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开封府界提刑司是在宋哲宗元祐初年,朝廷废除了府界提举常平司的背景下,为防范府界提点官大权独揽、侵占常平钱物而设立的.开封府界提刑与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并非"同官而异名".宋代开封府界提刑司设立后,主要掌管常平钱物、灾害赈救、刑狱审判、盗贼缉捕等事务.它的设立,有效地分担了府界提点官的负担,加强了对开封府周边地区的治理.其对宋徽宗、宋钦宗朝乃至南宋初京畿路提刑司的复置也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楚考论     
古今学者对"西楚"源于何时,区域到底多大的研究,一直争论不休。考论通过史料证明:过去大多学者认为楚的发祥地是"荆",即今湖北一带,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甲骨文里,只有"楚",没有"荆"字,直到商末周初时才有"荆"字。由此看出楚比荆早,楚起源于东方,东夷文化是其源。出土的材料证明"西楚"之名,至晚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其区域主要在豫东南、苏西北、鲁西南、皖东北部。  相似文献   

3.
彭咸考论     
《楚辞》中多次出现的“彭咸”不是“投水而死”的代名词 ,它既是楚地传说中神巫的代表 ,又是殷商王朝杰出的历史人物。“彭咸”神话及政治的二重身份与上古神话的政治化、世俗化有关 ,它既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交替的产物 ,又是我国古代文化过早走上理性化历程的必然结果。只有如此来看 ,我们才可以对《楚辞》有关诗句作出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彭咸考论     
《楚辞》中多次出现的“彭咸”不是“投水而死”的代名词.它既是楚地传说中神巫的代表,又是殷商王朝杰出的历史人物。“彭咸”神话及政治的二重身份与上古神话的政治化、世俗化有关.它既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交替的产物,又是我国古代文化过早走上理性化历程的必然结果。只有如此来看,我们才可以对《楚辞》有关诗句作出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唐宋派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清两代文献中,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属于同一流派,然而,对这一流派的称谓,却没有明确的表述。夏崇璞在1922年明确提出“唐宋派”的概念,这一概念至郭绍虞在初版于1947年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才得以定型。唐宋派形成于1533年,成熟于1536年。  相似文献   

6.
投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爱秀 《南都学坛》2011,31(4):41-43
投壶,早期是天子诸侯宴会的重要内容,其过程与礼及燕射密不可分;秦汉以后,其地位逐渐下降,更多的是在上层士大夫阶层间流行;明清之际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投壶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尊礼重乐、维护社会秩序;增加花样,提升娱乐趣味性;锻炼人的注意力和体力;增加人的审美感知力、调节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词话考论     
词话是词学批评理论最典型的载体.词话之称在词学史的不同时期内涵颇有不同,从单指记本事的专书到泛指所有词论文字,文章分析了各种用法的特点和得失.词话专书可以分为两类:阐述自己的词学主张的原创类词话和辑录他人词学言论的辑录类词话.辑录类词话可分为四类:一、以分门别类保存文献为宗旨者;二、以宣扬某种主旨或提供词学规范为目的者;三、附于词选或词别集的辑录类词话;四、简单罗列文献的汇编类词话.辑录类词话虽非原创但却有分类学意义和文献保存的价值.文章还分析了原创类词话的种类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九鼎考论     
根据文献关于九鼎身世记载的矛盾性,结合现代考古发现和古代文化发展演变过程,认为"九鼎"是层垒叠加而虚构出来的特定器物,并对此复杂而特殊的文化现象背后的古代礼乐制度、巫风文化以及统一观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牌坊文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而贞节牌坊又是牌坊文化中最令瞩目的一种。贞节的最初含义以及贞节观念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都是随着封建伦理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贞节牌坊恰恰是封建伦理的物化象征。一座座巍峨耸立的贞节牌坊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5,(5):34-40
周进是《儒林外史》"楔子"写王冕之后正传开篇第一个重要人物,有关这一人物的研究从来都无考证。其实,《儒林外史》写周进,虽然没有可直接对号的现实人物原型,但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上,却是一个有一定依傍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既来源于作者深厚的经学根底,同时也有作者自己曾经暂为塾师的影子。周进故事托以"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作薛家集",是以周进在汶上县坐馆与孔子为"中都宰"时古今之异进行对比,加强故事针砭现实的寓意,凸显了作者忧世伤时的创作意图,体现作者重视教育的儒家情怀。故事写在"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并非完全虚构,而是以该县自明初至今实有的薛庙(或薛家庙)村为地方背景创造而来,带有一定写实的成分。《儒林外史》以周进坐馆的汶上县一个乡村为"薛家集",是沿袭了《金瓶梅》以降小说以"薛"谐音"雪"、雪易化而变为虚无有关,反映了传统小说中的虚构艺术。由此可见"《外史》用笔,实不离《水浒》《金瓶梅》"和"绝无凿空而谈者"实为确谈。  相似文献   

12.
双桐意象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里,梧桐往往以偶数栽植。双桐意象指涉丰富,研究双桐意象具有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价值。乡土社会里,双桐是家园的象征,全国有不少以“双桐”命名的村落。士人文化中,双桐又是精神的盟友,文人常以“双桐”为字号、室名。世俗世界里,双桐是爱情的表征,“双桐”是夫妇好合,“半死桐”则是丧偶。宗教世界里,双桐则又是佛门圣物,双桐是中土化的娑罗双树。  相似文献   

13.
汉赋载体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牍、缣帛、玉石、纸张等,其中简牍是汉代最基本的文献载体形式,也是汉赋最主要的载体形式,汉赋的载体多为"木简之薄小者".在用简牍有长尊短卑观念的汉代,汉赋在文献中所处地位不高.再之,简牍在汉代对于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件易得的东西,而汉赋相对于其他文体又是耗费简牍较多的.因此大大地限制了汉赋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对散体大赋的传播消费限制尤甚.  相似文献   

14.
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各苗族聚居区的巫师称谓繁复。苗族巫师又因性别差异与技能高低而有层级区分,蛊婆与无常则是苗巫之卑贱者。其职业传承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并有阴传、阳传或自学三种传承模式,他们不仅是苗族社会中非职业性的宗教从业者,而且还是本民族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15.
贺知章为初盛唐之交一位重要诗人,与当时众多一流诗人多有交往,在当时诗坛亦颇有高誉。胡可先教授《贺知章交游考》一文首考出与其交游者54人,而由于史料繁多,加上近年一些墓志的出土,贺知章的交游尚需再作考索。贺知章交游广泛,与其往来者既有朝臣文士,也不乏方外道友。贺知章与江南士人的唱和活动促成了以“吴中四士”为中坚的吴越诗人群的形成,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而从贺知章与方外士人的交游,亦可看出当时佛教、道教传播之盛及其对士人与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益诗集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诗集考论@王胜明$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川南充637002~~~~~~  相似文献   

17.
毋康蚤死,无子嗣,《离骚》之伯庸有子嗣,则毋康与伯庸无关。"熊毋康"、"无康"当作"孟康"。句亶王与伯庸无关。句亶王的封地在"江上楚蛮之地",则句亶王的封地与屈氏无关。句亶王、鄂王、越章王中之句亶、鄂、越章非为熊渠统治区域之内之地名。所谓"客卿产生于战国而不见于春秋"之说根本不能成立。楚武王子瑕是从周受屈为客卿,瑕采食之屈地就是今山西省吉县县城正北七公里处,此为屈氏起源之地。  相似文献   

18.
饮茶的起源问题既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又是研究茶文化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大量资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材料进行分析,认为“饮茶”是西汉时期才出现的,此前的所谓“饮”不过是“羹饮”,是食用与药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献学意义上、狭义的文学作品互见中甚为晚出的一类,词作互见也可以说是由来也久。清代互见词,迄今所知,涉及全时段的至少十七位词人、一百四十五首词,其中仅可以大致考定四十八首词所分属的五位词主。互见清词的文献来源和清词互见的基本类型,与前代尤其是宋代大体相同,即主要来自互见双方的词别集,同时或稍后的词选本,以及与词有关的其它典籍;同一时期的词人之间出现两两互见,甚至是多人交叉互见的可能性,要比不同时期更大一些。清词互见的原因首在文献,而非作品的题材风格、流播方式或作家的文学观念,这就使得相关的辨析结果往往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过,围绕这些互见词作的考辨和处理,也能体现出一定的词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