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加强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周末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守学生周末问题成因
  (一)父母责任感不强,对子女关心不够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韩建新曾说:“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问题都拿到学校去解决,指望老师“妙手回春”,这是不现实的。必须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儿女。”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家长只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学生,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好了。而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我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给我把孩子管严点,我们的话他不大听,只听您的话。”这些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委托给了学校、老师,而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疏于与孩子交流、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对子女关心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好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尽管他们每月给我生活费,但却从来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找到这根弦,不能给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3.
文雅 《科学咨询》2007,(16):30-31
新课程改革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沐浴在春风中,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向前走,我越来越感受到: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予了广大教师滚滚的新鲜“血液”。在不断地“充电”和“造血”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领悟着新的理念,透过新课改,看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到学生,我都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问题,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无从下笔。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激趣生动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作文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学生“怕作文”为“盼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生活,去品味其情趣,然后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例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讲解。学生通过看图、学文,为长城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所叹服:真雄伟呀!要是能亲自去一趟,到那儿去玩玩,该多好!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你去了长城,你会玩儿吗?怎样玩儿?玩的问题一提出,课堂上可开锅了,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要拿起我的画笔画一幅雄奇的画。”有的说:“我要在高大雄伟的城墙上引吭高歌,歌唱祖国的伟大。”还有的说:“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合影留念,让长城见证我们的友谊。”……同学们七嘴八舌,跃跃欲试。我把话锋一转,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说的话写出来呢?”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答道:“能!”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假如我去长城》的作文题。同学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篇篇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童真的作文,便跃然纸上,就是一些平时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文章也大有起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托信息技术媒介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结合特教学校“有效教学”的广泛开展,给师生带来重大变化,特殊教育要稳步发展,培养“残而有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充分科学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突破学生的思维樊篱,点亮学习成才之路。在此,我谈谈信息技术对特校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开发了课程资源,弥补教材的缺陷,拓展了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创设了情境,帮助特殊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信息技术在合作中促进了特殊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我建议:提高特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课程改革刚开始时,有位前辈曾经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学生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于是,作为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苦思良久,我认为,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充分享受课堂时光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个性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决策》2008,(11):25-25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你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宫政治圈里有个半真半假的说法:“我们都是给伊曼纽尔打工的”。还有位官员甚至说:“我要是内阁成员,伊曼纽尔让我走左边,我绝不走右边。”  相似文献   

9.
“我仅是一个教书匠,恐怕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供你采访。”端木教授一见面就如此谦虚地说。我轻声回答他:“端木老师,我是代表读者来向您请教问题的,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你是从广西来的,我个人和中山大学跟广西的关系都很密切。五十年代我们就有不少好学生来自广西,后来又回到广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郎平 《领导文萃》2008,(13):135-137
搞体育.好像天天就在考虑“成败”这两个字。为我的成败,不仅我家里人要为我担忧、受刺激,这么多球迷和观众给我写那么多信,通篇谈的还是“成”与“败”,所有的熟人朋友见了我,首先不是问你生活怎么样、身体好不好?第一句话就是:啊呀,最近不错,又赢啦!要不就是:什么时候赢古巴队、拿冠军?而报刊杂志似乎有个统一的语调:郎平,你何时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1.
余毛毛 《决策探索》2009,(13):86-87
老婆时常揪着我的耳朵问:“余阿毛,你这辈子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总是满脸委屈地说“不就是给你写过一点嘛。”她总是露出不屑和不信的表情。她这样是有理由的,因为我年轻时就是“花心大萝卜”,见一个爱一个,每一个都想爱的那种人。我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自己也弄不清了。假如把它们都收集起来,我相信可出一本厚厚的书。但遗感的是,它们恐怕早就被人撕碎扔在风中了。  相似文献   

12.
《左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人或得王,献诸子罕。子罕弗受。就五者日:‘以示五人,王人以为宝也,政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段故事是说: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拿去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拿给玉区看了,玉匠认为这是宝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道:“我把不贪当作空,你把王当作宝。如果把五给了我,咱俩岂不都失了宝?不上,各人留着各人的宝。”“我以不贪为宝”  相似文献   

13.
决策者说     
《决策》2010,(5):8-8
我去台湾拜访郭台铭,我进他的会议室不到三分钟,一个开场白就把他给挑起来了,我告诉他今天不是向他招商,而是给他一单生意。招商不是一个地方政府求着企业的行为。而是一个互惠的概念。我们也得到一个经验:不要“筑巢引凤”,而要“量体批巢”。从前筑巢的模式是先做一个“巢”,“凤”来不来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十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工程,其中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疼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要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一直以来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高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给房屋夯基础,作文好像目的明确地搭建房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营情结     
有一天我栏出租车,一辆亮着“空车”红灯的夏利向我靠过来,待靠到我近改时车主却又想离开。但车身已经离我太近,突然加速很容易将我挂倒,只好犹犹豫豫地停下了。我拉开车门,禁不住笑了,司机原来是我朋友的弟弟。我问他:“是不是到跟前一看是我就又想跑啊?怕我不给车钱?”他显得很不好意思:“我怕您笑话。”“为什么?”“干这个太丢人!”他是当真的,我也不再笑了:“你不偷不抢,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呐,怎么会丢人呢?有时连我都想干这一行,离地三尺,高人一等,自由自在,不少挣钱。”“得了,您别拿我找乐儿啦。”“这怎么是找…  相似文献   

16.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8.
我已经任了六届高三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心谈心中,常常有学生告诉我说:“我现在一无是处,学习不好,关系不好,一切都不好,压力太大,快崩溃了!”。确实,就比较而言,当代青年最苦的人生历程莫过于高三阶段。在高一,好比走进“电影院”,学生感到新奇而被动;在高二,好比走进“大商场”,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取所需,心态平和;而到了高三,每一位学生就像亲临“大战场”,一个个绷紧了神经,担心一旦高考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达到了历史巅峰,随着高考的临近而与日俱增。为此,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很注重帮助学生心理解压,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结合农村中小学校的场地、器材、运动氛围等实际情况,在农村中小学任教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我对体育教学中的“放羊式”教学做了全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我是怎样“放羊”和“养羊”的
  每节课开始还是“立正、稍息、准备活动、发两个篮球(或者同时发羽毛球、乒乓球)”的“放羊”启动模式。然后,对“羊”进行分组,分组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到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组,再根据每组情况再分1-2小组,由小组长领取器材,带领本组成员到指定地点组织安排练习。我在各组之间巡回观察,指导、纠正动作,提醒注意安全。事先我不讲动作要领和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先用自己的方法和规则进行玩球。当然,事先不讲不等于不讲!并且,要准备好在这节课主要讲些什么!比如,这节课我要讲羽毛球正确的握拍方式,当我到羽毛球组观察发现多数同学的握拍方式不对时,我并没有立即纠正,而是在有学生觉得接反手球很不方便、发力很不顺畅的时候,我再给他们做正确的示范,讲解接反手球的相关技术应用。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接受力是最好的,效果自然就好。以前,我是在学生接触羽毛球拍前就讲这些知识,但是效果很不好。当我巡回到了篮球组,我发现多数同学存在“两次运球”的情况,他们也不知道这属于“违例”,都默认其合法性。我也没有及时给以指出和纠正。试想,这个时候我去要求他们熟练的运球,甚至运球过人,是多么不现实。并且在这个时候指出来,我就破坏了他们自娱自乐的氛围。直到第三次课时,我才告诉他们这是“违例”,并告诉他们哪些情况属于和不属于“两次运球”。观察又发现,他们玩篮球时你争我抢的有点象在玩橄榄球。我想,抢吧,在这过程中你们才能学会怎样保护球,才能增加对抗能力。几天后(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容易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我才给他们讲什么是“拉手”,什么是“推人”,什么情况下是合法的“争球”,并临时给当当裁判。就这样,三到四周后,他们能熟练运球,能运用左右晃动的假动作过人,有的甚至无师自通的会“三大步上篮”。再回过头来想想以前是怎样进行篮球教学的:先原地运球,左边300次,右边300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一遍又一遍,一周又一周的练习,可是呢,半学期下来,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兴趣也提不起来,还抹杀了他们对篮球的丰富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邓芳英 《科学咨询》2007,(20):47-47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导:“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转变了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由“奉送真理”变为“教学生发现真理”,教学评价从单看分数到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我在课堂教育中,采用主体教学法,注意创设学生读、讲、想、做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