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传统战略贸易政策工具受到WTO限制的条件下,绿色补贴作为具备环境政策效果的策略手段正在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文章在多阶段双寡头竞争模型中研究了绿色补贴及其溢出效应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如果政府分别按照EOS和SOS准则为本国企业提供单边绿色补贴,则仅SOS准则下的补贴可通过改变古诺产出水平和环境排污标准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但是,较之EOS准则,绿色补贴在SOS准则下使本国政府具有更强的生态倾销动机,从而使得本国环境存在恶化的可能性.此外,本国绿色技术溢出会提高本国及外国的排污标准,降低(提高)本国(外国)企业利润,进而减少(增加)本国(外国)福利水平.在模型一般推广的条件下,本国政府最优的环境政策是为企业提供最优非合作绿色补贴或征收最优合作税收.  相似文献   

2.
姚洪心  吴伊婷 《管理科学》2018,21(10):47-60
在传统战略贸易政策工具受到 WTO 限制的条件下,绿色补贴作为具备环境政策效果的策略手段正在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文章在多阶段双寡头竞争模型中研究了绿色补贴及其溢出效应对政府和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如果政府分别按照 EOS 和 SOS 准则为本国企业提供单边绿色补贴,则仅 SOS 准则下的补贴可通过改变古诺产出水平和环境排污标准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但是,较之 EOS 准则,绿色补贴在 SOS 准则下使本国政府具有更强的生态倾销动机,从而使得本国环境存在恶化的可能性。此外,本国绿色技术溢出会提高本国及外国的排污标准,降低(提高)本国(外国)企业利润,进而减少(增加)本国(外国)福利水平。在模型一般推广的条件下,本国政府最优的环境政策是为企业提供最优非合作绿色补贴或征收最优合作税收。  相似文献   

3.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VER、FDI与福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自动出口限制、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利之间的关系,发现①一旦出口厂商到进口国从事外商直接投资后,不管外商直接投资与自动出口限制的产品间是否存在品牌内差异,进口国厂商都不会再要求进口国政府设置自动出口限制加以限制;②当出口厂商到进口国从事外商直接投资后,进口国与出口国的最优贸易政策都为自由贸易政策;③在自动出口限制与外商直接投资下出口国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本国的福利就越有可能增加,而进口国的福利就越有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祝树金  张谦  李江  钟腾龙 《管理世界》2023,(12):1-19+37+20-22
伴随着数字全球化的快速演进,数字产品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促进数字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的关键性议题。本文围绕数字产品的内在特性,构建寡头竞争模型考察数字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并将关税影响数字产品贸易福利的作用机制分解为质量效应、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一步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信息技术协议》(ITA)扩表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全球166个国家或地区2010~2018年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ITA扩表政策使成员国相对于非成员国数字产品的贸易福利变化要高出20.1%,尤其是使信息通信(ICT)产品的贸易福利变化高出非ICT产品15.1%,表明ITA扩表政策能够在国家和产品层面显著改善数字产品的贸易福利。渠道机制分析表明,质量升级有利于提升贸易福利,竞争效应倾向于降低贸易福利,而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关税水平的高低。同时,这3种机制均有助于增强关税变化对贸易福利的边际影响,最终使得贸易福利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在政策层面上,应关注数字产品的溢出特性,协调不同政策的作用效果,打造公平开放共赢的数字贸易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碳关税背景下中国主动减排策略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连标  朱磊  范英 《管理科学》2013,26(1):101-111
针对中国能否主动减排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提出一种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在该政策下碳税给不同国家带来的成本压力几乎相当,中美两国间总的竞争优势在碳税政策实施前后变化不大.通过设置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以及中美两国差异化碳税3种政策情景,运用环境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探讨中国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主动减排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应对美国碳关税威胁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碳关税不是一个有效的减排政策,其促进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的作用非常有限;居民福利和碳排放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中国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自主减排优于被美国征收碳关税,并可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寡头市场条件下的产品差异化及关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Dixit差异化双头垄断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产品差异化对关税政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古诺和贝特兰竞争条件下出口企业选择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合理性.其推论表明:在古诺竞争前提下,产品差异化可以降低关税的利润转移效应;相反,在贝特兰竞争前提下,产品差异化使得最优关税相应提升.但是,无论在古诺还是贝特兰竞争条件下,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均会导致出口利润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吴悦 《经营与管理》2014,(12):52-56
笔者采用1998~2011年的关税数据和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实证考察我国贸易自由化对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关税减让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关税减让所带来的竞争效应,提高了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水平,而技术创新水平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关税减让所带来的成本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增强了其对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轿车市场目前处于加速发展之中,而经济型轿车作为其中的一个发展相对成熟的重点市场,受到了各个汽车厂商的高度重视.缺乏对市场的准确细分策略是目前各厂商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所实际面临的一个难题.利益细分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细分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全国十个大城市经济型轿车用户的抽样调查,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划分出"实用主义追求者"、"时尚主义追求者"、"享乐主义追求者"三类利益细分市场,探讨了经济型轿车用户的利益取向,总结出各类细分市场的特征,并提出了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管理建议,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有效干预作用,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政府主导的广泛实施的重点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企业TFP的影响。以省级的"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利用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系统地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重点产业政策整体上显著抑制了相应行业内企业TFP的提升。进一步地,本文从地区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重点产业政策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内;且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以及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有助于缓解重点产业政策的负面作用。重点产业政策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将资源从非重点行业流向重点行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投资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整体的TF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关税壁垒逐步弱化,世界关税总水平己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由过去的60%降到了现在的10%以下,一些发达国家甚至降到4%以下,部分行业、部分产品甚至出现零关税,可见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许可证、配额等逐步被削弱甚至取消.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转而采用非关税壁垒手段来保护本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允许后续企业进入的兼并策略及其福利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宏民 《管理科学》2005,8(1):17-23
研究了市场中允许后续进入的企业兼并策略以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揭示了垄断竞争型市场中的兼并行为与寡头垄断型市场的基本差异.研究表明:1)市场的允许后续进入削弱了企业的兼并动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兼并带来的市场过度集中的可能性,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2)即使允许进入,实际的进入也不一定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产生连锁效应;3)在兼并和可能的进入过程中,消费者与未参与兼并企业(而不是兼并企业)的利益是直接冲突的;4)对于那些会产生后续进入的兼并,消费者总是能获得直接利益.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whether imposing carbon costs changes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and social welfare. We explore the problem from a central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 who wants to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We consider two stakeholders, retailers, and consumers, who optimize their own objectives (i.e., profits and net utility) and three competitive settings (i.e., monopoly,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symmetric market shar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asymmetric market share). For the monopoly case, we find that when the retailer's profit is high, imposing some carbon emission charges on the retailer and the consumers does not substantially change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or the social welfare. However, when the retailer's profit is low, imposing carbon costs optimally can lea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cial welfare. Moreover, the impact of imposing carbon emission charges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hen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increases. Additionally, the quantum of benefit may depend only on factors common across industries, such as fuel and carbon costs.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双边市场中,经常出现平台一边的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的现象,例如顺丰速运与菜鸟网络之间的纠纷等,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经济现象。文章通过将双边市场的用户分为视平台有差异和无差异两种类型,研究了平台如何掠夺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所有剩余的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厂商有与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签订排他性协议的激励;无论签订排他性协议与否,这类用户都将被掠夺所有剩余,产生了所谓的"竞争瓶颈";排他性协议带来的福利效应并不明确,当平台的边际成本和交叉外部性参数较大时,排他性协议的签订能够提升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4.
价格离散背离了"一价定律",是市场运行效率低的一种反映,但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能否降低某一行业(产品)的市场中的价格离散?本文先是分别在消费者信息搜寻理论和厂商空间竞争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市场竞争对价格离散的影响机理。然后,本文收集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车险市场上所有企业的价格和其他相关变量,研究主要发现:即使去除了产品异质性,车险市场仍然存在明显的价格离散,企业之间价格的变异系数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472和0.445;市场竞争能够降低车险市场的价格离散,平均而言,企业数目提高10家(市场集中程度降低一单位样本标准差),企业之间车险价格的标准差将降低其平均水平的约25%(5%~6%)。辅助性分析和稳健性分析支持了本文结论。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应当增进供给侧的竞争,降低需求侧的信息搜寻成本。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企业产品差异性、企业的私有化程度、外国资金的渗透等因素,研究了伯川德竞争情形下私有化程度、外资渗透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私有化程度、外资渗透对混合双寡头市场的影响。首先建立混合双寡头的伯川德竞争模型,得出伯川德均衡解,然后在社会福利最大化下分产品为替代产品和互补产品两种情形分别得出了最优私有化程度的解,进而分析了外资渗透(或国内控股)对私有化程度与混合双寡头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替代性产品的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部分私有化企业为纯公共企业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企业国内控股比例的增加将增大最优社会福利;生产互补性产品的企业在价格竞争下,实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并且国内控股比例的增加将降低最佳私有化程度,社会福利最大化下政府要鼓励产品多样化和减少国外资金的渗透。从整个社会和企业角度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策略为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6.
We consider a system in which two competing servers provide customer‐intensive services and the service reward is affected by the length of service time. The customers are boundedly rational and choose their service providers according to a logit model.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service provider revenue function is unimodal in the service rate, its decision variable, and show that the service rate competition has a unique and stable equilibrium. We then study the price decision under three scenarios with the price determined by a revenue‐maximizing firm, a welfare‐maximizing social planner, or two servers in competition. We find that the socially optimal price, subject to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customer actual utility must be non‐negative, is always lower than the competition equilibrium price which, in turn, is lower than the revenue‐maximizing monopoly price. However, if the customer actual utility is allowed to be negative in social optimization, the socially optimal price can be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prices in a large market.  相似文献   

17.
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两阶段圆周模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两阶段圆周模型。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有动机降低产品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表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得到改进,同时行业内产品的差异程度偏少。特别地,在强网络外部性下,垄断结构能使社会净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市场竞争模式下的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昌林  蒲勇健 《管理工程学报》2006,20(4):98-100,145
技术溢出的存在是技术创新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技术溢出下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模型,比较研究了产品市场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模式下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分析表明,在均衡时,技术溢出总会发生,价格竞争模式相对于产量竞争模式的技术创新激励得到加强,在价格竞争下技术创新激励几乎不会被创新溢出所影响.结果还表明,价格竞争是可取的,它将带来社会总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古诺竞争市场结构下,建立了具有R&D过程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从促进技术进步、产品的价格、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利润以及总福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存在研发投资溢出时,在不同的R&D策略下企业的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企业的市场绩效不仅与研发投资溢出率以及产品的差异度大小有关,而且与R&D效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考虑消费者环境意识下,探讨了制造商竞争情形下基于碳税政策的供应链成员定价策略和社会福利问题。研究表明,碳税政策的实施均会使得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上升,且普通产品的价格变化总是较低碳产品更加明显;实施碳税政策前后,清洁型制造商面临的产品需求和利润变化总是较普通制造商更具有相对优势;制造商竞争有利于碳税政策引导制造商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转型;碳税政策下,不论是清洁型制造商还是普通制造商,他们降低自身产品的单位碳排放量对提升自身产品在需求上的优势或减少自身产品在需求上的劣势都是有益的。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性较小时,实施最优的碳税政策可以显著改善社会福利;特别是当消费者环境意识水平较低时,实施最优的碳税政策更为必要。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大时,不论消费者环境意识高低,直观税率值1可以作为一个近似最优的碳税政策,用以改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