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工业是一种为资本所控制的商品化、技术性的文化生产,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在操纵商品消费、诱导文化消费、影响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某种强制性。文化工业的商品化消除了艺术的超越本性,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特点也导致艺术个性的失落,进而造成了当代审美文化的蜕变。文化殖民主义的渗透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工业出现了种种特有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工业应作出抉择,在重重困境中为本土文化杀出一条生路来  相似文献   

2.
赵阳 《天府新论》2012,(6):119-124
当代视觉文化是在一种既令人忧虑又蕴含着潜在的提升希望的张力中生存和发展的。从积极的角度和理想的状态来看,视觉文化在两个向度上超越了带有精英性质的印刷文化:一是以感性愉悦颠覆理性沉思,将长期被理性和形而上追求压抑的感性和身体解放出来,肯定世俗欲念和日常生活,强调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为在快节奏生活中身心俱疲的当代人提供精神上的放松,令人类的精神生活更人性化;二是以大众趣味解构精英话语,结束了精英操控下的中心化、等级制文化格局,认同大众的多元价值选择,使文化生活更具开放性、交流性、更多样化,开辟了更为公平民主的文化共享空间。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整体进步。但是,这种"即享即扔"视觉文化的投入式审美是瞬间的、当下的,造成审美的泛化、审美经验的浅表化。因而,在视觉文化时代重塑审美理想,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学与美学史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 2 0世纪最后十年国内美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 ,成为美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学科方向 ,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姚文放教授经过多年潜心探索 ,新近出版了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9年 10月版 )一书 ,为近十年来审美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综观全书 ,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特别注意。第一 ,文化批判的学术立场。文化批判既不同于政治批判、道德批判 ,也不同于经验形态的批评或评论 ,它所依据的是文化的内在逻辑 ,以文化的健全性、合理性和生长性…  相似文献   

4.
符号泛滥:当代审美文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泛滥:当代审美文化剖析蒋原伦一文化在历史中穿行,其发展过程中随机的因素很多,虽然偶然中包含着必然,但是,那是历史的必然,不是逻辑的必然。历史存在于逻辑之外。然而,对文化的描述则要遵循逻辑,因为一种描述即代表一种话语逻辑,没有逻辑就无法构成话语,亦...  相似文献   

5.
当代审美文化与上海审美文化建设姚全兴一、关于当代审美文化的思考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因为人们把创造商品经济时代的人生价值、挽救人文精神的失落、解决文化消费的负效应等,寄希望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这自然是一大好事。但是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决不是轻而...  相似文献   

6.
审美文化历来是分层分圈的,通常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分。在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悬殊、分疏和对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常常为了赢得自己的地盘而相互对抗、挤占和争抢,就像柏拉图将他认为伤风败俗的作品逐出“理想国”。在当代背景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仍然壁垒分明,不过这种雅俗之分已经有了新的含义,而文化的雅俗之争也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正是这种新的意义上的雅俗之分和雅俗之争决定了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殊异“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这两个概念人人在用,但它们究属何指,…  相似文献   

7.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关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象的平面性、主体的零散化、时间的断裂感,这些都是学者们时常提及的,但我的理解有所不同。对象的平面性首先来看平面性。自从柏拉图创造了一个理念世界之后,整个西...  相似文献   

8.
作为广告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今广告与文化、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互为逆向转换的特点,分析了广告对人的欲望的调动、趣向的诱导、价值观的改变的功能,指出当代审美文化也具有广告性,但不应走向“广告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拓展,文化经济学批判从"剩余价值的流转"角度出发,探讨作为资本当代形态的"文化符号经济"及其内在对抗性。作为剩余价值流转的一种历史方式,资本封闭性在当代突出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把实体生产转嫁到不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文化符号使剩余价值绝大部分流转向西方,阻碍其向不发达国家的流转,激化着全球社会冲突,并激化着全球生态冲突;此外,把文化生产封闭在资本自我增殖之中的当代文化符号经济,还阻碍剩余价值向"自由的精神生产"从而向"自由王国"的流转。作为当代资本论的文化经济学批判,对当代批判理论单一的文化政治学视角有所拓展,具有多方面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体系,人们借此建立起自己与整个世界的联系,这一价值体系便成为人们安身立命并确证自己存在意义的“阿基米德点”,宗教意识便是这样一个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不可或缺的“阿基米德点”。当然这种宗教意识往往有着较为宽泛的内涵,它并不仅仅指对于上帝和神灵的信奉和膜拜,同时也包括对于所有超自然力量的虔信和崇拜,它把这些超自然力量安放在与上帝、神灵同样神圣的位置上,奉为人类所应向往和追求的最高价值。在当代文化面临着精神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型时,一种畏惧落入茫茫无际的虚空之中的本能也使人们找到了新的“上帝”,形成了新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批判性王德胜迄今为止,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研究中,某种程度上的“精英”情结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在我们的有关考察进程中。必须承认,如今有关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种种“批判”,在反省或克服当代审美文化现状层面的种种流弊、重新厘定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审美文化的美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当代审美文化的勃兴相对的是当代美育的滞后。这种滞后既包涵着美育理论的滞后,又包涵着美育实践的滞后。在艺术向生活的泛化中,美育的滞后不仅导致了审美实践的人文阙如,而且导致了生存实践的主体走失。因此,当代审美 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片面发展的结果——文化片面发展为审美文化,在整体上进入文化的审美时代。由于基本的片面性,当代审美文化在片面的感性解放中包涵着人文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双重失落,而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思考张家钊当我们审视当代中国文化时,如果不困于书本上的审美理论和概念,就不能不承认当代审美文化已经浸淫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你打开电视,或翻阅报刊,或在闹市街头创览,你都会感到审美文化无处不在:它借助电视剧、港台娱乐片、卡拉OK、...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在走向世纪之交。诚如许多有识之士所看到的那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当代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有物质文化领域中的,有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也有精神文化领域中的,而审美文化问题便属于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方面。审美文化作为文化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虽然以艺术文化为核  相似文献   

15.
审美风尚作为一种具有源发性的审美风格形态,一直是主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但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多样制约因素及其主体身份认同所遵循的隐秘认同逻辑,常使得二者呈现出复杂的绞合关系.为理解中国当代审美风尚与主体身份认同的恰切关系,有必要重新厘定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基本意涵,还原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生发语境,揭示中国当代审美风尚在建构主体性身份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在全球化背景和语境下,以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正从崇高、悲剧、诗意向物质生活充实、与精神生活相对平稳的状态发展,其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当代审美文化正处于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相互对立、科技含量和人文含量相互抗衡的矛盾中,运用美学对其进行批判成为当代美学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学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艺术形式对于实际生活的相对自律;二是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相融相济.但是在当代市场权力和技术理性主宰下这两大因素正在被消解,形成以割裂艺术、弃绝所指为特征的反艺术反形式的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更新之路在于守住自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18.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审美文化呈现出商品化、感性化、全球化、图像化的新特征。诞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电影,凭着它与生俱来的商业娱乐性、再现现实的逼真性,成为当代最典型的审美文化形态,一方面它受到当代审美文化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特别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一个重点领域。但是,由于西方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泛化"倾向,这使得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生成及其社会效应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既要分析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现实批判精神,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保持适当的警惕和批判,也要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寻找当代文化生成的合理维度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媚俗”──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传统的美和艺术是一种堂皇叙事,它以和谐有序的经典形式为基础,这经典形式表现为:井然有序的时间感,有深度的空间感,过去、现在、将来三位一体的彼此相互关联。假如没有前景与后景的互相映照,存在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