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诉讼中亲子鉴定若干法律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亲子鉴定数量逐年增多,但我国对此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亲子鉴定领域存有很多争议性的法律问题。实践中,即使是同类型案件,由于法官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对社会现象的认同程度不同,很可能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出现,严重影响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尽快在立法环节上就亲子鉴定问题取得突破,是统一认识、解决矛盾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对诉讼中亲子鉴定领域颇具争议性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亲子鉴定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未对亲子鉴定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适用不规范。亲子鉴定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专门技术工作,直接关系个人、家庭的利益及社会的稳定。亲子鉴定中关键的问题是合理规范亲子鉴定的程序、方式和在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拒绝进行亲子鉴定时的处理方式。目前急需建立亲子鉴定委员会制度、法定的鉴定部门及鉴定人资质的认定制度,统一亲子鉴定技术标准,规范其健康发展。应合理地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维护子女的最佳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参酌国外婚生子女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我国婚生子女制度的立法构想,并就确立婚生子女的法律内涵,婚生子女的推定及否认制度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婚生子女推定制度是反歧视原则在婚姻家庭法上的反映,但由于婚生子女推定得出的婚生子女结论,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婚生.因此,需要建立婚生子女推定否认制度来限制.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婚生子女推定和否认制度.理论上对上述制度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本文从行使婚生子女推定否认权应当具备的事实依据、主体、时效限制、法律效力等方面对婚生子女推定否认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亲子关系确认制度是亲子法的核心内容,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均对此有明确规定。从比较法角度来看,亲子关系的推定与否认构成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的基本内涵,但各国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我国立法仅规定,对亲子关系存在异议的可以提起诉讼,但提起请求权的主体、推定与否认的事由等亲子关系确认的实体规则缺失。未来立法应顺应子女法律地位"一元论"的趋势,统一保护各种情境下出生的子女的权利,从生物学、伦理学、社会学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亲子关系的推定与否认,形成体系化的亲子法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环境侵权纠纷不断增多,也由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必然需要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建立并适用一些新的制度与规则,并有必要对司法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入手,对当前比较有争议的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违法性问题,及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侵权社会化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10万例以上的亲子鉴定案例.在我国,据称其增长幅度大约每年20%左右.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亲子鉴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提高的新时代,我们绝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此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其中,科技进步所引发的信任危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以测谎仪、DNA亲子鉴定为切入点,梳理和把握科学技术引起的信任危机的典型表现、产生根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人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理性的科学技术观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点开网页输入亲子鉴定4个字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涉及亲子鉴定的民事诉讼案件越来越多,社会上秘密开办的亲子鉴定公司也越来越多。在我国亲子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的情况下,做亲子鉴定人数的增多,无疑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婚姻关系的和谐遭到破坏,未成年孩子的身心健康无法得到保护,民间亲子鉴定结果尚难被采信等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亲子鉴定关系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关系到家庭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应该建立是一个较为完备,相互配套的亲子鉴定制度体系。在对亲子鉴定机构和质量的管理中,应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系和制度;发挥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允许法院可依职权进行委托鉴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亲子关系的推定。  相似文献   

11.
亲子关系的确认是亲子法的基本问题。在传统法中,它由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组成。当代亲子法以子女为本位,对子女不再作"婚生"与"非婚生"区分。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和兼顾亲子关系真实性与稳定性,成为亲子关系确认的基本原则。统一的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由亲子关系的推定、亲子关系的否认、子女的认领构成。婚姻法司法解释应对有关子女否认和认领的实体法规则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近来,幼女"产婴证奸"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这一方面凸显了我国救助机制的缺失,实现正义的代价过于高昂;另一方面还引发了一些现实问题和法律难题。针对这种状况,建议完善相关立法,构建相应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普法及性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产婴证奸"现象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方式与生育文化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土壤为基础,将中国生育文化作为一个包括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的整体动力系统,并把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推动这一系统运行、变迁的动力源泉,由此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形式,并揭示存在各种不同社会机体中生育文化发展、变迁的特殊规律,以正确把握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化生育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各种产前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普及为选择性人工流产、引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在作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其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一胎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二胎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5.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且持续偏高,一般认为,这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何者为主要因素却有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虽然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因素的,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直接相关,而且是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偏严的生育政策是中国出生性别比长期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出生性别比升高与妇女社会边缘化的关联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生性别比升高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在公共生活领域乃至日常生活领域被某些特异的社会因素推向边缘化的一种自身地位下降或自我和群体价值缺失的显著标志。因此,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其关键是要真正地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大力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和道德规范,逐步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保证实行有利于女性健康发展的社会政策,改善女性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其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美"。美的价值与它曾经失去息息相关———人生最大的喜事幸事和快事就是失而复得。美,在历史上实际走过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失而复得的辩证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艺术和美学的诞生,也就有了美学的历史和逻辑。  相似文献   

18.
明末理学家朱用纯的《朱子家训》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朱子家训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与心理教育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保安族妇女中早婚、早育、多育现象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保安族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保安族妇女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说明文化教育对一个民族传统观念的改变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因为《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的发现,晏几道的生卒年似乎已经成了定论。然而此谱关于晏几道生卒年之记载并不一定可靠,证据如下:1.北宋中期史学家刘敛的记载;2.晏几道的知心朋友黄庭坚的相关诗歌;3.同时代人晁端礼的《鹧鸪天》10首及其自序;4.《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之生卒年记载错误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