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出现了文学家庭,汉代文学家庭的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成就。汉代文学家庭各有特色,有的是父子相传,有的是夫妻互动,有的是兄弟合作;有的诗歌突出,有的辞赋显著,有的散文辉煌;有的延续百年,有的仅有两人;有的一代胜过一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帝王和官僚具备从事文学的优越条件,文学家庭都出自帝王和官僚家庭。帝王的鼓励,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掀起一阵阵文学热潮,造成一个个文学家庭。  相似文献   

2.
李一飞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6):F0003-F0003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主攻唐宋文学是热门,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王友胜同志所著之《唐宋诗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版)自辟蹊径,心有独得,无论是研究领域开拓的宽度,抑或是研究成果达到的深度,都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唐宋文学研究成果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唐宋女性文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唐宋女性文学是黄金时代。唐宋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唐宋女性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4.
三峡地区在唐宋时代有什么样的一些乡土特色呢?唐宋诗人上千篇的诗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答案。研究他们的诗文对如何全面认识乡土文学和唐宋文学有不少的启发意义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尊明教授     
刘尊明,男,1961年出生,湖北省钟祥《N,jXi族。1982年6月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被破格晋升为蒿IJ教授;1994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现在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兼任《词学研究年鉴》主编、湖北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等职。刘尊明教授主要从事词学和唐宋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词学基本理论、词学学术史、唐五代词史…  相似文献   

6.
一纵观新时期文学,流派纷呈,喧哗骚动,关注和研究的潮汐也从未减弱。但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品格和风貌的小说——感觉意象小说,却被评论界忽略了,受到了漠视;尽管在新时期文学中它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但仍应给予关注和研究。对感觉意象小说的研究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因为它显示了我国新时期文学正在逐渐摆脱机械僵死的理性的羁衅,开始回归到自己的艺术天堂。感觉意象小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唐宋之前,占正宗位置的可以说是表现性小说,其基本特征是重主体表现和直观感受。如《庄子》中现实的幻化和幻化的现实便是东方民族对世…  相似文献   

7.
李璟政考     
以往研究中,史家多以为南唐中主李璟在政治上不如李昪、文治上不如李煜,是导致南唐衰落抑或失国的始作俑者.当我们用新的历史思维观照唐宋之交的这个新型国度时,会不经意地发现:他曾经是历史上难得的贤德太子;唐宋之交承前启后的文坛舵手;能够体恤社会、并非无所作为;征伐战争,恰恰"非始谋之失".纵观其主政所为,李王景是一位很值得品评玩味的"另类帝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古代文学目录发展史的角度,论述唐宋文学目录继汉魏六朝之后发生的变化:《隋志》“集部”的正式确立,官、私书目中文学类目的进展,乐府解题与诗文系年目录的兴起,《通志·艺文略》“文类”的产生。进而阐明了唐宋文学目录的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旧体文学问题,确定了旧体文学的范围,追寻了旧体文学与新体文学对立的原因,指出认为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是一种误解。接着指出研究旧体文学在现阶段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了解文学的转型;帮助我们熟悉一批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家、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新旧文学之间的对话、交流、演变,并且可以突破一元论历史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敦煌曲子词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学特色,在取材上敦煌曲子词注重各色人物的现实生活,表现出北方文学尚实际的特点,其中大量的以边塞、战乱、异邦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作品更突出地表现出北方地域特色;在风格上敦煌曲子词刚健质朴,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在意象运用上,敦煌曲子词中有大量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意象,如风沙、马、秋、雁等意象,这些意象表现了阔大、勇武、悲凉的意韵,与唐宋文人词中以“水”意象营造的柔婉迷离的南方色彩迥异。  相似文献   

11.
尽管以理学名家,吕祖谦却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吕氏家塾读诗记》、《左氏博议》等讲义和编辑《古文关键》、《宋文鉴》等选本,吕祖谦向学生鲜明地传达了他兼容文学与理学的教育理念,这对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他对选文的精心点评,对文章命意布局、笔法技巧的细致探讨,不仅成为学习者的最好教材,也成为文论的新体式,促进了散文批评的繁荣和散文创作的发展。吕祖谦出色的文学鉴赏力更推动了“唐宋八大家”称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宋诗选本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宋代的始兴期、元明的中衰期、清代的复盛期,这与唐宋诗之争中宋诗历史地位的变迁是一致的。而综观宋诗选本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宋诗总体上不如唐诗,宗唐、宗宋派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对立冲突之后,到清代逐渐走上了融通唐宋、不拘一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依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所提供的编年系地作品数据,元祐年间是北宋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元祐二年是整个北宋文学创作的峰值年,苏轼文人集团是元祐文学创作的主力。在各体文学中,元祐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元祐更化”引发的政治剧变是元祐散文创作的催化剂。元祐诗歌数量优势不如散文,但宋调特征最为明显。元祐词坛表现一般,杭州是其创作中心。就空间而言,京城开封是元祐文学创作的绝对中心。元祐期间,随着苏轼的活动重心由京城转向地方,京城作为创作中心的地位渐次瓦解。通过对元祐文学图景的定量分析,大致可以得出元祐文学是“高峰文学”“散文文学”及“京城文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华的文学成就以古文称著,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光辉的地位。然而,李华的骈文是其古文成立的基础。在中国文类发展史中,李华的骈文乃是介于六朝骈文和唐宋散文之间的一个亚类。对李华骈文代表作的分析表明,其骈文不仅影响了唐宋古文,还对宋四六的形成起到了范型作用。此外,李华的骈文对研究中国韵文体寓言的缺类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南宋文学大家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也是一代散文宗匠,但其文名为诗名所掩盖,长期以来不被后人重视.该文分三部分时陆游散文作了初步探讨;第一部分从体裁角度对陆游散文进行分类,概述其创作成果;第二部分着眼于陆游散文的精神内核,揭示出其散文具有的两大文化品格: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济世精神、鲜明的文化认同心理;第三部分将陆游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散文作比较,以透视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赏析与教学单力洽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历史最长艺术成就最高的传统文学样式。先秦的《诗经》和《离骚》是古代诗歌的源头,唐宋诗歌则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开始了传统文学现代化的进程,而诗歌现代化则成为文学的开端。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艾青,...  相似文献   

17.
徐铉是南唐至宋初重要的文臣,堪称一代文宗。其诗文创作,在唐宋文学演变过程中,一定意义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徐铉的入室或再传弟子郑文宝、陈彭年、晏殊、欧阳修等承传徐铉的文学基因,对于宋初文学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师生传承对于促进宋初南北文学融合,开启宋代文学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力矫秦汉派的拟古流弊,标榜唐宋散文,尤以欧阳修和曾巩的散文作为其推崇对象。其中,曾巩对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的影响最深。王慎中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曾巩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本文通过考究王慎中对曾巩散文的文道观的认可,以及他推崇曾巩散文的原因,以期从总体上把握唐宋派对唐宋散文的文学接受。  相似文献   

19.
文学从意识形态中心退居边缘,是文学在更为本真意义上的复归,文学能够在更为现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谓“文学危机”说,来源于对文学复归本位现象和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是一种对文学的误解;文学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必然现象,它能使我们理清文学、作家的一些基本含义和关系,把握时机,促进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20.
我与文学社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潜入深海,才能真正了解到海底的奥秘。文学,是一本书,一本需要细细体味的书;文学,是一片天,仰头可望但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体会那片蓝天的美;文学,更应该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因为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这就是我潜入文学社感悟到的文学本质,我与文学社的关系也因此逐渐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