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立法上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征地补偿制度是解决目前征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概括及列举的立法模式,科学界定公益目的,严格区分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建立和完善征地目的合法性的审查机制;结合各地征地补偿方式的实践和有益探索,采用复合安置方式;通过确立公平的补偿原则、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和减少补偿费分配的层次,建立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通过完善征地补偿程序,保障农民实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镇化过程是必然的,那么也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征用,但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认为主要在于征地权的滥用及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侵害失地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后果,而本文正是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土地征用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土地征用补偿问题也成为我国土地管理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如立法不完善、补偿标准低、费用分配不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是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维护我国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5.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目前政府主导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既没有实际的公众参与,也没有有效的议价程序,更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尤其是司法救济途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必须坚持无公益不征收原则和比例原则,在具体个案中,公共利益的判断和征收决定的作出均应经过协商程序。政府征收应首先模拟市场交易,先行与农户进行谈判,补偿款应直接给予农户。土地征收应给予溢价公正补偿,接受司法审查,并保障农民的优先回购权。更重要的是,作为土地征收前提的土地规划应当法治化,由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决定,并经过有效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被征用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征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法律规定不完备,征地规模过大,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等等。改革征地制度、保护耕地、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已经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行政补偿的原因之一是指因公共利益需要致使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或损害而由行政机关给予一定补偿的制度。禽流感的发生和防治问题符合行政补偿的条件。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禽流感,我国政府有必要完善该领域的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补偿法律制度一直以来不为我国学界所重视,而事实上,这一制度的健全与否,与私人财产权能否得到切实保护息息相关.本文将对我国目前行政补偿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宪法缺失补偿及补偿原则条款,二是现行有关补偿的单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补偿的规定标准不一,不成体系.最后,针对目前这一制度的现状,本文相应地提出了完善建议,即在宪法里增加补偿及补偿原则条款,并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这个视角,阐释了行政补偿的内涵,接着对中国目前的行政补偿的立法现状作了分析,从行政补偿的主体、行政补偿的范围和标准、行政补偿的原则、行政补偿的程序和救济程序五方面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征地的生态补偿,学界分别从激励层面、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广义和狭义等层面作了解释.从内涵上来说,征地的生态补偿是解决土地征用中征地者与被征地者生态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对个人或团体生态权益的救济途径,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和谐共生共赢的基本制度.从机制上来看,征地生态补偿是一种生态利益整合机制;从方式上来看,征地的生态补偿方式是生态利益重新调整的形式;从内容上来看,征地的生态补偿实际上实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社会和谐过程中利益协调的必然要求.征地的生态补偿体现了公平、效率、生态正义、完整补偿的分配原则,是实现社会和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有森林生态效益被无偿使用,森林经营者利益得不到保证,为保证国有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完善现行补偿制度刻不容缓。从法律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体系、补偿要素的内容、补偿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缺失,完善补偿制度应着眼于: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立法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旨在协调国有林经营管护各方的利益,化解彼此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明确确定补偿范围,完善补偿要素;规范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信息公开制度、可持续的保障机制和完备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德国公用征收补偿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用财产征收概念到补偿标准,德国的公用补偿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相应变化,其现行制度的宗旨是给予被征收人最大限额的补偿.我国应该制定统一的<行政补偿法>,对财产征收的补偿标准.可以从采用合理补偿标准,到采用完全补偿标准再到采用补偿其他损失标准这样渐进的方式进行.同时严格行政补偿程序,建立公用征收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必然催生了一个庞大群体——失地农民,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域面貌和文化氛围,对该地区的征地制度要更加讲究策略和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研究如何在民族地区推行有效的征地制度,有效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强化肃南县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7,(1):60-63
肃南草原是肃南县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肃南县政府已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回复和增强。但毋庸置疑的是肃南县草原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特别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断衰退。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使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生态受益者承担责任,破坏草原生态功能的行为受到制约,是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肃南县应随着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步伐和甘肃省"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努力实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十三规划》中提出的"要结合自治县生态区位优势,力争将肃南县建设成为生态补偿实验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的目标。笔者根据实地调研,现就肃南草原进行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应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是指国家对因其合法征地行为而给被征地农民造成之精神损害所进行的救济.在我国构建此种制度的理由,除了包括相应法理依据和法律依据外,还包括目前域外已有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实行精神损害补偿制度的先例等.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方案主要包括:坚持精神抚慰为主、自由平等协商和法官自由裁量等补偿原则;实行给付精神损害补偿金、尽可能复制生活环境和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等补偿方式;以被征土地的使用属性、使用年限、经济价值、被征地农民的文化适应难度和当地生活水平等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补偿金数额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确认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与实践发展表明,以道德、行政命令等非法律方式来保障权利是不可能的,法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利益资源配置的结果,权利的本质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因此,农民土地权利的保障必须依法来确认:依据一是国内外现代所有权理论内涵的新发展,即西方"权利束"概念及我国学者孟勤国教授"物权二元结构论"的提出,为个人所有权在让位于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的保护提供了现实理论指引;依据二是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确认有其历史渊源,即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都是依靠强制力维护公有土地以及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不仅对土地私有权予以确认,而且还以严格的法律程序予以保护;依据三是经济学从利益角度也专门深入探讨了权利,利益的保障来自于利益主体法律权利的有无以及权利的大小。法律的经济功能要求法律规则的设计必须有关键利益人参与,使各利益方通过权利制衡从而实现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生态环境却因为地理和气候等原因而极度脆弱,这也导致了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甘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甘肃在森林、土地、湿地、草原和水域等方面生态补偿制度的阐述和分析,试图找出适合甘肃省情、能够有效解决甘肃省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帮助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那些被害人无法通过普通的刑事赔偿途径获得加害赔偿,而其正常的社会社会生活又无法保障,急需救济帮助的情形下,由国家出面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物质帮助,使其尽快脱离被害后的窘迫状态,复归正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该制度在国外已经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当下,在司法为民的主流诉讼价值追求中,探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及实现途径,确立我国被害人的刑事国家补偿制度,有利于真正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及相关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同时对于我们国家的诉讼民主、诉讼文明的法治追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王有制”思想对于中国土地产权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王有制”思想是导致我国现阶段土地产权不完整和不清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