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以人为本,实质是为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到可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发展中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对旧的不和谐、不协调、不可循环发展的否定,要求可持续发展,把生产和消费纳入“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系统的发展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绿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产业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林业产业的公共性与林业的税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学术交流》2004,(4):93-97
作为经营森林产业的林业,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正外部效应。税费在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经营林生产费用的补偿,以及在对林业"经营林阶段"正的外部效应的补偿和"采伐林阶段"负的外部效应的矫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税费改革要适应林业产业的特征,在符合国家林业产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同林业体制改革相结合,通过清理、规范收费,完善林业税收体系,建立适应林业产业战略发展要求的税收为主、公共收费为辅的现代林业税费体系。  相似文献   

3.
市场环境与森林资源经营陈华河李建会森林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经营是林业系统改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促使林业企业走出“两危”的困境,对实现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4.
对林业新定位与国有林经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业经营体制新模式的探求,不仅从林业本身角度来考虑,更重要的是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的视角来看待它,通过国家对“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加入WTO后对林业的冲击和机遇,分析了林业的“新定位”问题,从而来探索林业在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确定有利于林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新模式——分类经营和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5.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又是社会公益事业,既属于大农业,又是基础产业和原材料工业,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中国步人市场经济的今天,林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林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业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多种产业的组合性、资源利用的立体复合性、废弃物循环的生态性、技术体系的复杂性及经济运行的社会性。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市场机制障碍、产权制度障碍和社会支撑障碍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粗放利用和农业循环经济推广不利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应当进行制度创新,探求突破方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经之路,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必要环节.可以依据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灰色"特征和指标权重的重要性,应用灰色关联方法评价循环经济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西经济发展必须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运行需建立在严格的评控基础上,评控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运行该体系的信息平台。运行这个体系的信息平台SMSPCE包括主要经济指标和循环经济相关监测数据、能源及其它资源消费结构、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凸显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环保措施与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盛国军 《学术交流》2007,1(5):2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辩证考察,其合理内核为:可持续发展观比较彻底地破除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社会全面进步;代际公平开始纳入人类的视野。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据的伦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条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基础是以工具生产力系统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紧张的关系在其中得不到根本缓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确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真正扩展到人与自然;确立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基础之上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制性创新,另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定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及学科体系建设的回顾和评价,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评述,对学科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建议应围绕绿色GDP、贸易与环境、企业环境管理、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实证研究,以丰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许兆君 《学术交流》2007,(12):120-122
农林交错地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现有体制下形成的一个特定概念和特定现象,主要是由某一区域内森林资源管理权与地方行政管理权相分离而造成的事权交叉、农林交错,其所寓含的主要矛盾缘于两套不同管理体制作用到同一区域,体现在"养林"与"养人"、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上,就形成了双方利益的尖锐对立甚至对抗,因而导致了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2003年以来,伊春国有林区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主动吸收当地农民参与农林交错地区的森林管护经营,逐步引导建立了一个农民正当谋取自身利益、国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钝化了矛盾,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帮工、换工和雇工构成的小农用工体系是鄂西W村脐橙产业发展的基础。小农用工体系嵌入村庄熟人社会,以熟人社会的平衡机制和信任机制作为运行逻辑,呈现出道义经济色彩。但是,小农用工体系同时嵌入市场化的产业发展结构,农民的理性经济目标也构成小农用工体系的运行动力。通过充分动员道义经济,小农用工体系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高稳定的劳力配置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与风险,促进了熟人社会秩序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居党的五个执政能力之首,评估党的执政能力高低首先要看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评估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十个尺度,这些尺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谐社会的评估尺度,或者说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越强,社会就越趋于和谐,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办法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CO2的吸收及CO2的收集和储存。在没有显著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条件下,减排温室气体必将影响一个国家的能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研究工作,如气候变化政策、气候变化科学、减排温室气体技术(能源、工业、农业和林业技术)、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7.
论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虽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审计范畴,其主要区别在于审计的客体指向审计的内容、目的、作用和职能的表现等四个方面,因此绩效审计的范畴相对于效益审计范畴具有更深层的内涵。绩效审计中"绩"的评价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经济运行单位而言,这套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任期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二是任期财务情况指标,三是任期偿债能力指标,四是任期市场环境适应指标。绩效审计中"效"的评价核心同样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经济运行单位而言,这套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类指标。  相似文献   

18.
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社会层面的实践,它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知识资本为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因此从“3R”、知识资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资本、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而且反映了“3R”、知识资本、技术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来自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的演示运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