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学友 《老友》2014,(3):55-55
正编辑同志:我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前段时间,我正驾驶一辆公交车在市区道路上正常行驶。在快要到达一个站台时,一位坐在公交车前部、年近80岁的王姓老人以车上人多,所携带的物件不便为原因,要求从前门下车。我没有同意,他便与我开始了争执,而且还赌气到站不下车。待公交车重新启动后,王姓老人还在指责我,突然他开始抢夺我手上的方向盘。幸亏我控制住了方向盘且踩了  相似文献   

2.
敬老光荣榜     
□夏县抗日老战士卫荣贵1982年从部队离休后,几十年如一日照顾邻里老人。刚离休时,老卫住在县城南关。他发现邻居一位老大娘吃水有困难,就经常帮大娘担水、扫院,直到大娘病逝。贾征侯老两口身边无人照顾,平常老卫便到老人家帮忙干些零活,农忙季节他就和老伴一起帮老人割麦子收玉茭,帮老人渡过难关。老人的房子漏了,他又拿出500元帮助修好。苏庄村卫乱样老人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但家里条件较差。1996年卫荣贵得知情况后,每年都要到老人家里看望五六次。每次都要给老人留下100元钱和一些补养品。他还请人给老人治病,过大年还特意送去麻花、糖、…  相似文献   

3.
黄原  胡绍铮 《社区》2013,(4):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  相似文献   

4.
说说我的家     
我叫贺书英,今年70岁,已退休20年。20年来,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弹指间,6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孙绕膝前,闲暇之余打牌、看书,也觉平常。近二年,老干部们都订了《山西老年》、《中国老年》等杂志,不但丰富了知识还增长了阅历。每当捧起杂志看的时候,总有一种对话的感觉,使人有一种冲动,想诉说。我和我老伴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都不太好,经常有病,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年中要住几次医院,儿女们都是争着陪床、护理、喂药、送饭,老人想吃什么,爱吃什么儿女们就做什么,还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平常洗衣、做饭、问寒问暖等孝顺老人的事说也说不…  相似文献   

5.
修表的老人     
李代金 《老友》2012,(6):18-18
街角有个钟表店,店主是一位老人。老人卖钟表,还修钟表。老人修表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一直都在街角。多年前,我去老人那儿修过1次表。老人修表的技术好,那块表我用了好几年,直到不戴它也没有再出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原  胡绍铮图 《社区》2013,(6):38-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为敬老院的“形象代言人’。无论在台上还是私底下,杨爷爷总说,他是不住在南码头的南码头人,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晚年。  相似文献   

7.
赖世春  张鹏 《老友》2014,(8):31-31
正在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有一位80后的年轻人,数年如一日,用一颗热忱的心为120多位农村空巢老人送去温暖、关怀和欢乐,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作"亲人"。他还组建了"乐帮志愿服务站",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队伍中来。他叫刘鹏,是车头镇车头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调解纠纷受触动2008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刘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安排在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担任村党支书助理。2009年冬天,在调解一起老人的赡养纠纷时,刘鹏受到触动,决心要为农村空巢老人做点什么。那天的情形,刘鹏还记得很清楚:"老人的床铺就  相似文献   

8.
恩比爱长     
贾乙 《老友》2008,(5):28-28
我认识一位年近八十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9.
现年94岁高龄的武光,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在“文革”前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新疆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职。“文革”后先后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令人感动的是,老人至今还像宝贝似地珍藏着延安时期创刊的64开本的18期《共产党人》。刊物是用毛边纸铅印的,每期38页。它已伴随老人走过66个春秋。刊物的纸张现在虽已发黄,但字迹清晰,完好无损。老人说,他最喜爱创刊号,特别是毛主席题写的刊名,还有毛主席1939年10月4日撰写的发刊词。毛主席在发刊词中提出了著…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中国老人。生活上极其将就,一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只要有时间,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我们兄妹几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早早失学,连中学都没上成,“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能全考上大学,不能不说得力于父亲的这种潜移默化。 父亲爱读书,有时又过于书卷气。“文革”中也就是顺理成章地不合时宜。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文革”初期,母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押到学校批斗。当时的父亲却似乎胸有成竹般地冷静,他让我们围坐在他身旁,拿出一本小册子,以肯定的口气说,中央号召红卫兵要文斗不要武斗,你妈不会有事的。可事实却是母亲被打成了重伤。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我  相似文献   

11.
昔日破烂王     
1996年我曾采写过《破烂王的故事》,这个以拣破烂为生,而将退休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的老人告诉我,文章在《北京纪事》刊登后,他在那片出了点小名。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要收到王镜几封值。每次他都侃侃而谈自己的"理论"。有一次还说患了眼疾,可能不久就要失明……8年过去了,王镜也是76岁的老人了,眼疾好了吗?还拣破烂吗?还资助穷孩子吗?  相似文献   

12.
米锦秋 《老友》2011,(12):41-41
我与第一个丈夫是于1964年(我大学毕业2年后)结婚的。1968年,他在“文革”中不幸被迫害致死,当时我们的儿子才3岁。  相似文献   

13.
肖冬灵 《社区》2012,(13):22
我工作的上海市大场镇大华一村四居是个老小区,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有1137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11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20人,并且有不少是长期卧病在床和行动不便的人员。有些老人的子女因各种原因长年累月都不上门关心照顾老人,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有困难,都是居委会帮助解决。我在日常接待走访过程中,遇到很  相似文献   

14.
向党报恩     
自2008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向组织缴纳特殊党费。截至目前,共缴纳党费五万多元。其中包括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缴纳的一万元党费和2011年建党90周年交纳的一万元。这位听党的话,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老人叫梁广霖。梁老1920年出生,是1939年晋城"土岭事件"唯一健在的老人。他曾担任过区委书记、常务副县长、晋东南公路总段党委书记。2011年3月,被山西省老龄委评为“全省十大杰出老人”。  相似文献   

15.
巴金走了,自然有各种形式的纪念和追悼,但我以为撇却世俗、独自上路才是他最后的愿望。一个已经完全无力支撑自己生命活动的老人,有权利选择他最后的归宿,一个已经为中国社会和中国读者耗尽了心血的作家完全可以与这个世界坦然作别。晚年的巴金反复告诉我们,他最希望做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但常常还是不能如愿。当他在病痛的漫长的折磨中偶然清醒的时候,曾悲怆地表示:“我现在是为你们而活着”。对他而言,这最后告别只能说是太漫长了。巴金还有其他的一些愿望,比如众所周知的“文革”博物馆。据说,他对“文革”如此执著的态度曾经让有些人“…  相似文献   

16.
凡是自我深感荣幸的人,常对人表白“三生有幸”。“三生”一词本是佛家用语,指人有前生、今生和来生。一个人如果真是三生都有幸,那可谓荣幸之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辩证唯物主义者笃信每个人都只有一生,一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按佛家所说人还有前生与来生,那是一种想象和假说,并未得到科学验证。我今年已满85周岁(1927年2月生),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开办起,可以说一生都在这里执教(只有“文革”期间人大停办,转到北大执教5年)。我在人大这一生深感有三幸,即幸存、幸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7.
惊鸿 《山西老年》2011,(9):26-27
2009年的清明节,一位中年男子带着四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四位老人胸前都佩戴着勋章,每个人怀里抱着一幅镶在镜框里的大照片,照片上的人非常年轻。老人们对好奇的游客解释,那是他们的儿子,也是牺牲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烈士。  相似文献   

18.
享受宁静     
每一个黄昏,在静静的沙滩上,总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站在夕阳里,闭目养神。他那飘逸的银髯,有着一种别样的风采。有好几次,我都想问问他到底在干什么,但又怕惊扰了老人。某一天,我还是忍不住寻了个机会,道出了心中的疑问。老人一听笑了,他说:“我只是在享受一种宁静,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听罢老人的话我感慨万千:老人的确是一个高人呀!想想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社会里的现代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左右,被各种各样看不见的绳索所缠绕,心被物役,疲惫不堪,哪里还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享…  相似文献   

19.
2002年3月29日,是翼城县中卫乡南上卫村残废军人胡富德79岁生日。这天,儿孙满堂,亲友云集,老人红光满面,高兴得合不拢嘴。乡亲们都说:胡老汉活得长寿,活得开心,全仗着儿孙们的一片孝心。胡富德老人一生坎坷,少时国内狼烟四起,战事不断,他毅然参军,转战南北,后光荣退役回乡务农。20多年前,老伴先他而去,老人生活起居由儿子、媳妇照顾。儿孙们事事顺从老人的心愿,做饭先对老人口味,家里不顺心的事从不告知老人;尤其是已成家的两个双胞胎孙子大军和小军,对爷爷格外孝顺。今天你给爷爷送碗韭菜饺子,明天我给爷爷…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我到山东烟台探亲时,见到了一位102岁的老人。他身板硬朗,头脑清醒,记忆惊人,每天坚持进行健身活动,溜达、散步要走2000米,还练太极拳和太极剑,练功时能做到掌心触地达一两分钟。最近的一次体检表明,他的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都在正常范围。他叫罗福惠,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北京。96岁时从北京来到烟台的大女儿家,和儿孙们一起生活到现在。罗福惠老人为什么能长命百岁?他有长寿秘诀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访了罗老的家人和一些邻居,并多次和罗老交谈,观察了他的健身活动。通过了解,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