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经理人》2008,(2)
特别专题推荐品牌为中国赢得全球尊敬个人品牌的创建对企业品牌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企业品牌的强大有助于国家品牌实力的提升。"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无论是国家品牌、企业品牌还是个人品牌,都在不断为中国赢得全球尊敬。中国品牌让我们骄傲现在中国制造在国外已经是一个品牌,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这个品牌下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贸易的壁垒越来越小,各种商品 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也越来越自由,中国也变成了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于是国外各种各样知名的品牌纷纷进军中国,抢占市场。近几年来,中国一些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走出国门,树立起中国品牌的形象。而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对这个企业的产品来讲,起着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形象良好的品牌往往能给企业的销售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中,笔者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融合是做得最棒的。Cocacola 译为可口可乐,首先达到了音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产品是每时每刻被我们提及的名词,品牌已经变成了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以及为公司目标顾客提供优秀价值的一个整体平台。也就是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已经从产品转向品牌,品牌成为了企业所掌握的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企业如何通过品牌的管理来取得胜利?本文从品牌的基础理论、决策和推广着手分析,论述了企业品牌管理的主要过程以及企业品牌营销的策略,并分析了品牌管理未来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营销传播的核心,除了为大家所熟知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外,明星企业家品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对明星企业家品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引用一个实例加以说明,针对明星企业家品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彭一郎 《经理人》2011,(5):84+86-84,86
中国男装行业,作为传统服装领域一个兵家必争的细分市场,曾是一块群雄割据、野蛮生长的洪荒之地。国内大大小小品牌林立。但由于行业竞争无序、产品同质等诸多弊端,大多数企业皆折戟沉沙。  相似文献   

6.
黎平 《经理人》2012,(5):88-92,18
品牌是企业成长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这已是企业界的共识。虽然中国产品早已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但在全球排名前20的品牌中,仍然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在中国排名前10的品牌中,基本是电信或银行等国有垄断型企业。多年来,中国产品一直是廉价和OEM的代名词。如何在全球建立中国制造的优秀品牌形象,使之摆脱低成本和廉价印象?如何打造中国自己的强势消费类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7.
这次为世界杯带去中国品牌而非产品的,算起来应该有1.5个中国企业。这表明中国企业目前正在一点点与世界知名大企业缩短差距,这是中国企业的进步,同样也是世界杯带来的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8.
黄培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212-213
中国家电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家电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家电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品牌竞争已逐渐取代了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的低级阶段,品牌己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把利剑。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多元化经营,其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少企业已从单一的产品扩大到多个品种,由一个品牌发展为多个品牌运作。如何发挥企业内部多品牌合力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家电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 如今中国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营销竞争逐步向品牌竞争过渡,品牌营销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流。中国即将加入WTO,在国外名牌的冲击下,如何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已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全球最大的生活日用品公司宝洁公司(P&G)的品牌策略应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渐渐进入一个崇尚品牌、品牌为王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下,许多企业将其主要精力放在对于自身产品核心品牌以及更好的积累品牌价值的工作之中。面对外国洋产品的挑战,面对逐渐发展的中国消费群体将眼光从实用到高质到品牌的转换,企业将如何对自身的发展寻求一个合适的位置?品牌策略与企业发展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决策者对于企业运行策略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企业将不再只是默默无闻的生产经营,需要更加先进更科学的经营方法与时代一起向前跨进。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用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一个(或一群)对方和竞争者,它包括品牌名称、商标、所有权,品牌名称是商品所有都是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民族品牌不断地受到洋品牌的冲击和扼杀。加强我国企业品牌的管理和营销有利于我国企业品牌的保护。积极运用品牌延伸策略,壮大企业品牌力,对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势必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一、品牌延伸策略内涵概述 品牌延伸策略,又称品牌扩展策略,它是指企业把自己原有的某一著名品牌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使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取得企业的迅速成长。品牌延伸策略能为企业节约用于促销新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企业个性化、特色化的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识别和记忆产品的关键。知名品牌产品是企业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和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两组数据,刻录下中国品牌的实力提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202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共有145家企业上榜,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上榜企业营收占500强企业总营收的近1/3。  相似文献   

14.
联合利华在全球有400多个品牌,其中大部分是收购后推广到世界各地的。旁氏原来是一个美国品牌,联合利华将其买下并发展为一个护扶品名牌后,推广到中国;夏士莲原来是在东南亚推广的一个英国牌子,联合利华也将其引入中国。联合利华“借鸡生蛋”,在我国市场发展了12个知名品牌,并且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实施了收购本地品牌的策略。在推广传统优势产品“力士香皂”等清洁护理品之外,又将我国市场内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像中华牙膏、老蔡酱油、京华茶叶收归旗下,并不断提升这些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乔远生 《经理人》2002,(6):70-71
不断超越客户的期待,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让你的品牌不再昙花一现。前国内一部分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品牌的知名度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中国企业的品牌整体上还处于一个起步和成长阶段。如何让你自己企业经营的品牌不再昙花一现?实际上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可口可乐、旧M、宝洁等洋品牌的模式也不能超越品牌自身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催化作用.品牌是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塑造企业品牌及其品牌文化,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研究、塑造、发展企业文化,需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结晶,更是历史的缩影。目前,中国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但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却令人吃惊的匮乏。原因既包括现有中国企业对于品牌认知上的模糊,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中过分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文章从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中国品牌迈向国际化的发展思路等方面,深入探索中国品牌的世界化发展道路,并从质量、本土化经营和品牌保护三方面提出中国品牌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8.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在创立了一个成功的品牌后,不断推出新产品,即企业对产品组合中全部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称的“家族品牌名称”策略。成功的品牌延伸有助于提高新产品的市场认知率和减少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产品趋于成熟的市场,产品的本身差异很小,新产品的市场开  相似文献   

19.
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但又不仅仅等同于一栋大楼、一个名称、一个符号,可以感受,但品牌的建立却无固定章法可寻,不可以按照标准化就可以严生品牌.品牌犹如我国古典哲学“老子”里所论“道”一样:“道可道,以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哲学是指导一切学科的科学,因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对品牌进行提炼。作为一个高度概括、对其他应用学科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定义,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必要的元素: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关系的本质属性。品牌定义按照广告学大师奥格威的说法,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所有关系的总和。但是我想这个概念偏于笼统,我们试看从哲学方式将品牌定义为:品脾是企业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各种经营手段为内容,努力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品牌的创造和使用是企业品牌管理中的两个主要方面。过去,我国企业一直将营造品牌作为品牌管理的主任任务。经过多年培育,我国许多企业的品牌已经价值连城。据《′9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报告显示:红塔山的品牌价值达到260亿元,五粮液、一汽和康佳的品牌价值也分别达到86亿元、79亿元和78亿元。对许多企业来说,品牌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品牌资产并没得到很好的利用,品牌的增值潜力并没被充分挖掘。不少曾经很有价值的品牌,随着产品的过时而销声匿迹,宝贵的品牌资产被白白浪费。因此,如何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