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是“80后”大学毕业入职新员工环境适应能力和职场胜任能力的重要特质,其能力高低程度关系着他们的工作热情、职场稳定性和岗位成才速度。  相似文献   

2.
黄河  吴培冠 《管理科学》2012,25(1):45-54
团队工作方式在组织中日益普遍,团队成员成为影响新员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探讨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社会化结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尤其是社会因素策略这一组织社会化策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选取201个入职时间在一年半以内的销售人员为调查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社会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新员工感知的社会因素策略在团队成员交换与任务掌握、角色清晰、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团队成员交换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可以促进新员工感知更多来自组织的正向社会支持以及组织内部人的角色模范作用,最终帮助他们成功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以珠三角地区企业组织的员工和直接主管为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职场排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与职外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会抑制员工的职外绩效;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在职场排斥与工作奉献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职场排斥与人际促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开职场排斥影响职外绩效的黑箱,对于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沉默行为能够降低组织信息决策质量和员工工作绩效,而组织排斥是影响员工沉默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职场排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沉默,心理所有权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沉默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不安全感对职场排斥与心理所有权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领导者应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建立职场排斥报告制度,消除职场排斥现象;应明确团队使命和愿景,建立所有权文化,提升员工的心理所有权;应畅通员工晋升通道,激励员工不断进取,降低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进而引导员工打破沉默、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5.
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员工入职银行,都面临着身份角色的转换,身份从一名在校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员工,同时,其身处环境也从家庭、学校转变为整个社会,在转换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身份改变所对应的责任同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结合对离职员工的访谈综合分析,发现在其职业生涯初期,积极引导他们顺利完成角色的有效转换,有助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员工敬业度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入情绪耗竭中介变量,探讨在中国组织文化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出:职场排斥显著负向影响员工敬业度,职场排斥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情绪耗竭对员工敬业度有负向的消极影响,情绪耗竭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敬业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以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研究员工组织认同和集体主义倾向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以两家石化企业中的258名员工和102名主管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匹配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组织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员工的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职场排斥与员工组织认同之间的负向联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8.
方明威 《秘书之友》2011,(12):25-25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怎么称呼别人可不是一件小事,称呼得好就很容易和同事处好关系,称呼得不好则会大大影响职业前景。因此,掌握一些职场称呼小技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几乎每个初入职场的新员工都听过领导对自己说这样一句话:"我看好你,你一定没问题!"当听到这句充满认可和鼓励的话语时,员工一定会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可是,被领导"看好"的员工就一定能"干好"吗?答案是个未知数。近年,西方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叫作内隐追随(Implicit Followership)。领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研究,对职场焦虑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结果变量进行概括总结,可构建职场焦虑研究综合模型。在该模型中,职场焦虑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工作层面因素。结果变量分为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在组织层面,职场焦虑对工作绩效和组织战略决策产生影响;在个人层面,职场焦虑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缺勤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考虑将职场焦虑的结果变量——工作绩效细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探讨职场焦虑和工作绩效间关系的边界条件及特质职场焦虑和状态职场焦虑分别对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结果变量产生的影响,并完善职场焦虑测量量表。  相似文献   

11.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与入职期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实质是新员工的调整和适应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新员工入职期望的修正、调整和重塑的过程。本研究分层抽取广东省两家知名企业,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了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新员工入职期望的产生和调整过程。研究发现:当前新员工入职期望的内容和结构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新员工入职期望的形成受他人期望、在校经历、招聘过程以及自身压力的影响;新员工的入职期望在经历了企业制定的社会化策略后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对工作和团队的期望显著降低,而对企业的期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赖胜鹏 《经营管理者》2011,(8X):236-236
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就关于新员工的的入职培训进行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桂平 《管理科学》2016,29(4):104-114
员工在工作场所从事非伦理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有利于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报复或伤害组织和同事。根据这一逻辑,已有研究就职场排斥诱发的员工非伦理行为都是建立在利己动机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对于员工的利组织动机的非伦理行为研究不足。实际上,面对职场排斥,员工很可能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对人际关系进行主动修复,其中从事亲组织性质的非伦理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修复行为。基于道德自我调节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以道德推脱为中介变量,以组织认同为调节变量,检验职场排斥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采用SPSS 18.0和AMOS 18.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上下级配对调查的方式,收集来自武汉和上海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道德推脱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道德推脱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理论界较为忽视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检验了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和高度的组织认同的调节效应,证明员工在遭遇职场排斥时通过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来应对是一个重要的理性选择,组织认同度较高的员工在面对职场排斥时更容易发生道德推脱问题和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验证了组织认同的"阴暗面"。研究结论为组织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权变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提醒管理者警惕职场排斥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鼓励高组织认同的员工采取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回报组织。  相似文献   

14.
好员工转变为坏员工并不是组织的逆向选择,而是道德允诺效应下的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现象。道德允诺效应下,员工会将之前做出的道德行为视为自身的荣誉"证书",自我假设其为后续进行非道德行为的"资金"和"证书",这也就是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的原因。角色转换后,员工会展现出组织偏差行为,具体可分为明确公开、明确隐蔽、模糊公开、模糊隐蔽四种偏差行为,对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领导者应有效规避员工优劣角色转变,强化对员工道德行为的激励,以回报感战胜优越感;提升员工主动非道德行为惩罚力度,增加角色转变成本;鼓励道德行为以营造整体性道德氛围,并保持常态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绩效,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关注员工角色外行为。组织通过一系列努力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发做出利组织行为已经是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员工角色外行为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提升工作嵌入度。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工作嵌入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传彬 《秘书之友》2012,(10):42-43
中国人常说“吃亏是福”,在职场工作中如何与上司和同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学会“装傻”吃亏,往往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大刘大学毕业后被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录用,初入职场,他几乎将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却发现公司里的员工似乎总是与他作对,包括老板、人力资源经理、主管,甚至连前台小姐和公司司机对待他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善。  相似文献   

17.
职场挫折感的影响因素有挫折不容忍性、自我要求和其他个人特质等个人因素,工作角色和工作任务等组织因素,以及个人与环境匹配因素,可能引起攻击、倒退、固执、回避、离开、奋进等作用后果。以后的研究可以围绕职场挫折的"双刃剑"效应、职场挫折感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职场挫折感的亲社会性转变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曲如杰  朱博琪  刘晔 《管理评论》2022,(10):180-190
职场八卦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中。现有研究主要针对职场负面八卦展开研究,忽略了职场正面八卦的积极作用。本研究结合了资源保存理论和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探究职场负面八卦与职场正面八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一项两个时间点的时间滞后研究设计,本研究获取了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的241份有效的上-下级配对样本,结果表明:(1)职场负面八卦通过削弱工作繁荣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职场正面八卦通过增强工作繁荣正向影响员工创新。(2)感知上级信任对职场负面八卦与工作繁荣的作用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员工感知到的上级信任水平较低时,职场负面八卦对工作繁荣的负向影响更强;感知上级信任对职场正面八卦与工作繁荣的作用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员工感知到的上级信任水平较低时,职场正面八卦对工作繁荣的正向影响更强。(3)感知上级信任进一步调节职场负面八卦通过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的间接影响:当员工感知到的上级信任水平较低时,职场负面八卦通过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的负向效应相对较强;感知上级信任进一步调节职场正面八卦通过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的间接影响:当员工感知到的上级信任水平较低时,职场正面八卦通过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的正向...  相似文献   

19.
王红 《领导科学》2021,(6):81-83
现代性别文化对职场和员工的深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入职的影响、对职场竞争的影响、对职位晋升的影响、对薪资分配的影响。领导者要改善现代性别文化的影响,应从营造和谐互信的性别文化与企业环境,开展多方位的入职水平分析与岗位能力培训,构建基于能力的职位晋升机制,构建基于业绩的薪资分配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层级岗位上的"职场囚徒"的现实表现有所不同,影响也不同。在"互联网+"背景下,领导者要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指导组织建立员工信息库,注重员工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诉求,个性化定制员工工作内容和晋升通道,推动员工主动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有效治理"职场囚徒"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