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翟新芳 《经营管理者》2009,(22):162-163
回答了什么是创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创业板上市的主要意义在于为高科技产业提供融资渠道。介绍了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的条件及其信息披露的要求,分析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融资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注重公司资产重组和治理结构的改进;进行规范化管理;正确选择上市地点和时机;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以及充分估计创业板上市要面临的风险。探讨了我国创业板市场设立的有关问题。创业板的实质是成长板。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和风险投资资金退出机制,其健康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意义重大。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出发,结合创业板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业板首批新股的上市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实现了资本市场结构的多层次化。它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及缺陷。本文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关于监管制度、市盈率和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香港联合交易所已在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 ,第一批股票于11月上市交易。新的融资渠道的开通令国内民营企业 ,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情绪高涨 ,期望借此促进国内民营企业更新、更快、更合理的发展。一、香港创业板简介创业板市场 ,又称第二市场 ,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它是专门为中小型企业募集资金服务 ,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监管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不同于主板市场的新型资本市场。“创业板”这个词准确地表达了第二板市场的作用 :让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 ,帮助其创业。一方面创业板市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另一方面 ,创业板市…  相似文献   

5.
李丹 《经营管理者》2009,(14):47-48
由于我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决定了其比主板市场具有更高风险。本文在借鉴国外创业板市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地揭示了创业板市场在经营管理、流动性、道德、市场操纵及退市方面的风险,并相应地对其监管防范措施作出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业板的发展可以鼓励创业投资和丰富资本市场层次建设,解决一直以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然而相比国外的创业板市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准入门槛在盈利方面、资产质量结构以及股本规模方面的指标都比较严格而且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并非易事,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准备,尤其财务方面。所以拟上市的中小企业制订一份财务规划,做好企业上市前的财务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十余年之久的磨练,创业板市场在我国终于开启,推出创业板意义重大。为了使创业板市场能够顺利建立并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其作用和功能,我国既要吸取国外创业板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及教训,也要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措施。据此,本文在市场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退市制度、交易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做到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做好监管工作,促进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五年以来随着一家家创业板公司的成功上市,不但为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打开了通道,而且能够对民间的投资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目前创业板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创业板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创新与完善相关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我国创业板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一、中国创业板市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驱动,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剂。鉴于此,各国风险投资者把资本不断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以求获取高额回报。但是,风险资本能够成功退出是风险资本获得高额回报的前提,也是风险资本实现时间和空间上再循环的保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加快,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也越来越多,逐渐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目前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发行股票(IPO)、兼并收购、回购和清算四种。其中,IPO和并购已经成为风险资本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本文采用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方法,结合风投在创业板市场上市退出的实例,运用绩效指标和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分析对IPO退出绩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创业板即将推出的今天,风险资本市场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基于股份公司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背后风险资本角色的视角,分析了风险资本的资本属性和性质,并提出了其在公司IPO的三种效应观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3月31日正式上市。本文着重阐述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以来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达到完善创业板市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诞生,创业板的出现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创业板的诞生不仅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也有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创业板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和履行的问题正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企业家的关注。从2009年推出创业板到2014的四年多里,已有379家企业登录创业板,但四年间一共只发布了95份社会责任报告。因为目前我国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并未有社会责任信息强制披露的规定,也无相关直接的文件指引,创业板上市公司只能独自摸索,致使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有其特殊要求,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是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中国创业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类型和途径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创业板理论知识出发,简单回顾了全球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中国二板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筹备之后,终于呼之欲出。面对这专为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主要服务的资本市场,结合中国具体金融资本市场,分析出创业版拟上市企业有可能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四个层面规范和完善创业版拟上市企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曹凤岐教授最近撰文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在港上市。他认为民企在港上市意义重大。他认为,香港建立"创业板快"(原称"第二板市场")的构想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众多管理规范、业绩优良、成长性和盈利性都较好的企业强烈希望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上市,会为香港创业板块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为了使民营企业能够顺利进入香港证券市场,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予以统一和明确,并保持相对稳定性,以使海外投资者的信心增强。同时,民营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和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经过1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主板,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创业板的资本市场格局: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也形成了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和监管程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创业板市场开辟势在必行,它给投资者带来巨大诱惑的同时,一些上市及后续风险需警惕。  相似文献   

18.
继2011年绿大地欺诈上市案后,风波尚未平息,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再爆财务造假丑闻,而这次事件的主角演变为深交所创业版旗下的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频发的财务造假乃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我国上市企业的资本真实性,那投资者如何识破上市企业的虚拟利润,便变得十分重要。文章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为例,着重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利润泡沫的来源,并对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魏薇  冯坡 《经理人》2011,(2):70-72
众多PE/VC度过了一个荷包满满的2010年。企业IPO大潮汹涌,截至2010年11月底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已超过140家;境外资本市场再刮中国概念风,消费品、健康、教育等行业企业均受到热捧…加之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的可能,不免让这些守在门口的野蛮人欣喜万分,无论是国内创业板上市。  相似文献   

20.
张君 《决策与信息》2009,(6):108-109
随着深交所具体的创业板上市规则的最终出台,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将在7月正式开启.此次的上市规则有诸多的亮点,然而,令人难免遗憾的是对于创业板市场发展到关键时期的转板制度,在深交所的上市规则中对其却没有进行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