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变论     
本文提要:突变论也是“新三论”之一,是一种现代科学方法论。它是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的数学基础;由于它的产生,才使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的定量研究最终得以完成。该文对突变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协同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同论是“新三论”之一。它比耗散结构论更深刻,是“新三论”中的最有意义的核心部分。协同论是普适性最强的横断科学之一,是一种现代化科学方法论。该文对协同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着重说明了它的产生、主要内容、应用和前景。我们研究协同论,对于沟通各部门、各学科,发扬协作精神,推动各门学科重视新科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没有科学史的科学方法论是空泛的科学方法论;没有科学方法论的科学史是杂乱的科学史。——康德路·冯贝塔朗菲(简称“贝氏”)是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机体论纲领、开放系统理论和一般系统论是贝氏一般系统论形成过程中的三步,它们构成了一个由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纲领、个别科学理论和一般科学理论三个环节组成的科学理论发展的链条。从科学方法论角度分析这个链条,乃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依据这个发展的链条,逐次展开对它的方法论探讨。一、机体论纲领贝氏在回顾一般系统论形成过程的时候说,“机体论纲领是而后著名的普通系统论的萌芽”。这里所说的“普通系统论”,现多译作“一般  相似文献   

4.
陈奎宁在1986年8月28日《人民日报》撰文介绍了现代科学方法论——“新三论”。“新三论”是指在“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提出之后,1969年由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论、1977年由哈肯建立的协同论和1972年由托姆提出的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研究的是一个系统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他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个特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协同论是一门研究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横断学科。它认为,各种系统千差万别,性质可能完全不同,但他们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机制却是类似的,甚  相似文献   

5.
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潮的全球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木文对“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从“信息高速公路”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它对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及对世界各国战略次策的影响,最后从这一“世界性工程”对21世纪世界经济、人类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与挑战,概括性地预测了它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经济学不仅是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伟大革命,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它还是现代系统研究的先声,它预告了现代科学学科之一——系统论的出现。系统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崛起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理论。一般认为,系统沦(系统方法)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事物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的苏联诗歌,曾出现过两次高涨:一次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声疾呼”派诗歌的崛起;另一次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悄声细语”派诗歌的盛行。苏联诗歌批评界的“周期”论亦即“波浪式发展”论者,曾预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诗歌将再次高涨。然而,这一预言至今还未被诗歌发展的现实所证实。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的确涌现出不少青年诗人,但是他们很少以自己的成功之作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还由于矫揉造作、缺乏公民激情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8.
一在文艺领域里,对于“方法论”的朴素的研究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而引起人们重视,却是在近代和现代,特别是在当代,是在最近几年间。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学术研究和世界观方面的不断进步与深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人们视野的开阔,尤其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与文化研究工作的进展,人们日益认识到“方法论”直接关系到各种研究(自然也就包括文艺研究)的广度、深度与速度,以及造诣的深浅与成就的高低。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传统的“亚细亚式”的研究方法难以迎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知识爆炸”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展与目录学林益蓉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将人类推向信息时代,信息的生产、贮存、加工、处理已成为主要产业之一。这就迫使科学工作者务必增强“信息意识”学会利用“目录学”,以最快的速度,最优化的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类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中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10.
“三个面向”是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这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它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民政专业课的教学,毫无疑问必须贯彻这一方针,因为二十一世纪将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化程度将大大提高,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人类社会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对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随之…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的绿色政治运动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的绿色政治运动及其研究郭雅杰所谓“绿色政治运动”(又称“绿色运动”或“绿色政治”)是指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以绿党为核心的、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之所以称“绿色政治运动”为“广泛的政治运动”,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冯毓云教授的专著《文艺学与方法论》已于 1998年 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文艺学研究的心血结晶和理论总结。它汇纳了古今中外有关文艺学与方法论的理论思维成果 ;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其他一些新兴科学 ,站在文艺学理论发展的前沿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提出了许多新见和创见 ,堪称文艺学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 ,跨学科性。作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同时 ,广泛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最新成果 ,并借鉴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历书》曰:“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在历史上,这是中国“三正论”的最初由来。本世纪20年代末,日本著名汉学家新城新藏著《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一书,否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间,官颁与民用间,在历法上的不统一性,因而认为司马迁以来的“三正论”,为“中国上古天文历法发展史”上“系累非浅”的“憾事”。而新城新藏此说,为张汝舟先生所接受,著有《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一书。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表解》一文的叁表解中,将“三正论”与“岁星纪年”、“四象”、“三统”等,并列为“四害”之一。我认为,新城新藏与张汝舟等对“三正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徐冰 《社会理论》2007,(1):229-263
一 典型进路客观性观点的排列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在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评论家称之为一场推翻实证主义统治地位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全球环境运动及其理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阔步迈向21 世纪的时候,回顾在本世纪中支撑人类理性并引发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产生重大变革的各种群众运动,唯有环境运动开展得最为广泛,以至于引发了一场环境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对自然的价值取向,使人类环境观念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从“危机观”转向“直接行动观”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运用实验等方法,存在所谓“不可能论”和“不能论”,但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适当地运用数学、统计学等作为基础知识的实验方法,其实是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吸收科学发展新成果的创新之举,对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研究搭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与复杂性、时间和演化彭琦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批新兴的自然科学学科的涌现,使人们的自然观、科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普利高津及其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所涉及的复杂性、时间和演化的思想,将有助于人们向着新的物质观、时间观和运动演化观的转变。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在二十世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文中通过勾勒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利科的解释学理论而回顾了解释学在本世纪的突破性发展。作者认为,二十世纪是解释学繁荣与发展的决定性时期。而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则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将方法论的解释学理论发展为一个基础的存在论问题,第一次将解释看作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伽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语言性和历史性的思想则使解释学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实践哲学。利科的解释学则通过揭示理解的中介性和理解对象的文本性,使得方法论完全合法地成为哲学解释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文明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俄〕11.H.约诺夫近年来,在俄罗斯的历史科学中流行一种观点:俄国历史理论的现代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和形态论的威信下降有关,这一危机可以借助对人类发展的文明论的方法克服,日益尝试把文叫论变为研究世界历史和本国历史的方法论基础。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社会人文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快速的变化与捍卫自己科学地位的矛盾。1 9世纪中叶开始的自然科学认识方法论和社会人文科学认识方法论的争论又增添了社会人文科学“家族”内部表现出的矛盾。学者们研究了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差别、具体学科方法与一般科学方法的相互联系问题 ,研究了诸如“科学认识方法论”、“科学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 )、“社会人文科学哲学”等单个学科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些科学的方法论“暴动”(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й“бунт”)和要求考虑社会人文认识客体、方法和原则的特点 ,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