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成立后 ,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有了较大发展 ,并且具有非本土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本土多、俄罗斯族女性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男性多、族际婚姻的稳固性程度不高、混合家庭的后代一般选择俄罗斯族为其族属等主要特点。俄罗斯人的族际婚姻不仅扩大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在其他民族中的传播 ,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胜洁 《世界民族》2022,(4):102-113
族际关系治理是当代俄罗斯作为多民族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族际政治与国际政治交融的背景下,由库尔德移民所引发的族际冲突,不仅存在外溢风险,而且对俄罗斯周边地区安全和国际秩序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消除库尔德移民与其他族裔的冲突,并促进他们在俄罗斯社会的融入适应,本文以阿迪格共和国族际关系为个案,深入探讨了库尔德移民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状况及存在的困境。研究显示,库尔德移民在俄境内社会融入缓慢,但进程一直在持续。他们在维护自身族群利益的同时,需要超越群体主义的视野,加强与其他族裔融合的程度。这是未来库尔德移民融入适应的重要方面,也是俄罗斯建构国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当前库尔德移民的融入困境,从侧面也反映了当前俄罗斯所面临的由外来移民所带来的民族关系复杂化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流入吉林边境朝鲜族村落的外来汉族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和分析他们的生活叙事和主观感受,真实呈现人口流动背景下外来汉族农民的生计实践、与当地朝鲜族村民的交往互动、居留本地的意愿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为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微观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田野资料。研究发现,在吉林边境村落,原本处于不同生活空间的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农民由于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催生的族际接触的契机,建立了生计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关系,也创造了日常交流互助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时空的重叠性不断增加,这为他们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基础,有助于边境社会空间新型多民族村落共同体的整合与再造。  相似文献   

4.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到内蒙古区域,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的乌兰哈达镇及葛根庙镇的七个村落蒙古族与汉族族际婚的状况,认为近距离的接触是促进蒙、汉族际婚的契机。族际婚的媾和及两个不同民族共同的家庭生活中,促进了两个民族在语言、节日、衣食住行等诸方面的文化包容和文化传播,两种文化的互动的过程就是当今建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族际政治是族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在族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并在民族国家出现以后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一种族际互动的形态,族际政治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丰富内涵,并对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族际政治并未被作为一种正常的政治形态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经常化、越来越具有影响的族际间政治互动,逐渐把族际政治凸显为一种常态化的政治形态。现实中越来越突出的族际政治现象,也强烈地呼唤着族际政治研究。因此,必须拓展民族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开展族际政治研究。  相似文献   

6.
面对2l世纪愈加频繁的族群冲突,学者们大多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罗康隆的<族际关系论>透过人类族群之间的资源分享与竞争关系,从文化适应角度对这一敏感话题提出了一种全新并将引起更多反思与争论的文化人类学诠释.展示了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7.
族际交往、或民族交往、抑或族际接触关系到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平台。作为"知识分子亚群体"的大学生,他们间的族际交往对其学校生活有强烈的影响,应该得到关注。本文旨在从背景出发,通过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和展现其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从大学生族际交往特殊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给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何群 《民族学刊》2020,11(1):51-59, 132-133
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大多面临如何实现国家社会凝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何一致起来的问题。利用“田野回望”这一认识和研究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无论是作为俄罗斯地理的边缘,还是人文的边缘——图瓦,回望莫斯科,回望俄罗斯,回望中央、核心,在图瓦感受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把脉俄罗斯社会凝聚状况。研究显示,图瓦族传统文化功能依然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大量吸收了俄罗斯文化及现代文化要素;“图瓦族”-“我们是图瓦人”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意识尚很浓厚,同时俄罗斯国家认同明确,并迫切希望本族、本地区获得高速发展。图瓦个案表明,二十一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日益一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此机制中,民族文化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宗教、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文化。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则依赖于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本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探讨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在特定的族际政治环境中,民族关系会与之相应的特定方式发展:如果民族政治关系是平等、和平共处与相互尊重的,那么,民族关系就会健康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价值就会得到对等承认,从而使文化的双向或多向交流能够在和平状态下以有益于各民族任何一方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马富英  依乌  维色阿甲 《民族学刊》2020,11(5):36-42, 135-136
调查研究发现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踏卡乡藏彝族际通婚普遍,族际婚姻稳定。在族际通婚中,藏彝民族形成了强烈稳固的族内文化认同,和谐包容的族际文化认同以及清晰明确的中华文化认同。族际通婚的本质是文化认同,它在族内文化认同和族际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促进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每当少数民族参观团来北京的时候,我们总要找俄罗斯族的同志攀谈。近几年来,由于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的落实,俄罗斯族的同志总是兴高采烈地和我们谈起他们的劳动和生活,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是,他们作为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感到非常自豪;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感到非常温暖。他们的日子很幸福,他们的心情很舒畅。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俄罗斯族共有2,900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新  相似文献   

13.
族际共同语也称共同交际语、族际语、族际交际语,是指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中各民族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共同使用的语言。族际共同语的形成,不仅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设想,一个多语言的统一国家,没有一种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社会能正常运行,经济和文化能繁荣发展。因此,世界上多语言国家中,族际共同语的存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多语言国家中,族际共同语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有几种。有时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以相同的语言作为族际共同语,如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英语。在一个国家中,族际共同语还分全民和地区两种形  相似文献   

14.
就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而言,文化濡化是贯穿个体一生的学习悟道过程,而族际关系属于文化范畴;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城市民族关系态势必然反映到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渗透于文化的内容之中,甚至会冲击到传统的族际关系文化的理念;从四个层面分析了文化濡化对西北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认为文化濡化的表现可分为纵向的代际传承和横向的同代传播.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濡化环境,强调巩固西北城市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仅需要濡化,而且需要强化濡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族际友谊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目前对族际友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外.笔者在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后归纳出与族际友谊相关的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认知能力;环境因素主要是班级和学校的民族成分构成,其次是同时也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的居住环境;文化因素包括民族认同、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倾向以及涵化.当前国外族际友谊研究对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较多,对文化因素的探讨还不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影响族际关系、与文化有关的诸因素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共同视野的教育水平、族际交往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包括传统行为规范在内的社会文化的综合显得很突出。关于教育,国外民族关系的研究者们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有些人记录了教育对于减少民族偏见的积极影响;而另一些人却没有发现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族际文化互惠是不同民族社会成员之间以大体对等的方式交换某种文化要素的行为过程,是双方对各自一部分文化权利或文化习俗的让渡。族际文化互惠属于平衡互惠,可分为精神主导型、实物主导型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族际文化互惠的持续有助于营造民族亲和力,有利于弱化民族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是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促使人们去研究纳西族——一个藏缅语族的小民族?该民族目前只有25万人,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北。而中国有一半不同的少数民族也居住在云南,占该省33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纳西族这个小民族有什么特点?的确,纳西族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特点。他们有一种混合型的经济:农业、畜牧业和少量的商业。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邻居并无两样。但在西方,他们偏偏比中国的其他少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单纯,除了少数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人外,都是大和族人。大和族是历史上先后移入日本的民族,包括通古斯族(即东胡族)、印度支那族、马来族、印度尼西亚族和汉族等等,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通古斯族。这些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成为今天的大和族。大和族是日本的主体民族,而阿伊努族是日本最初的居民,是赤道人种的一支,他们起初居住在日本南部,现主要居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人  相似文献   

20.
关宇霞  强健  张积家 《民族学刊》2021,12(12):50-59, 129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青少年为被试,基于对文化适应的量化表达考察其社会变迁情况并梳理主要影响因子。量化的结果显示,三少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适应差异不显著,对主流文化适应差异显著,反映出三个族群各具特点的社会变迁情况;文化智力、人格、母语水平、族际通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是具有显著意义的文化适应的影响因子。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政府决策、生计方式、民族杂居等对于文化适应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该民族的社会变迁。本研究对于探析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