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61年的一天,马季和中央广播文工团到中南海演出。当时,他们看到周恩来正在发火。原来,前一天晚上,朝鲜队和中国八一队进行足球比赛,中国队1∶2输了,现场500多名中国球迷认为朝鲜裁判员不公,散场后围在门口不让裁判员出去。有关部门动用许多警力才护送裁判员离场。这些人又跑到朝鲜大使馆闹事,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当马季他们演完相声休息时,周恩来径直走到他们中间,问马季:"你的相声里有没有反映如何看球赛的?"马季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周恩  相似文献   

2.
明红 《当代老年》2006,(6):26-27
1967年,33岁的马季已在相声届崭露头角,但“个人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当时的铁道兵文工团团长焦乃积给马季介绍了一个姑娘于波,她是铁道兵文工团的演员。介绍人帮他们约定,7月18日上午在中山公园见面。“文革”时期,孤男寡女单独相见会引来非议。于波由张宝昌陪同;男方马季系赵连甲陪同。见面时,于波悄悄打量马季,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好黑。”原来马季为了见女友,特意买了一件簇新、雪白、肥大的衬衣,穿在身上自然黑白映衬,更显黑中透黑,弄得圆圆的脸活像放大的煤球。  相似文献   

3.
初恋时我不懂爱情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生于北京一个复杂的大家庭,12岁那年,父亲猝然去世.生活所迫,13岁的马季就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当学徒.1951年到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并开始业余演出相声.1956年被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吸收为专业相声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5):48-49
<正>相声大师马季原在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因为喜爱相声。1g156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获一等奖,被侯宝林先生看中。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40余年的相声生涯中,马季创作了300多个相声段子,成为非常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相声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的美,桃源人的情,已溶入我的血管之中,和我的血一起流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在今年桃花源游园庆典会上的讲话。尽管游园会的热闹场景早已过去,但马季那发平九G充满激情的倾诉,以及桃源10多万听众的欢呼喝彩,至今还在我们耳边久久回荡。马季先生与桃源人民结下殷殷深情的幕幕往事,像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在我们的眼前汇成一道道风景。1976年,马季第一次到桃源来体验生活,采撷素材,便与桃源结下了难解情缘。22年来,他一直把桃源作为体验生活和相声创作的基地点后18次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6.
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在业内的资历靠的是师承!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入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界成长起来,直到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之后,在他们近三十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与老师加伯乐的马季之间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7.
罗学宏 《老年人》2007,(2):57-57
2006年12月20日上午9:34分,北京999急救中心接到马季先生家属拨打的急救电话后,火速派医生赶到马家。只见马季先生坐在马桶上,身体靠在旁边的墙上。经检查,发现他已没有脉搏,四肢变得冰凉。医生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仍全力抢救30多分钟,但马老已没有任何反应……噩耗传开,令人感到无比痛惜!  相似文献   

8.
苦涩童年 像许多年及花甲的人那样,马季生于旧时代,成长于新时代。他的童年是苦涩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相声演员马季,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相声艺术家。他从小就对相声有浓厚的兴趣。工作后,他在新华书店当学徒,也没有效率对相声的热爱。是侯宝林发现了他,并把他调到中央广播文工团,使相声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许多事可以看到他的人生轨迹。送朋友,《打电话》里加唱段马季为人厚道,他的师父侯宝林去世后,大家要为他修一个墓碑,但在经费筹措上遇到一点难题。马季提出,侯宝林的徒弟们每人拿出一场演出收入,为先师修墓。此举,深得同行好评。他的朋友交得广也交得多,值得一握的是,他与薛宝昆的友谊,竟为他…  相似文献   

10.
马东 《老年世界》2006,(6):12-13
我父亲马季,原名马树槐,1933年生于北京.35岁和我母亲结婚,1968底我出生在哈尔滨。  相似文献   

11.
林非 《现代交际》2008,(2):38-38
一个人一时的成功,可能取决于聪明才智;但一生的成功,一定是做人的成功1984年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成为经典。这个段子对虚假广告予以了辛辣讽刺,切中时弊,幽默诙谐,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漫画     
《中国社会导刊》2010,(32):58-59
一提就平了 上世纪90年代,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到湖北省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员没有事先了解,信口开河把“黄石市”错说成“黄石县”,引起台下观众的不满和哄笑。  相似文献   

13.
至今记得,1984年那个已经遥远而美丽的除夕之夜,那台被广为传颂的春节晚会--马季的相声,张明敏的<走在乡间小路上>,朱明瑛的<回娘家>,李谷一的<难忘今宵>--给千家万户带去真诚的感动,引发由衷的笑声,激起长久的回响……  相似文献   

14.
万明 《老年人》2013,(12):24-24
我与马季相识,是在1987年的仲夏。那天我到省广播电台送稿,一位电台领导对我说:“今晚有位大明星在长沙铁道学院礼堂演出,送你一张嘉宾入场券,你去放松放松吧。”我问他是哪位明星,这位领导只是神秘地笑笑,没有作答。是夜七时半,夜幕刚刚降临,长沙铁道学院偌大一个礼堂早巳座无虚席。我早早来到礼堂,翘首以盼,等待大明星的出场。随着紫红色帷幕徐徐拉开,一位身着灰色长衫,手拿黑色纸扇的中年男子走上了舞台。“这不是马季先生吗?”我惊呼道。几年前.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相声《舞台风雷》,让人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5.
宁辉 《女性天地》2007,(2):16-18
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新中国第一代相声大师马季走了。噩耗传来,爱戴他的人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来,他那熟悉的声音,他那张熟悉的笑脸,把欢声笑语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谁也没有想到,如此富有魅力的声音会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后首届马季开锣邵干回归祖国后的第一个赛马季,9月6日黄昏在跑马地马场隆重揭幕。300多名嘉宾,包括各国驻港使节、政府官员、商贾名流应邀出席见证,马会将此次历史性的盛事定名为“飞跃新里程”开幕仪式。“马照跑,舞照跳”,是80年代中国领导人对香港...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等过日子,做学问,莫敢有违此训。“实”即真,乃真实、事实;“虚”即假,乃虚幻、欺骗。这不由地让人想起某年的春节晚会上,马季先生率众弟子表演过一段群口相声,名“五官争功”。也难怪,如此“贵此贱彼”,耳焉能服?  相似文献   

18.
黎斐 《公关世界》2009,(11):6-6
十几年来中国文艺界鲜有大家已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但我又想,是不是有些大家我们没有看到?为什么谢晋生前无人称大师,故去后的第二天就天下纷纷称大师了?这个问题另找时间再谈。现在谈时下的文艺界,比如电影界导演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之后,第六代导演几乎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是第五代导演。再说曲艺界,比如相声界的马季、姜昆、冯巩之后,已无真正的大家。  相似文献   

19.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随着人体器官的老化,这个机器有时却会出现致命故障——骤停。2006年12月20日上午,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先牛在北京寓所不幸因心脏骤停谢世,享年72岁。翌日凌晨,土库曼斯坦共和国总统尼亚佐夫也因心脏骤停逝世,年仅66岁。两天之内,两位名人因同一病因猝死,令人突然间对心脏骤停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他们两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都有心脏病史,且都在十几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可见“搭桥”术并非一劳永逸的“保护伞”,心肌梗塞为他们埋下不幸的祸根。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伴侣(A版)》2011,(11):54-54
正烛光晚餐。桌两边,坐了男人和女人。"我喜欢你。"女人一边摆弄着手里的酒杯,一边淡淡地说着。"我有老婆。"男人摸着自己手上的戒指。"我不在乎,我只想知道,你的感觉。你,喜欢我吗?"意料中的答案。男人抬起头,打量着对面的女人。24岁,年轻,有朝气,相当不错的年纪。白皙的皮肤,充满活力的身体,一双明亮的,会说话的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