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界大多视冯舒、冯班为“晚唐派”,以其诗学宗尚李义山故也,其实杜甫方是二冯心目中之最高审美典范,只因老杜诗歌已臻及化境,故难能以寻常之典范学习之也。因而二冯效王荆公之言,认为“学杜当自义山入”,义山也就成为二冯诗学之宗尚所在,本文试从二冯诗学体系之建立出发,论述二冯诗学体系建立之方法及其审美理想典范。  相似文献   

2.
永明以后出现的讲究声律,涉及边塞闺怨、情爱女色等内容的七言歌行充分浸润了齐梁诗学精神,是典型的齐梁旧体,这一体裁在初唐、晚唐等齐梁诗风炽煽的时代都曾复现.清初,冯班接替钱谦益成为虞山诗派的新盟主,在虞山一邑掀起一股复齐梁之古的潮流.冯班对齐梁诗风在诗歌史上的消长历程有较透彻的认识,其创作除了包含风格华艳的近体诗,也括入了齐梁体歌行这一典型的齐梁旧体.在具体的诗学径路上,以冯班为首的虞山诗人采用一种以后溯先的方法,即从温、李等晚唐齐梁体诗人入手,兼学李贺,进而上溯齐梁,创造出一系列刻意求奇、声调婉媚、有词无情的歌行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晚唐齐梁风格.  相似文献   

3.
周小艳在《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清初“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冯班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冯班诗学以晚唐为宗,将取法晚唐的诗歌取向系统化、合法化,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并聚集了一批风格取向相同之人相互唱和、切磋,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晚唐诗风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钱陆灿是清代顺康年间著名文人,虞山诗派代表作家。其作品康熙年间曾有过刻印,今有《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但遗漏其所作诗文不少,现仅在其他已刊书籍收集到钱陆灿长篇歌行2首、短诗1首、残篇3个,提供给相关研究者,意在抛砖。  相似文献   

5.
晁冲之的诗歌,反映了其自身性情及人生观,他的诗歌有着自由飞腾的想象、豪迈不羁的风格、顿挫超致的手法,不似宋调,反近唐音。他在江西诗派中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钱曾作为清初虞山诗派的代表人物,与钱谦益来往尤其密切,在价值观念与文学创作上都深受钱谦益的影响.然而,他的诗集长期隐没不彰,致使其诗名在后世被忽视.现存钱曾诗集共7部,其中,一些反映山河易主、感怀故国和身世的诗歌情深而意重,沉郁悲凉,堪称其诗作的代表.此外,一些作品取法晚唐,流易圆熟,淘练功深,亦体现了钱曾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中的健将和代表人物。他上承格律诗派的余绪,下开现代诗风的先河,以其富有卓识的诗歌理论很好地完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他的主要贡献是在重视新诗格律的同时,对格律的要求提得更为宽泛;并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中界定诗歌美的本质;他强调诗的内在意蕴,从而对消极浪漫主义的卖弱诗风有所匡正;他还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创作经验,不断拓展中国新诗的表现手法,使新诗成为,个深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品种。虽然,他的某些理论未必尽会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但却合于那个时代的诗歌潮流。  相似文献   

8.
何绍基诗歌的宗宋首先体现为在诗歌创作理念和诗歌内容上标举"不俗",追求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在艺术上也体现了鲜明的宗宋特色:(1)多表达审美主体的意见、思想、认知,以意为主,理性色彩较浓,客观景物世界的描绘退居次要.(2)散文化.(3)多议论.(4)学问对诗歌的渗透.(5)语言雅致而不深奥,力求变化.(6)对题画诗的艺术开拓.何绍基的诗学路径是主要学习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9.
米芾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为“凌云绝尘之气”、“沉着痛快之风”和“经奇蹈险之语”。  相似文献   

10.
从诗歌的角度,来审视宋代翰林学士的生活,可以发现:翰林学士虽地位崇重,然学士院宿直的生浩却孤寂清冷;他们在朝中还常是文学弄臣,作了不少奉和应制诗;他人在艳羡的同时,常希望翰林学士能援引自己。  相似文献   

11.
虞山派是清初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本文考察了诗派概念形成、诗派阵容 ,并从文社、藏书传统、琴画艺术等方面论证虞山诗文化圈的存在 ,使这一诗派形成的实况得到揭示 ,由此亦可了解虞山派的诗学倾向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东汉的班昭不但给后人留下著名的<女戒>,而且对<汉书>的编纂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补撰的"八表"使<汉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本纪、志、表、列传俱备的正史.  相似文献   

13.
胡风认为,文学的发展需依靠同人团体的共同努力,而同人团体的文学组织形式是同人刊物,同人刊物需要统一的办刊思想以及对同人团体的文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艺思想。文章依据大量一手资料梳理并论述了胡风的文学流派理念以及他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对七月诗派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个人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化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相似文献   

15.
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意象和境界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冯至在1949年以后编选自己的作品选时,对1949年之前的作品进行了修改。本文通过校对和比较,揭示了冯至诗集新、老版本之间所存在的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1949年前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并且提示我们,必须重视现代文学中的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云间到虞山——论柳如是的诗学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如是系明末云间派诗人.她的创作活动分前后两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前期立足于云间派,以汉魏盛唐为标准,不脱七子派文学之蹊径;后期受虞山派钱谦益诗学之影响,突破了云间派限制,有宗宋之趋向.从云间到虞山,柳如是的人生境遇、社会角色也有了巨大的转折,她的诗学在创作实践上有明显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缘于对五四启蒙文化精神的共感,舒芜受到胡风的激赏和提携,跻身于七月派.舒芜在七月派刊物上的理论和杂文,表征了七月派的发展趋于自觉的态势及其内部建构的转型.他的理论批评彰显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所引发的论争强化了七月派的声势和品格.在理论批评中舒芜与七月派同人存在着互动性和协同性,他们共同对胡风的文艺思想和其他成员的创作实践做出了有力的呼应,但在畛域和路径上,舒芜是从哲学和接受的角度立论,有别于其他成员从创作和艺术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班固描绘、构建了先秦"采诗"制,对所采之"诗"的风俗内涵与价值功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视"知天下"为旨归,欲借此以知"风"、"俗",进而实现其"移风易俗"的风俗政治理想。基于同样的思想维度,班固又对汉乐府"采诗"的风俗意义予以了现实审视,这呈现了其"采诗"说的另一构成及其风俗维度的其他侧面。深入研究可见其在风俗学、《诗》学研究领域及方法论层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