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上下篇,将十年来有关长征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争议性的成果,分十一个专题进行综述.上篇内容有:红军长征的准备、出发地和时间;北上战略方针确立;长征中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工作;长征中的会议研究;长征中的筹粮问题研究;长征中同错误路线和倾向的斗争;其他红军队伍的长征研究;长征胜利会师与长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确定的几点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放鸣 《中州学刊》2005,(4):179-181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4.
关于榜罗镇会议召开时间及地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是长征途中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个良好落脚点和出发点,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长征在四川是长征史诗上光辉的篇章吴启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衣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在整个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  相似文献   

6.
浅论扎西会议的历史意义胡润作为遵义会议继续的“扎西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它使遵义会议的(决议)得到了具体落实,红军实现新的战略转移.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7.
甘肃是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两个月内,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进行了重要战役,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甘肃人民对红军长征在入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所以,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甘肃这块地方分不开的。本文就甘肃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遵义会议的再认识石世龙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6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也就不会有中国革命在1949年的胜利。而长征能够取得胜利又源于遵义会议,没有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没有...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得以改变进军路线跳出敌人的合击圈以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一是因为毛泽东同志不顾个人进退得失在长征初期为军事大转移出谋献策;二是湘江战役前后毛泽东多次提出甩开敌人的重兵合击,放弃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师的原定计划;三是毛泽东以战略上的远见卓识影响了党和红军高级领导人,在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等关键决策会议上坚持正确的军事路线,以党和红军集体领导的力量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为红军走出困境和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于长征途中在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胜利召开并取得伟大的成功,是和事前的酝酿和准备分不开的。特别是它的酝酿阶段,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弄清这一段历史,对于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为贯彻黎平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天险,向黔北挺进,乌江一役,歼敌约四千人,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第一个较大的胜利,在长征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探讨乌江之役,对研究红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重点向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两次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建议,实行一条消极防御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反“围剿”的暂时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当时,主力红军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兵团,约八万多人。在长征中,“左”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议概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大喜日子里,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活动中,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昭通地立联合举办的“红军长征过扎西理论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9日至12日,在云南省昭扫地区威信县扎西镇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昆明、昭通地区党史部门的领导同志和专业工作者,以及社科界、大专院校、军事院校的专家、教授、学者共70多人,提交会议的论文共36篇,专著2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派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五年九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子长征途中,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而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找到了一个良好的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本文试图将党中央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略作探讨,敬请同志们教正。(一) 进入甘肃以前,党中央在制定川陕甘战略计划时,开始将陕甘苏区作为整个战略的组成部分来看待。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了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会后,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导下,中央红军回师遵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大转折的标志。在这一重大转折过程中,周恩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坚决反对“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大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极力推动毛泽东成为中央领导核心;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从而为遵义会议实现中国革命由失败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作出了极其重大的关键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黎平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深入阐述和分析黎平会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及由其凝炼而来的革命精神已越来越迫切.黎平会议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举行的黎平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和二、六军团会合的打算,改向黔北建立川黔边根据地。这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大的事件,成为我军改变战略进军方向的开始。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个战略转变是在通道决定的。有的党史研究文章就误把李德在《中国纪事1932—1939年》一文中所说的“飞行会议”①(以下简称飞行会议)当作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在1935年12月27日《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曾作过形象而生动的论述。他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一论述无疑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全面的和深刻的,并因而一直为我国史学界所长期引用。然而,红军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其意义是否就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军战史的一个专题,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的进展很大,成果汲为丰硕。198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这一年出现了长征史研究的高潮。继后的1987年中,仍不断有长征曳的专著,资料出版。诸如:《三军大会师》二册,《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郑广瑾、方十可著《中国红军长征记》(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长征史专著),曾志主编的《长征女战士》第二卷,《红军长征在怀化》等。论文发表更在百篇以上,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前一年研究成果的陆续发表。 近年来红军长征史的论著涉及范围颇广。对其中继续阐发的重要观点和新提出的见解作一综述,亦能窥视出红军长征史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摆脱了围追的敌人,调出了滇军,乘虚西进云南,从云南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渡过长江向北发展”的战略目的。因此,中央红军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的重要一页。在纪念红军长征过云南五十周年的时候,拟就巧渡金沙江的两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顾俊杰 《兰州学刊》2009,(Z1):144-145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其给人的印象仿佛是长征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到陕北,或者遵义会议后就确定要到陕北。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事实上,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作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新的抉择。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最后选择在陕北,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的实践中经过逐步摸索、认识,逐步放弃原有打算,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