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杜黄裳在元和削藩中,不但发挥了开悟宪宗定策削藩的创始作用,而且在军事运筹和政治革新诸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杜黄裳是一位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削藩名相。  相似文献   

2.
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先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与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后离开孙中山加入政学会,先后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但随着政学会的风消云散,他只好蛰居上海,常常为有奇才而无处施展暗自叹息。1928年初,杨永泰结识了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晁错的改革思想,并对晁错的“削藩”改革及失败被杀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认为晁错的改革影响深远,具有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是汉王朝由“无为”转为“有为”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4.
西汉的削藩是汉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行削藩前,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郡国并行制,其时诸侯王踌躇满志,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实行削藩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仅在名义上是郡国并行制,而在实际上却是郡县单行制,其时诸侯王一蹶不振,终成外无强藩之局,今仅就以下两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尚祈贤者正之。一、如何看待王国的尾大不掉和削藩原因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出于战胜项羽的策略考虑而分封异姓王,这对于最后打败项羽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楚汉战争结束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因此,刘邦又出于消除异姓王威胁的策略考虑,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分封同姓王,结果,终高帝、惠帝和吕后三朝,未见诸侯王反叛之举,史称“海内晏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受封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个藩王府。这些藩府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有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范围内唯一存在的一个宗藩。本文依据文献及近年来出土的文物,系统梳理和考证了明代蜀藩世系、宗室嗣位与后裔下落,以及蜀藩府署与陵墓等历史情况,揭示了这个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的兴亡轨迹,及其与朱明朝廷、宗室内部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法律化是中华法系一个重要特征,其实质是通过儒者的活动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转变为法官审判的依据或法律条文。从零星记载的汉律条文中可以窥见:在汉代,这一现象已经渗透到立法、司法中。立法方面表现为对"孝"、"尊老爱幼"及家庭伦理等基本原则的维护;司法方面,表现为"春秋决狱"。此后,在汉律影响下,传统道德继续其法律化进程,至《唐律疏议》的出现,则标志着这一过程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汉匈战争的胜利,西汉政府在长城内建设边郡,并完善长城防御系统。在长城外,先置校尉,再建城防御,紧跟着屯田保障,故而长城地带初见规模。在长城防御保障下,西汉政府通过徙民实边、允许戍卒家属居边、发配刑徒、安置属国等方法充实长城地带。内地而来的农耕者为长城地带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在西汉政府鼓励下,长城地带畜牧业也得以发展。这些都为长城地带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为长城防御提供了支持;更稳定了西汉王朝边郡局势,宣扬了西汉国威;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保障,为长城内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环境。  相似文献   

8.
明代藩府藏书丰富,刻书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具有很高的版刻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从藩府刻书之背景、数量、质量、特点和价值五个方面了解其刻书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6,(5):19-20
翁主作为西汉时期的一个群体,在西汉的历史上有其一定地位。学界对翁主的研究也涉及翁主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于翁主名称来源和含义、翁主的食邑收入、官属职掌以及在和亲中的作用。学术界一般认为翁主是汉代诸侯王之女的称谓,对此有不少研究,但仍有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西汉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王国分封制并存,郡县直属西汉王朝,王国则为封王管辖的地区。王国建有一套独立的职官体系,其中相是最主要的职官之一。王国相的设置、地位变迁、职权、任命以及与诸侯王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中央集权的强化。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时期,蒙哥汗即位,忽必烈以太弟之尊,开府金莲川,广延藩府旧臣与四方文学之士,形成了忽必烈金莲川藩府文人集团。藩府文人作为一特殊的文人阶层和群体,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其中,出仕与归隐一直是金莲川藩府文人的心结。他们在理想受挫、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之际,转而去追求一种诗意般的栖居,将退隐作为体验自由、寻求心灵解脱和淡泊澄静的一种生活方式,因而抒发隐逸情怀的作品炽盛一时,从而形成了金莲川藩府文学清疏、放旷、淡雅的一脉审美风貌,成为元代文人士大夫隐逸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承袭秦制,丞相制度作为皇权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亦得以沿袭并不断完善。丞相总领百官助天子理万机的职能定位,使其政治地位自然而然的处于百官之首的尊位;而列侯则是西汉时期异姓官僚政治地位最高荣誉的象征。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背后所反映的西汉政治、思想等诸多方面的痕迹,对于我们了解西汉政治生活的原生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 16世纪中叶到 19世纪初,日本社会出现了城市运动。日本的城市运动是日本战国后期幕藩体制建立的结果。幕藩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国家对商业和城市的统制,使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幕藩体制中,以集权、分权相结合的石数制为核心的兵农、兵商分离制有力地推动着城市运动的发展,它不仅塑造了日本的封建小农经济,而且塑造着日本的商品经济,使城市运动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在明治维新之前成长壮大,日本的现代化也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4.
西汉音乐领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被称为"歌儿"。最初,他们只在宫中宴饮和祭祀上进行乐曲吹唱,发展到后来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地方上,成为西汉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音乐群体。  相似文献   

15.
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是西安地区发现的第三座西汉壁画墓,壁画保存较好,内容丰富,不仅有西汉常见的镇墓辟邪、羽化升仙,还出现了东汉流行的反映墓主人现实生活的狩猎、乐舞等内容。画面线条纤细,人物眉清目秀,完全不同于汉代“粗犷朴拙”的绘画风格,为研究西汉时期京畿长安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及中国绘画发展史提供了最真实、鲜活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西汉文学的时间断限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西汉文学的主要业绩表现在辞赋、文章、诗歌三个方面。辞赋作为一代之文学的代表,源于先秦,具有“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时代特色。汉代文章积极关注现实,对后代影响巨大。汉代诗歌,古朴典雅,体被文质,其中乐府诗的影响尤其久远。  相似文献   

17.
西汉人口数量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至武帝前期(前202年—前130年),西汉人口由1300多万增长到3400万左右,是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武帝中后期(前129年—前87年),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全国人口进入增长停滞期,甚至显著下降,武帝末年人口减少到2800多万;昭帝至平帝元始二年(前86年—公元2年),社会较为安定,西汉人口又进入增长时期,并达到5900多万的高峰。但此数字,并不是西汉末年全部实际存在的人口数,而仅仅是以郡国为基础列入政府版籍的“编户齐民”。实际人口数应加上:隐匿人口,宗室、列侯及奴婢人口,西域都护管辖地区的人口及以属国方式管辖的少数民族人口。西汉末年人口总数可达6400万。  相似文献   

18.
西汉建立之初 ,国势衰弱 ,而其北方的匈奴却很强大 ,并不断对汉朝西北边境侵掠 ,向河西、河湟和西域地区扩张 ,以及汉朝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加强西北边防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 ,在敌强汉弱情况下的和亲政策 ,以及汉朝为发展经济和加强边防建设的政策、措施 ,乃是对付强敌的一种积极的防御政策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西汉八校尉是指武帝在京师长安设置的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个校尉。古今众多学者认为中垒校尉统领其他七校,且这八校尉及其所率军队均属北军范围。然在汉代史籍中,仅见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内军务的相关记载,尚未发现其统领其他七校尉的确凿证据。此外,无论是从组织系统、驻军地点,还是建军意图方面分析,中垒校尉以外的七个校尉都不在北军之列。  相似文献   

20.
外戚豪门一般指封建社会中以高级别宫廷女性为内援和基础的家族。西汉一朝最能体现外戚豪门内涵的是早期的吕氏、中期的霍氏、晚期的王氏三大家族。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兴起原因、发展过程、时代特点,并对西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