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把经济效益作为规律来研究。认为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范畴和绝对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分枝,即经济效益学。经济效益学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关系与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经济效益的运动规律的,它研究的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个别方面和个别过程,而是它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它是以消费为起点,再以消费为终点进行系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又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方面,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消费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增长源泉.正因如此,人们关于消费行为的研究,也即消费理论,一直都是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魏作磊  胡霞 《统计研究》2005,22(5):32-5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服务业异军突起 ,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 ,无论从就业比重还是产值比重来看 ,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总体上都已超过工农业之和。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 ,经济学对服务业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其中对影响服务业迅速崛起原因的探讨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从需求角度解释服务业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最终消费需求增长是服务业崛起的主要因素 ,这一观点源自克拉克。克拉克认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引起的 ,因为相对…  相似文献   

4.
曾鸿 《上海统计》2002,(11):28-29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使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我国统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包括统计体制、传统统计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统计创新已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建立统计经济学的条件已经成熟。统计经济学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统计进行经济研究的经济学科。它是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原理和方法考察分析统计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把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看成一种经济行为与特殊商品,探讨其在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经济问题,如供给、需求、资源配置、成本、效益、市场等。统计经济…  相似文献   

5.
能源经济学理论确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相关性.电力作为优质二次能源,其消费量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工业企业更是电力消费的主角,工业电力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对工业用电与工业总产值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不仅关系到对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可靠性的认识,更是在经济规划中预测电力需求、分析要素制约问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类期货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进 《统计研究》2000,17(7):49-52
一、引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是目前金融市场的计量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1、2 ]。复杂性的本质来自于非线性性 ,混沌现象的研究是揭示这种复杂性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混沌研究给经济学带来的启示是典型的。混沌系统所展示的内在随机性启发人们思考传统的那种认为经济的波动的主要根源在于外在因素随机干扰的假设还可能存在另外的一种解释 ,即这种波动的原因也可以像某些自然现象一样主要地归结为经济系统自身的非线性性和混沌性质。自 80年代后期以来 ,在各种经济或金融的数据中寻找混沌存在的证据的工作逐渐地引发了广泛的兴趣 ,人们…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本刊刊发的色谱经济分析法的系列研究,分别对分配比、塔板理论进行了经济学置换。已引起了经济研究界的关注。作为对模板理论的补充和修正,《速率理论中分子扩散项的置换模拟与经济学思考》一文,对速率理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子扩散项进行了置换模拟与经济学思考。文章认为,分子扩散项的  相似文献   

8.
对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素 《山西统计》1999,(7):25-25,31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成语,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似乎很难为人们所理解,本文将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对之进行分析。弹性理论简介弹性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实践中常通过可计算弹性系数e来反应弹性的大小。凸Y,凸X__凸Y_==___*。_-Ale一二万/尸产具中,宁6表示国变量的变动“-Y”X——’lY伙”。’—————。〕—…  相似文献   

9.
王国成 《统计研究》2006,109(11):61-66
一、运用经济计量方法的基本前提经济计量学①,或广义的经济定量分析学科群,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内和(随机)数学理论基础之上、借助计算机等现代科学工具得以实现的。一般认为,经济计量模型结构识别、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方法是其核心内容,而将所依赖的经济理论和数据作为前提条件。这正是经济计量分析始终存在着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理能否论与实际研究对象相吻合,即模型设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是经济数据能否满足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即数据品质问题。若模型结构能合理地表现经济运行内在规…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储蓄与财富核算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灿 《统计研究》2001,18(3):33-36
一、真实储蓄的概念和分析功能至迟从亚当·斯密时代起 ,探讨国民财富 (WealthofNation或NationalWealth)的性质和原因就成为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现代经济分析的角度看 ,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创造并保持财富的过程[1,第 10页 ] 。在这里 ,传统的国民财富指标有了新的、更为广泛的涵义 ,它不仅包括通常的生产资产(ProducedAssets)和自然资源 (NaturalResources) ,而且包括人力资源 (HumanResources)和社会资本 (So cialCapital)。正…  相似文献   

11.
李武 《统计研究》2007,24(6):67-69
 本文根据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杭斌 《统计研究》2014,31(9):31-36
住房不仅兼有消费和投资功能,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地位的关注会促使人们把更多的资源从非地位性商品转向地位性商品,从而扭曲资源配置。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利用CHFS数据对中国城市家庭的住房需求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家庭的住房具有明显的地位特征,家庭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与地位攀比有关。2.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住房面积扩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都是显著的。而房价上涨仅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分析中发现,消费倾向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为此,要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消费政策与收入政策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CGSS《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6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的分布特征,按有无社会保障把城乡家庭分别分为两组,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消费层次上,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利用反事实分析与分位数分解方法对这两组家庭消费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有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要高于无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消费收入弹性呈“几”字型,有社会保障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差异主要是由于收入、地产财富等差异造成的。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翊  王铮 《统计研究》2010,27(10):56-62
 通过构建一个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多区域支付政策模型及模拟系统来进行相关政策模拟。该模型基于多区域经济学理论,应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技术与方法,数据上采用8区域8部门的社会核算矩阵。模型考虑了人口分组与流动,资本流动和区域均衡机制等,使劳动力和资本可以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并可通过区域变量可以调控和测度区域差距。最后利用该模型针对3种中国区域支付政策方案(单区域和多区域)进行了模拟。模拟发现:当地方政府增加对本地居民的支付后城市居民的终生累积效用会得到增长,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效用会有小幅下降,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效用会有小幅增长;当地城镇就业岗位会得到增加,但是农村就业会有所减少;同时中央政府源于该区域的财政收入会增长,而地方政府收入由于转移支出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祝仲坤 《统计研究》2020,37(9):68-81
互联网正逐步与“三农”领域相互融合,重塑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观念。为此,本文结合CSS2015数据,系统探究互联网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互联网技能会显著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与文娱消费倾向,降低恩格尔系数,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论仍然稳健,即互联网技能可以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推动农村消费升级;②随着分位点提高,互联网技能对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 型态势,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呈现U 型态势,相比之下,互联网技能只对高分位点文娱消费倾向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③互联网技能会增加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优化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以上结论有助于认清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比平稳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消费习惯引入Lucas (1987)模型,采用农村五等份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 消费增长比消费平稳更重要,且收入等级越高,这种相对重要性就越突出。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一定时,两类福利成本之比随习惯强度变化的轨迹呈倒U型; 习惯强度一定时,两类福利成本之比随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大而递减。相对于其他等级的收入户,促进消费增长的经济政策为高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福利,而平抑消费波动的经济政策能为低收入户带来较多的福利。因此,政府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应重视消费波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03—2009年间中国10个省区835个样本农户跟踪调研数据,在充分考虑个体"异质性"的影响条件下,通过构建具有关联系数的随机效应面板Biprobit模型,识别出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运用面板多重内生性处理效应模型,估计出农户农地流转对其农业经营投资、生活消费支出和家庭纯收入的影响效果,有效解决了以往文献中所忽略的内生选择性问题和遗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上年实际经营农地面积等因素显著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农地流转行为对转包入和转包出农户农业经营投资、生活消费支出和家庭纯收入都产生显著影响,转包入农地使其分别增长了6.49%、-5.15%、7.68%,而转包出农地使其分别增长了-7.27%、9.34%、10.85%。  相似文献   

19.
范晓静  张欣 《统计研究》2010,27(6):63-70
 本文使用社会核算矩阵(SAM)收入分配乘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2000年细分SAM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经济系统中产业部门、居民部门相对收入的变化,以及政府部门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引起相对收入变化的构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从相对收入角度来说,大部分产业之间是非相互促进的;产业对居民相对收入的提高与居民的初始收入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政府部门的投入会提高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但却会降低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个体微观数据基尼系数的组群、要素统一分解式,并利用该分解式考察消费结构、区域结构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采用了2009年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食品、衣着类消费的增长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平等,其中谷物、薯类、食用油、蔬菜及制品、肉禽蛋奶及制品的消费增长对消费公平性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组内不平等在总体消费不平等中占80%以上,消费差异主要表现为内部的差异;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平等受收入不平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