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广告是现代广告中最为常见的诉求之一,许多研究发现,名人广告的传播效果主要受到名人自身特点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了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在选择名人代言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广告使用名人代言,消费者将品牌代言人告上法庭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我国现行《广告法》将代言虚假广告的名人排除在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范围之外,使得名人代言只享收益,不担风险,是不合理的。法律应该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审查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广告自律行业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
请名人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中外有之,在国内服装界也早有先例。打开电视我们总能看到服装企业的品牌广告,鉴于服装是穿在人身上的,因此,在广告中大多选择知名的、人们喜爱的影视明星作为品牌的代言人。右表是温州服装品牌请名人做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一个不完全清单,从中也可见一斑。表1:温州服装品牌形象代言人一览表品牌名品牌形象代言人代言人职业庄吉周华健歌星报喜鸟任达华影星法派梁家辉、张柏芝影星美特斯·邦威郭富城歌星乔顿黄日华影星夏蒙皮尔斯·布鲁斯南、巩俐影星仕登钟镇涛影星斯多纳温兆伦影星、歌星台”这一激动人心的生活主张…  相似文献   

4.
由名人代言的广告越来越多,由名人代言厂告所产生的风波也不断发生.从唐国强、谢晓东代言北京新兴医院,文清代言眼保姆,刘嘉玲代言SK-II到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名人代言的产品欺骗消费者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事件发生之后,名人大多是什么责任也不承担.那么,名人代言广告的产品出了问题,到底要不要承担责任呢?怎样给代言广告的名人套上"紧箍咒",规范他们的代言行为,进而减少消费者的无谓损失呢?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分对策的多寡头品牌和大类广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多寡头品牌和大类广告策略,发展了Bass等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提出了一个多方竞争下的微分时策模型,采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求得了模型的均衡价格、品牌广告、大类广告和价值函数,给出了市场份额计算公式,推广了Prasad和Sethi的结论,同时发现市场中只有两家或三家企业时总能保证企业得到正利润,一旦企业数量增多则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自媒体背景下分析名人对消费者的影响,包括影响的基本形式和如何提升名人的影响力等方面作了研究,对企业运用名人做品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霞  邹德强  赵平 《管理学报》2012,(4):555-561
以汽车品牌为例,通过对比企业广告诉求和消费者品牌个性感知的差异,从品牌个性为消费者带来不同利益的角度探索这种差异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功能性和体验性品牌个性,广告诉求超出消费者品牌个性感知越多,购买意愿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象征性品牌个性,当消费者"圆熟"个性感知低于广告诉求时,广告诉求超出消费者感知越多,购买意愿越高。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广告策略和品牌个性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些品牌成功了,一些品牌失败了. 这本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其原因很多.然而,一些财经观察家、评论家、广告策划人等,则喜欢把企业的成败简单地归结为"品牌",如"品牌定位是否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好位置","广告创意、广告诉求是否好"等.  相似文献   

9.
以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从品牌联合视角,探究企业家代言行为的自我效应.基于369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表明,企业家为他人企业代言具备以下4个前置变量会显著影响企业家自身企业品牌绩效:企业家形象与代言品牌形象关联性、企业家自身企业品牌与代言品牌关联性、企业家信息展示意外性和企业家自身企业与代言企业的品牌资产不对称性.消费者对企业家代言广告的态度是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形式之一,吸引了很多学者和企业人员的注意,并且成为了一种很流行的广告形式。而植入式广告中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显著的植入式广告能够带来更好的品牌态度。已有的部分研究指出,植入式广告中品牌的显著性程度增强,会提升消费者对植入品牌的认知,但有的研究也认为过分显著的植入式广告会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以往的文献并没有区分显著程度的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本文在区分以上两种维度的基础上,着重检验空间维度上广告显著程度对于品牌态度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指出消费者对于植入式广告中品牌的态度,由于会受到感知信息处理流畅性的影响,会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即存在一个最优值。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植入式广告中品牌与情节的关联性对品牌显著程度的最优值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入式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形式之一,吸引了很多学者和企业人员的注意,并且成为了一种很流行的广告形式。而植入式广告中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显著的植入式广告能够带来更好的品牌态度。已有的部分研究指出,植入式广告中品牌的显著性程度增强,会提升消费者对植入品牌的认知,但有的研究也认为过分显著的植入式广告会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以往的文献并没有区分显著程度的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本文在区分以上两种维度的基础上,着重检验空间维度上广告显著程度对于品牌态度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指出消费者对于植入式广告中品牌的态度,由于会受到感知信息处理流畅性的影响,会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即存在一个最优值。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植入式广告中品牌与情节的关联性对品牌显著程度的最优值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名人代言广告日趋成为产品销售的必要渠道,随着名人代言广告的增多,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于广告代言人是否应承担责任,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具体内容做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重塑品牌形象 重广告包装、轻品牌整体战略一直是中国企业的一大弱点.而这次品牌提升战略规划,德尔惠大手笔聘请国内一流的策划公司提升品牌.素有"中国品牌建设第一人"之称的李光斗成为此次德尔惠品牌提升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4.
名人广告众所周知,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往往别出心裁。在与老对手可口可乐的百年交锋中,百事可乐广告常有好戏出台,使可口可乐备感压力。其中百事可乐适用的名人广告,是它的一个重要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竞争问题是如何建立和管理企业的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市场竞争的终极就是品牌的较量.未来的市场营销是跨越国界的、无形的品牌资产的竞争.拥有了品牌资产,就等于拥有了竞争的资本.这一点,正如著名美国广告研究专家Larry Light所言:"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一、借名争名与相关名人建立联系,将企业的产品提供给他们使用,利用名人在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影响,为企业作“活广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德国的体育用品生产“帝国”阿迪达斯公司,每生产出—种新产品,都要请世界体坛名星穿着参加比赛,同时  相似文献   

17.
每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需要企业不遗余力地进行品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一些服装企业由于缺乏品牌传播能力,或传播方法不当,无法俘获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然而,一个新兴的女装品牌--艺之卉,通过不断探索与开拓,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非广告品牌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 POP是英语 point of purchase的缩写形式,基本意思是“购买地点”。POP广告指出现在购买地点的所有广告宣传。它可以分为销售点POP广告与品牌POP广告两类。品牌POP广告指的是由企业制作、布置在销售点用以宣传自己产品或品牌的广告,如悬挂小旗、张贴宣传画、布置陈列式货架、播放宣传录象等等。通常带有企业产品形象、品  相似文献   

19.
广告的延时效应是供应链广告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供应链合作广告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研究当产品品牌信誉受广告延时效应影响时供应链的合作广告策略问题,建立了含有时间延迟的品牌信誉动态模型和考虑品牌信誉的产品销售量模型.运用极大值原理,得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下的最优广告投入、品牌信誉和利润,以及分散式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合作广告参与率.研究发现:在集中式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广告投入和产品销售量均高于分散式决策下的相应值;延迟时间存在一个阈值,当延迟时间低于该阈值时,集中式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较高,反之则分散式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较高.研究结果为供应链合作广告策略的制定及供应链决策机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广告延迟时间对供应链最优广告策略及决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一强一弱双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品牌广告竞争和大类广告合作策略,提出了一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采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求得了模型的均衡品牌广告、大类广告和价值函数,给出了市场份额计算公式。研究发现:与非合作策略相比,大类广告合作策略下,无论强者还是弱者,他们的销售量都增加了,同时两个企业的品牌广告投入也增加了;通过大类广告合作策略,无论强者(领导者)还是弱者(追随者),他们的利润都得到了提高;强者、弱者和行业的大类广告投入分别高于非合作下强者、弱者和行业的大类广告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