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叫陆良康,生于1926年10月29日(阴历),属虎,今年71岁,老家在浙江省宁波不鄞县横溪镇河头村,听家中老人说我爷爷是种田人,父亲在他17岁时去上海学生意,在洗衣店里学洗。烫西服,主要为租界里的外国人洗烫衣服,后经我爷爷的一位撑德国邮轮(撑船,意为在船上干事或是海员)的朋友介绍,我的父亲也上了一只德国船,在船上为游客洗衣服,那时他约2526岁,未婚。在第一次撑船结束后,父亲回到宁波老家,与我母亲结婚了,她那时才18岁,他们是同乡人。我是家中的老大,母亲生我的那年19岁,以后又有2个弟弟,2个妹妹,我比最小的弟弟年…  相似文献   

2.
我叫施德忠,1929年11月8日(阴历)生于上海的唐山路,今年六十八岁,届马。我的小名叫“妙发”,因为我是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相信迷信的母亲去看相,看相的人对我的母亲说,她有3个小困(小孩,上海方言,编者注),但一个也保不住,那时我姐姐已死了,我母亲就去上海提篮桥“下海庙”求菩萨保佑,庙里的和尚便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德忠”是我父母起的学名。我的老家在宁波舟山,我的爷爷在小村庄中开了34爿店,卖布什么的,都是当时的航风船运到乡下去的。我们是撑船的一家,我的舅舅、外公等亲戚都是撑船的,父亲撑…  相似文献   

3.
我叫王妙发,1916年3月23日(阳历)生于上海虹口区提兰桥样安里,今年周岁了,属蛇。但我来英国时少报了5岁,那是那些先来英国的中国人出的主意,以便以后退休可晚些,有活干,不想后来反而吃亏,这是后话。我的老家在宁波奉化溪口的石板坑,我母亲是宁波镇海人,所以我的口音有点宁波口音。我的父亲在年轻时便来到上海,在巡捕房里做“包打听”,英国人称侦探。我父母结婚后共生了5个孩子,现在只有我还活着,我有三个哥哥,其中老大、老二早年夭折,另一哥哥、一个妹妹也死得早。我母亲不工作,只在家带孩子。我4岁时进老式学堂读书,读…  相似文献   

4.
凡人路程我叫全照发,生于1929年2月17日,我到今年2月就70岁了。撑船人中真正上海本地人很少的,我生于上海,我父亲死得早,是在日本人二次大战时,他因小肠气开刀后着凉,在从上海逃难途中死了,我那时大约5、6岁,他是上海租界工部局(指负责市政工程的部门)中做的。我娘也很苦的,那时我阿弟、阿姐年纪还小,我娘去外面帮别人做,我奶奶在家照顾我们三个。但我家房子失火烧了,是我表兄弟的女人大日子(指大的节气、节日、中国传统祭祖的日子)烧元宝时失的火,那时设备不好,不像英国救火车马上来,全烧光了。我滚帮佣的人家认识蓝烟…  相似文献   

5.
平淡人生     
我叫黄长根,生于1936年11月27日(阴历),我父亲是吃“洋行饭”的(指在外国人开的公司做事),以后去了香港也做这事,我娘没做过什么。1953年我去了香港,54年我去撑船了,我从乡下出来,在香港也没什么收入,我的一个亲戚,表伯伯在船里做管事的,便带我去撑船了,这个船我做了3年,便转到红烟筒,又转到蓝烟筒,一直到71年,我的朋友用“劳工申请”把我办到英国来,开始帮别人做了3年多,自己才开始买店做生意。现在已3年不做了,1995年退休了。所以我不是撑船直接来的。我的老婆是1973年10月15日带着孩子也从香港来到英国。我在乡下…  相似文献   

6.
奔波人生     
叫袁德海,是1928年2月24日出生的(农历),但由于我刚入船做海员时借了我朋友的登记本,登记为1924年出生,将错就错了。我也无所谓。今年实际是69岁,属蛇。我出生在上海,老家在浙江宁波的奉化,但从我父亲开始便到了上海。我父亲在上海做铜匠(做茶壶、蜡器、锅子等),也算是技术工D听我娘说,一二·八战争时,我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到我5‘6岁时,我奶奶带我到上海,住在虹口的公平路。芦沟桥事变后,全家逃到租界里的亲戚家中,那是在的英租界。住了不久,我父亲在五角场附近与朋友搭了3red小房子,开了爿铜匠店,为附近的丝厂做点…  相似文献   

7.
无根的飘泊     
我叫萧章银,是1916年10月5日(阴历)出生的,今年引岁。老家在浙江宁波东乡威样龚家村。小时候听我母亲说她曾生过7个男孩,没有女孩,我是最小的一个。我的父亲在我只有12、3岁时生病去世了,可我的那些哥哥在我父亲去世前便夭折了。父亲活着的时候,他的脚有病,所以不种田,只教别人家的孩子唱戏,不赚什么钱。家里有5、6亩地,雇人耕种,早稻、晚青和糯稻都种。田里的收成供自家吃还有余,就卖掉一些稻谷换作零钱用。穿衣则是自家织的土布。我小时候只读过2年书,因为我太顽皮,心野,读不进书,成天只是玩,与别的孩子打架,经常有被…  相似文献   

8.
我叫周永康,于1931年7月30日生于上海.属猴。去年刚好65岁过生日,还击利物浦的中国街吃了一顿。我生于上海南市区,但出生不久,碰上八·一三事仲,便极至现在的嘉善路。我的老家在宁波东乡后五港。我从未见过我爷爷,我父亲是撑东洋船的,但我知道他那时已生病了,但一直在做,那时中国人的福利差,不做便没工资,没吃的。大约在我9.岁多,父亲死了,这时东洋人的珍珠港事件已爆发,上海生活困难,我娘一人在上海卖杂货做小生意俄便被送回乡下的叔叔家。我是家中的老大,比妹妹大3、4岁,比弟弟大6、7岁,乡下祖母还在。那时我的叔叔刚…  相似文献   

9.
以往回老家,倘若父亲不在院子里,我们问父亲的去向,母亲若是开口应了,我们自然便已知晓,母亲若是笑而不答,我们无需追问也已心知肚明,父亲一准儿打牌去了.母亲不止一次跟我们感叹,你父亲这个毛病恐怕永远也去不掉了.父亲亦不止一次向母亲坦言,我惟有这么一个坏毛病恐怕得带到棺材里了.近些年来,母亲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干预父亲打牌.父亲闲工夫多了,人不怕忙就怕闲呢,再说眼瞅着已是奔七十岁的人了,由着他自己的性子去吧.  相似文献   

10.
我叫林金泰,今年80足岁,出生在1918年的阴历11月初七,展马。老家在浙江舟山的定海县,我也出生在那里,小时候由奶奶养我。我父亲有办个兄弟,但到我这一辈只有我一个男孩,所以奶奶一定要把我放在她身边才放心。长到8岁,要上学读书,父母在上海,奶奶才让我去了那里。可当时我心野,不愿读书,只读了2年。我13岁时,“一二·八”战争打响,我又回到舟山。我的姨爹木匠手艺很好,于是让我学木匠,可我还是贪玩,学了两年还没出师。我一边学木匠,一边还帮姨多家种田。一次我母亲回舟山,看见我人很注,十分心疼,又带我去了上海。到了上…  相似文献   

11.
我叫徐载祜,生于1921年10月1日(阴历),属狗,我生于上海,我的祖籍是宁波乡下东乡五相溪。我的父母都在上海,父亲是海员,撑太古公司的船,是内江船,走长江,我父亲在船上做管事,我眼是家庭妇女,做家务,我没有兄弟姐妹,是独养儿子,所以小时候生活还可以,马马虎虎。我小时候住在黄河路德兴里7号,那时是法科界,小时候我7岁上小学,又读了初中,18岁我离开大陆。读书读国文、数学等,但我不喜欢数学,成绩还可以。小时我父亲总是3个月或6个月回家一次,平时就是我与娘在家,父亲回家我与他很亲近,中国人的骨肉关系总如此。每天…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的五粮液,只能用一句话形容,做酒业二哥难,做曾当过大哥的二哥更难。"中国白酒大王"先是被茅台超越,现在,洋河也追上来了。时下的五粮液,只能用一句话形容,做酒业二哥难,做曾当过大哥的二哥更难。茅台超越五粮液可以说明,成功有迹可循。但是,五粮液在战略上几次布局,或许从另一个维度解释,落后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候某,男,16岁,山西人,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在外流浪一年多了。他两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犯罪进了监狱。其父在服刑期间认识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比他父亲提早释放,便将候的母亲骗走,现在他的母亲嫁给了那个男人,生有一女孩。法院判决候某由其母亲抚养,但养父待他不好,经常打骂他,亲生母亲待他也不好,身上很多处伤都是他们打的。姑姑、舅舅和奶奶在家,姑姑也曾接他去她家里住,但是骗了他的钱。候某怀疑姑姑、  相似文献   

14.
林珊珊 《东西南北》2008,(10):62-62
他以点数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却被生命击倒。在与印尼选手哈里·阿莫尔开战之前,35岁的韩国拳王崔尧三(Yo-SamChoi)想起了父亲:"我不会失败的,父亲会一直陪伴、保佑着我。"1996年1月2日,在与病魔作了长时间的搏斗后,崔尧三的父亲去世了。此前,当拳馆教练看中了崔尧三,他丢下书包便去了。他说:"打拳只因我想做个好爸爸,保护自己的家人。"他要做个为家庭遮风挡雨的男人。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从98年第7期起,本刊在“凡人路程”栏目开始刊登此项研究的初步成果,即被访问的利物浦上海老人的口述历史。时值本期,已满一年了。一年中有12个案例资料同读者见面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这期我们将以下文结束这个研究案例的刊登。研究工作还在进行,我们期待着研究者们取得进一步的收获与成果,本刊将关注着叫鲍宗安,生于1925年9月对日(阴历),我老家在宁波浙江省定海县舟山小沙鲍家,这是乡下一个箭。我父母都是种田的,我父亲也收小鸡,再卖掉,也替人杀猪,娘在家里烧饭,她是小脚,没走出过30里路的外面去过,这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岁之前,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就把她一生的爱全部用完了。她于1889年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附近一个名叫维库尼亚的小镇,父亲是小学教师,他遇到了一个带着十几岁的私生女来参加合唱团的单身母亲,并娶了她。  相似文献   

17.
一沓旧当票     
佚名 《东西南北》2009,(5):13-13
父亲因病早逝那年,我恰好十六岁,如花.的年纪。我没有任何思绪地看着母亲哭了整整一夜,然后提出了辍学的想法。其实我知道,之后的几年,母亲是无法从丧爱的悲痛中走出来的。而一直主持家里内务的母亲除了做菜便一无所长,我不想她为我考取大学后的那一大笔费用发愁,所以有了这个逼不得已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王娟 《社会工作》2009,(5):40-41
个案背景资料 阿康(化名)是一位23岁的男生,职高文化,健康状况良好。他是由他母亲D女士介绍过来的,接案时他正失业在家,沉溺于网络,白天睡觉晚上玩电脑,足不出户。阿康的父亲在其上高中时去世了,靠母亲在社区工作站工作和做其他零工将他及其弟弟抚养长大,弟弟现在广州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张蔚 《社会工作》2009,(13):43-44
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金某,男,1966年3月生,初中学历,未婚。金某父亲已去世,母亲(72岁)退休后从事收购废旧物品的工作,现已再婚,与他同住。另有哥哥(49岁)、妹妹(42岁)均已结婚,并在外自组家庭。而服务对象现在没有工作,每月生活主要依靠低保及母亲的救助。  相似文献   

20.
张英伯 《新华文摘》2022,(3):99-103
1948年6月,19岁的王梓坤高中毕业,回到家乡江西吉安固江镇枫墅村,敬神祭祖,拜别母亲.他即将远行,去长沙考大学.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与亲人再见.这一别,王梓坤的确走得很远,到武汉读书,留学莫斯科,在南开大学任教,当北师大校长,做中科院院士. 艰辛求学:选定了概率论 王梓坤11岁时,父亲病故,他和母亲、兄嫂一家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