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化是市场的主体,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摆在首位的核心问题。企业的现代基础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和实质是什么?具体到我省而言,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怎样进行企业改造?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积极稳妥地进行企业改造,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企业的现代基础和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回顾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从企业由最初形态的手工业作坊到手工业工场,进而产生工厂直…  相似文献   

2.
<正>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究竟有哪些作用?针对近一时期社会上一些人士对此流露出的疑虑,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不久前在一次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世界上找不到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不可能把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所以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们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种种误解,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指出,我们所说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一种经济体制,即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体制。它是一种制度体系,而不是某个方面的一两项具体制度。有人把现代企业制度说成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甚至认为,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管理手段就算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并不和经济效益必然地联系在一起。那种认为只要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就…  相似文献   

4.
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且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在体制意义上对现代企业制度给予新的认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根本性的改革,是改革攻坚阶段关键所在。正像“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样,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联系起来同样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在这一全新探索过程中,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不同的认识是必然的,也是十分正常的。问题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不同认识和不同实践,特别是当改革进入攻坚阶…  相似文献   

5.
<正>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企业便是实现这种制度的重要形式,笔者结合参与创办四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谈谈企业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体会和认识。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现代企业制度以现代公司制为主体,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相辅相  相似文献   

6.
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心环节,是构建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们有必要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自身机制对策取向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代企业领导制度江西省体改委副主任华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包括企业产权制度、领导制度、科学...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变化,由此,也给企业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试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共青团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静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219-220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代理财思想、建立现代理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就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确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张锐 《决策探索》1995,(7):19-19,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制定安排,同时蕴藉着企业家的培植问题,质言之,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的同时,必须构造出现代企业家制度,为此应当创设企业家的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任何一种制度都要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必须培养适合制度生存的沃土,培养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相似文献   

12.
<正>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五中全会《建设》确定的“九五”的一项战略任务。目前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大多侧重于企业理论细节问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实质性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因此,需从产权构建与资本重组,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规范,以及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等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配套推进,去宏观地深入地思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企业基础。这样,现代企业制度才可能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建立起来。我们就此谈谈管见。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企业成为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并且日益呈现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现代企业的上述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政 《决策》2001,(4):41-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则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基本形态,其治理结构也必然受世人瞩目。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可操作方式。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有限责任。从根本上说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能够集中社会资金、分散经营风险的企业制度,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这是衡量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标准。自然人的个人或合伙经济,由于业主对企业经营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决定了它的经营风险大,难以广泛吸收他人资本,不是现代企业制度。至于公司法人企业,事实上也分为承担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的两大类。目…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包括德阳市国营涪江机器厂、四川华丰企业集团公司、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和四川绵阳亚太企业总公司等5户企业在内的22户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验。根据绵阳市5户现代企业制度试验企业一年来的实践经验,要进一步规范、加强和改进现代企业制度试验企业的党建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加强党建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上海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构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和建立降低上海市场准入门槛,改善企业准入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投资创业的现代企业注册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已经开始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制度上的革命,它的实现对企业来说不啻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造。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总的看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全面理解“四句话”(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卿政企分开、加强企…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并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同时也建立了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这种独特的企业制度又为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法人股权为主的产权制度成为现代日本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明核心。在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当时的企业多属厂私人垄断的小企业,那时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集财产归属机与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于私人垄断者一身,即私人垄断制。随着商品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企业逐渐由原来的私人垄断制问公司制过渡,于是股份公司逐步成了主要…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尤是如此。本文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