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6,(8):59-59
米洛舍维奇在狱中去世 3月11日.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死于荷兰海牙监狱内,享年64岁。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表示.将会彻底调查他的死因。  相似文献   

2.
3月24日北约悍然空袭南联盟,战火再次把南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推向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舆轮普遍关注的焦点人物。尽管西方媒体极尽诽谤、诬蔑之能事,把米洛舍维奇描绘成“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冷酷无情的独裁者”、“屠杀平民的战犯”,但是,它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已经成为塞尔维亚人酷爱自由、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的象f,1-,得到南联明人民的热烈拥戴,赢得国际正义之上的广泛支持。一名驻联合口人权委员会的南高级官员曾在一次公开场合这样说:“血对着北约的轰炸,米洛舍维奇是…  相似文献   

3.
撕破长空的警报声和连续不断的爆炸声,使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南联盟,脸色凝重的米洛舍维奇总统成了世界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11日,前南联盟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死于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监狱,一周以后,即3月18日,在霏霏细雨中,安葬于他的出生地自家花园的菩提树下。据报道,尽管当局拒绝为米洛舍维奇举行国葬,但塞尔维亚社会党依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和葬礼,电视进行了转播,至少有8万人在议会前的广场上集会,为这位“前总统”作最后的告别。这一切说明了这位“前总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停火后,北约领导人认为,在没有向贝尔格莱德作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北约赢得了自1949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法国总统希拉克甚至认为“米洛舍维奇无条件投降了”。  相似文献   

6.
轰炸的理由     
北约的战机轰炸了南斯拉夫著名的“旗帜”汽车生产厂,理由是汽车可以成为南联盟士兵代步的工具,有助于增强南联盟士兵的战斗力,所以要摧毁。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1998年3月24日,几乎一天之间,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叫“科索沃”的地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在那儿进行一场世界大战的预演。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南斯拉夫人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8.
北约同南联盟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冲突曾一度拉响了战斗警报,形势一触即发、箭在弦上,千钧一发时黑云压城的科索沃危机总算峰回路转,云障雾翳中透出了和平的光亮,南联盟如期撤出了警察部队,然而米洛舍维奇头上却仍高悬着北约不定期延长空袭最后期限的“达摩克里斯剑”。就在南联盟军队撤出之后,“科索沃解放军”立即卷土重来,故技重演。“巴尔干火药桶”的导火索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嘶嘶作响。(一)  科索沃毗邻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阿尔巴尼亚族人占90%。科索沃曾经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心,14世纪国王杜…  相似文献   

9.
SXLN.2001年第9期△中共中央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建党八十周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米洛舍维奇海牙出庭7月3日,米洛舍维奇在海牙接受联合国审判前南斯拉夫战犯国际法庭传讯。米洛舍维奇是迄今世界上唯一被引渡到这一法庭受审的经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南宁数十万军民奋起抗洪受今年第3、4号台风影响,珠江水系左右江流域和邕江先后普降暴雨,左右江同时发生大洪水,致使广西南宁市邕江水位迅速上涨,7月6  相似文献   

10.
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法庭的出现,标志着一种被称为人性的新国际合法的行动论正式出现。这样的一天只是拉姆金(Raphael Lamkin)所梦寐以求的。拉姆金创造了“种族灭绝”的概念,并在1948年联合国刚成立时不断单方面地推动反种族灭绝的协定。 拉姆金因为世界的无能而烦恼,他要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同纳粹的野蛮行径斗争。在19世纪,政府官员尝试将国家在同别国交往中  相似文献   

11.
他几入地狱之门,但都神奇般地摆脱了死神的诅咒;他靠几杆枪起家,却将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的铁蹄下拯救出来;他跳过铁幕和冷战的世界格局,与注重国家尊严的和平使者一道开创了不结盟运动,使第三世界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力量;他是位拥有过四位妻子的多情男人,却以足够的精力主宰了他的国家,并成了终身总统。然而当今举世瞩目的南联盟,硝烟弥漫,战火不息,恐怕是他生前没有料到的。但一个基本事实是,在铁托的时代,南斯拉夫没有民族间的内战。  相似文献   

12.
波黑问题浅析甘爱冬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总统克林顿、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陪同下,在法国总统府签署了《波黑和平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波黑仍作为主权国家保...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对战争权的规定在总统和国会之间留下一片不明朗的“灰色区域”,造成总统和国会对战争权的竞争 ,但这种竞争并不是无条件的。实践表明 ,美国国会在决定美国开战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影响不容忽视。尽管在历史上某些“帝王式的总统”当政时期 ,国会因其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战争决定权中属于次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宪政理念、人民主权观念的深入人心 ,公众反战运动的努力及美国国会自身的努力 ,总统战争权会进一步受到国会的限制 ,国会在美国战争决定权的地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今美国,除总统克林顿外,另一个引入关注的焦点人物非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莫属。这位金发碧眼、个头不高的老太太,在她的位置上着实做了一些让世界轰动的大事:任联合国大使时,硬是把秘书长加利赶下了台;强烈要求对南联盟动武,使科索沃战争甚至被称为“奥尔布赖特的战争”;极力推崇美国的信仰与模式,被媒介说成比美国人更美国人。奥尔布赖特总喜欢在胸前别一枚鹰头胸针,这犹如她的性格,泼辣、犀利与刁横。对许多人来讲,奥尔布赖特这个名字实在是再熟悉不过,她那忙碌的身影也频频闪烁于荧屏,而对于其身世媒介披露的却并不多。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奥尔布赖特,揭开这位“铁女人”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在1999年北约决定轰炸南斯拉夫的过程中,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这场战争往往被称为马德琳的战争。本文作者在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前后担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因此,他所揭露的科索沃战争内幕是最具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16.
1945年铁托写道:“我们要使南斯拉夫成为一个民主、独立的国家”。在存在着超级大国的这个世界里,一个受尽战争创伤的共产主义国家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是尽可开心的“作料”记得4月上旬有一天,在公司上班时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笑话,其中一个给我的印象最深,现抄录如下: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就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一名记者发问:“请问总统先生,您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布什回答:“我们的目的是杀死四千万伊拉克人与一个计程车司机。”记者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杀死一个计程车司机?”只见布什得意洋洋地转过身去,对鲍威尔说:“我跟你说过他们不会在乎那四千万伊拉克人的吧?”看完这则幽默,我的笑声响彻了我们…  相似文献   

19.
南斯拉夫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亚·格尔利契科夫在其新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冲突这一震惊世界的“戏剧性的现象”做了分析。 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冲突,绝非象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所断言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3月20日凌晨5点35分(当地时间),部署在海湾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发射了大约4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继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政府为实现酝酿一年之久的“倒萨”战争终于打响。4月11日,战争开打三个星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已经不再掌权”。短短21天里,这场毫不对称的高科技战争峰回路转,意外不断,不但让军事专家们大跌眼镜,也让普通百姓如雾里看花。战争刚打响,为了尽快实现“擒贼先擒王”、把萨达姆赶下台的目标,美国军队就在炮火的掩护下,越过伊科边境,大举向伊拉克纵深推进。最初的几天,美军的地面进攻几乎未遇有效的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