲望,而在于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矛盾影响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看客:生命悲剧的隐喻——对鲁迅“看客”的生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客"是鲁迅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鲁迅书写"看客"一方面具有一种清醒的启蒙理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在鲁迅笔下,"看客"的"看",潜藏着精神暴力欲望,蕴涵着"渴血的欲望".这是鲁迅对生命悲剧的正视,也是对人的巨大悲悯.  相似文献   

8.
整体上看,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文本是纵欲主义欲望叙事的标本。他的写作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化欲望书写与世纪末欲望本体化叙述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中纵欲主义欲望观的综合因素进行系统的考察,力图揭示贾平凹在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下逐渐走向焦虑、浮躁与沉沦的具体原因,对形成其欲望叙事的文化心理特征及精神症候作一深度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揭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与日趋没落的旧南方种植园文明之间的矛盾,成为对20世纪上半叶南方旧文明消亡充满诗意的悼念。女主人公布兰奇·杜波利斯无法排遣的性欲望、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爱的绝望是最终导致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她的悲剧是旧南方文明错误的女性价值现对其迫害造成的,她的悲剧是一个文明陨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欲望号街车>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南部生活的时代写照,主要讲述女主人公布兰奇在不断寻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拉康的两个观点--"欲望即缺失"和"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在文本中得到充分展现."欲望"是布兰奇走向崩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享乐主义的消费文化刺激现代人的欲望膨胀,两性关系体现为欲望主体与欲望客体的交替轮换.性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古典的爱情在瞬息万变的物质文明中消解.性革命和女权主义运动促成性别意识变革,家的圣坛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2.
欲望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 ,历代哲人无不非常关注它。旧中国时代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对欲望作过较深入的思考 ,提出了“以礼养欲”、“以心制欲”等独到的节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天翼童话以旧时诱导儿童不劳而获的儿童读物为互文本,但反其道而用之,属于反欲望叙事.但这种反对、拒绝不是相对扭曲人性的额外压制而说的,从这一角度对张天翼的童话进行批评是无的放矢.无原则地鼓吹欲望、趣味只会导向享乐主义、纵欲主义,这正是当前儿童文学中正在涌动的暗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独特主题,在其写作中,"欲望"的对象既有自然生理性的目标,更主要是精神性的目标.杜拉斯的创作看似有悖传统道德,却真实反映了处于当代场景中人类的处境和情感,她通过感性的方式实际上言说了哲学意义上的生活,由此,杜拉斯对欲望世界的言说通向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终极关怀,并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人化”和“物化”是它常见的两种形式,不同的作者赋予它们不同的精神内涵与表现方式。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给我们展示的是: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丰富物品的同时,刺激了人类更高的近乎无限的欲望。这种追求的“正当性”与欲望的无法满足给人类自身带来的是无奈、恐惧与变异。卡夫卡对当代社会价值“正当性”的追问和人类价值的精神探求使他获得了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毕飞宇以细腻深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人物。将其女性形象分为四类加以分析阐释,即狐媚型、母性勃发型、祥林嫂型和隐秘欲望型,从中揭示作者对女性生存景观、文化心理、性别心理的精到把握和淋漓展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身体的角度对小说<青春之歌>及其衍化的同名电影进行互文性探析,认为身体在这两种不同传媒文本的游弋中被更为强烈地意识形态化了,因而更远离了身体自身及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余华的小说中总是渗透着一种神秘的宿命论,特别是早期先锋作品中,人物时常作为一个符号在命运的牢笼里争扎,总是逃脱不掉循环轮回、难逃劫数的命运,于是作家便用人的荒诞、死亡、欲望、命运等主题书写了一个个绝望的世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余华在作品里试图寻找对宿命的抗争方式,但发现人怎么抗争也争不过命运。在这种”屈服”下,余华积极地去思考“人”存在的价值,在存在中去发现”生”的意义,用”存在”和宿命进行抗争。可是在欲望无限膨胀的当下社会,终于发现:原来欲望,才是小说中人物走不出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疯癫是田纳西·威廉斯毕生所痴迷的戏剧主题之一。文章以拉康对主体性和欲望的互文性阐释为理论基础,对《欲望号街车》中典型的疯癫女主人公及其疯癫性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布兰奇由于欲望客体的缺失而丧失其主体性,在寻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她成为文明社会中欲望的牺牲品。其疯癫性是理性和感性世界矛盾冲突、文明压抑主体欲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北妹》、《乌鸦》是作者以当下的眼光对当下女性的生存境遇所书写的辛酸史,作者以敏锐犀利的眼光、冷峻寒峭的笔触,通过对主人公的生存欲望、生存目标、生存处境等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他人即地狱”的生存图景,由此透视出文本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