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评陈序经的"文化圈围"理论与"全盘"西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太原 《河北学刊》2002,22(6):135-139
陈序经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他的“文化圈围”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在世界上的文化广泛联系之前 ,它们都各自成为一个“圈围” ,每一个圈围都包含许多的成分 ,这些成分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 ;一方面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别的方面 ;它们只有程度的不同 ,而没有性质的差异。正是根据这一理论 ,陈序经得出了“全盘”西化这样一个极端的观点。因此 ,这一理论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全盘”西化观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柳媛 《兰州学刊》2007,1(10):60-62
近代启蒙中的个人主义来源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积极介绍和鼓吹西方的个人主义,提倡个人主义精神,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现实政治都在不同程度上规约着"个人主义"的涵义,近代启蒙的个人主义价值追求具有与个人主义话语实践息息相关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与现代文学的个人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道家思想最富于个体性的精神光辉。与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迥异其趣,道家思想中的个体性并非建基于“主”/“客”、“个”/“群”的认知对峙,它超越了这种“人为”区划意识。道家视域中的“个体”,是“万物各听其异”之中的个别性的“异”。这就在学理、思辨层面上超越了现代个人主义的认识偏颇。现代文化思潮在引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资源时,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一脉基本上采取了粗约化、效果史式的处理。然而,道家思想却以其一贯的“潜在”方式作用于现代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诉求,并由此形成了二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实也就是自由主义话语的形成,也即西方语境中的"个人"和"自由"转移成汉语语境的言说和表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深受两大话语的影响一是西方自由主义话语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有关人及其国家民族话语的影响."自由"在汉语语境中最大的衍生就是把在西方本属于与"自由"对立的社会、群体、国家等内涵包容到自由之中来,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在自由的主题上始终是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自由"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中国,个人主义具有否定性,它的作用主要是工具,个人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具有终极性.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一方面认同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同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优先原则与最高原则.在现代中国,"自由"绝不仅仅限于自由主义作为思想和政治的派别,同时还是一个精神范畴,正是在精神的意义上,许多反自由主义的思想派别和政党事实了奉行了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陈序经在<评辜鸿铭的复古主张>一文中,以全盘西化论为理论基础,即广义的文化观、文化整体论、文化进步说对辜鸿铭的尊孔复古、中国道德观等所谓中国文化精髓进行了批判.透过陈序经以极端的全盘西化论对辜鸿铭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评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陈序经文化社会思想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西方传统价值观,乃西方文化之核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支配着西方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了解西方文化诸方面的一把钥匙,是西方文化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渊源、演变和价值取向作如下浅析。一、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涵义不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的意思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①从这个解释看,个人主义被定性为“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历史上,个人主义最早表现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想。普罗塔哥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造成了西方早期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 17至19世纪,是个人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人对人是狼”,“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维坦”体系,强调人类利己和目私的本性。洛克从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晚年 ,面对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危机和中国在袁世凯败亡后的军阀混战 ,尤其是经过 1 91 9年在欧洲一年多的实地考察 ,逐步改变了过去全面学习西方社会和竭力引进西方文化的思想文化追求 ,试图在东西方文明互补中创造一种新的第三种文明。为此 ,他提出将西方的物质文化与东方的精神文化合二而一 ,特别是要以西方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古典文化 ,使中国文化在创新中走向现代。梁启超的这种努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思想上的“倒退” ,其实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种新思考 ,客观上为后来新儒家的登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敏 《理论界》2007,(5):151-152
文章分析了陈序经“全盘西化”文化观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建立在“文化圈围”理论基础之上的“全盘西化论”,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情感层面都有不可行性。但并不否认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珍喜 《兰州学刊》2006,(4):12-13,141
陈序经是“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全盘西化”主张最坚决、最彻底、最系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独特的位置。本文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作一概要的评介,以期对“全盘西化”论的真义和得失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并对当前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所回应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