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诗人自古以情动人。晚清爱国诗人兼外交家黄遵宪热情投身国家之邦交,悲情于国家之衰败,激情献身中国之变法,为晚清情愫最为切切之人。1877年(明治十年)11月,29岁的年轻举人黄遵宪以参赞身分,雄心勃勃地随首任出使日本国大臣何如璋前往东京,此为破格提升。到1882年(明治十五年)3月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其间在日本居留四年有余。此间黄遵宪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咏物之作与其仕宦关系极为密切,是其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形象反映。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以咏物为契机,揭露社会弊端,体现了他以诗歌为武器干预现实的勇气,可称为借物言事之作,多作于早期。二是有别于上述借物言事之作,以咏物寄寓其怀才不遇、遭贬受挫的郁愤之情,以及其他人生体验,堪称借物言情之作,多作于后期。前者继承并发扬《诗经》以来咏物诗的讽喻传统,将其推向高峰,后者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开拓了咏物诗表现领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虞世南的应制诗洗脱浮靡,暗寓讽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咏物诗既是咏物,更是抒发自我的高情远志;边塞诗立意高远,洋溢着立功边疆、以身许国的豪情。其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现了贞观诗人努力挣脱南朝诗风的尝试。他的诗歌引导唐代咏物诗重归雅正,还启发了后人对边塞题材的兴趣,被许多唐代诗人师法,因此,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确实具有“唐音之始”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王树楠是近代“河北派”诗人群体的重要人物。学诗从黄庭坚入手,由苏轼上追韩愈、杜甫,与桐城诗派和闽派诗人的诗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他历经晚清的变局,其题画诗融入了文士的家国情怀和慷慨雄迈之气,将画家心事、诗家遭际与文人的生命理想在诗画真幻世界中进行自由转换,表现出晚清以来题画诗发展的新境界。题人物画诗勾勒图像中的自我形象,写出了儒者能吏的生命情态;题咏山水画诗与山水行旅的矛盾心态深度交织,呈现出晚清民国文人宦途中经世理想与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困惑与无奈。他的题画诗以“诗史”精神孕育“画史”意识,追求天真自然、雅逸淡泊的艺术风格,带有浓郁的文士趣味,体现了深味斯文之道的儒者在易代之际难得的家国之情和生命趣味。  相似文献   

5.
《源流》2007,(11)
杰出的晚清抗日护台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先生的故居"培远堂",建于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2006年,经国务院  相似文献   

6.
杜甫终其一生,奉儒忠君、忧时悯民,但才不为时用,一腔蹭蹬郁勃之情,尽蕴于诗。在其咏物诗的物象与意象中,也涵蕴着自我才志的自信张扬,生命沉沦的自嘲自伤,漂泊江湖却心系朝庙的拳忠之心,以及对奸佞人事的嘲讽指斥等情感内容,因而使其咏物诗作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自叙性色彩。  相似文献   

7.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在晚清诗坛上有较大影响。其诗风格新奇、悲壮、雄放。其风格的形成跟当时所处的悲剧时代有关,跟他本人致力于创作新派诗密切相关,同时也跟他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古体诗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开山之祖。屈原将个人身世之慨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相结合,创立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成为历代咏物诗创作的圭臬;另一方面,屈原的《橘颂》以橘喻人,是咏物诗创作的典范之作,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张学松(驻马店师专学报)李商隐的咏物诗计百余首,构成了其整个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代诗人相比,李商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表现了美好的事物受摧残、人生有价值的东酉遭毁灭的悲剧美。一李商隐所咏之物大多是一些纤细弱小而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初唐咏物诗创作风气颇盛。与六朝咏物诗相比,初唐咏物诗体现出如下新气象:宫廷咏物诗祛离了南朝宫体咏物诗的香艳气息;王绩、四杰、陈子昂、郭震等的咏物诗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诗骚及汉魏以来的比兴传统;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遭到贬谪后创作的少量咏物之作,多触物生感,情志内涵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1.
盛唐时期,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生活富庶安宁,诗歌高度繁荣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新变的艺术特征。诗人们在继承托物言志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这种理论,使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向"即物达情"转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略论齐梁咏物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齐梁前及齐梁咏物诗概貌咏物诗,是通过歌咏物的属性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咏物诗所咏之物,范围相当广泛:花卉草木、鸟兽虫鱼、风霜雨雪、日月星辰以及日用器皿等,几乎无物不可入诗。山水、田园诗也是以物(自然物)作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但一般人并不把它们看成咏物诗。还有一些诗,“物”表面上看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咏物诗体现出儒家仁民爱物的现实主义情感取向、以时事入诗、咏物以议政的政治情怀,同时在诗歌中杜甫以物抒怀,寄寓人生遭际之感,丰富了咏物诗创作的情感内涵,在咏物诗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简要勾勒了唐代咏物诗的发展轮廓与轨迹。认为初唐咏物诗是唐代咏物诗的变革形成期。盛唐咏物诗以杜甫李白为代表,走向了成熟与繁荣,具备了唐代咏物诗的个性特征。中晚唐为咏物诗繁荣昌盛的继续与深化阶段,出现了各种主要创作倾向,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5.
晚清的留学教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后的留学欧美,甲午战争后的留学日本,八国侵华战争后的庚款留美。从晚清留学教育倡导者、留学教育归国人员和晚清留学教育学习目的、内容四个维度对留学教育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留学教育倡导者在强烈爱国救亡意识的激发下推行留学教育,目的是救亡图存,学习内容也是围绕爱国救亡展开的,留学归国人员在救亡图存中均表现出大无畏的爱国救亡气概,从而厘清了晚清留学教育的主线——爱国救亡。  相似文献   

16.
明亡清兴之后,有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选择了与清廷合作,成为所谓的"贰臣",其中的一些人还是当时较为著名的诗人.有些贰臣诗人在入清初期还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可谓位高权重.但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这些人大多对自己的政治身份怀有愧辱之情,这种愧辱之情表达了入清初期一部分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诗人 ,执着于挖掘母语的文学表现力。其新诗理论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 ,是晚清“诗界革命”真正过渡到“新诗运动”的号角 ,却一直受到世人的冷落和误读  相似文献   

18.
初唐时期的宫廷咏物诗人在创作上以应制咏物为主,但和昂扬的时代精神又有紧密联系,太宗时期歌咏事功与时代风会交融的咏物诗,武后及中宗时期务求藻饰及童蒙示范的咏物诗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初唐宫廷诗人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多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咏物诗最多的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咏物诗在题材类型选取上,与前代相比没有大的差异。但在思想内涵上,却有很大的创新。白居易不仅将咏物诗融入个人世俗生活,同时他通过讽谕类咏物诗观风知政,进行诗教书写,在寓言体咏物诗中委婉表达其人格品性与政治立场。这些诗歌思想内涵丰富,彰显出针砭时弊,干预现实政治的社会意义,因而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咏物诗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晚清以来,中日文学关系日益密切,双方文化交流也不断增进。明治末期的日本社会的转型与晚清的留日浪潮孕育了中国诗坛的现代精神,也开启了现代留日诗人异域求学之窗,异域留学体验延续了晚清留日诗人的探索路线,构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现代留日诗人在诗歌中倾注了师法日本与鼓动革新的文化诉求。通过对明治末期中日关系的梳理,可以深入系统地诠释现代留日诗人沿袭变革的时代特质,彰显出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原初养料与初始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