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和文化均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然何为“名”还是很有讲究的,帝王世系中的“正名”主要讲的是“合法性”问题,就是无论哪个帝王都得经得起这样的询问,你的出身背景是否够硬?获得权力的资格到底从何而来?比如古代帝王要想说服人承认自己获得帝位从来都是合法的,就要借助一些非常规手段,包括一些符号的运用。明显的例子是“孔子”形象的被挪用。  相似文献   

2.
慧子 《老人世界》2011,(12):31-31
退休后,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岗位”——“正史”,即坐在家里翻阅典籍,通过查证史实来为一些“戏说”的“历史知识”“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3.
马尚龙 《中外书摘》2011,(12):75-76
卑贱:卑是没有钱,贱是不值钱卑贱:旧时指出身或地位低下如果出席某些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宴请,主宾依次入席,最重要的是“排排坐,吃果果”,排排坐是礼仪也是学问。主宾们在推搡谦让之余,最后总是身份决定了屁股,最重要的客人众望所归地坐在主人的右首,左边次之。只有“文革”时候例外,1969年举行“九大”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中心,“文革”风云人物一溜坐在了左边,那是要显示“左派”和“右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古冷 《老年世界》2006,(3):24-24
机会多是偶然的,一次坐在内蒙古电视台不大暖和的600平米演播厅里,观赏了一个叫“阿拉腾”群体所展示的服饰表演。  相似文献   

5.
动词后结果补语“上”“下”具有丰富而抽象的表意功能,这一对反义词在与动词结合组成动结式“V上”“V下”时,呈现出了许多不对应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相同动词与结果补语“上/下”组合成的动结式“V上”“V下”中,“上”“下”语义不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掉”的本义为“摇摆、摇动”,是一个实义动词。现代汉语里出现了不少“V+掉”“A+掉”的述补结构,“掉”的动词意义有所虚化,趋向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的实现以及向表示完成体的助词靠拢。本文从“掉”的共时语法分析着手,梳理“掉”在现代汉语里的几种用法及各自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请你亲亲我     
半年前。因为动迁.我们家在江畔街平房区租了房子,这样,我们就同杨爷爷成了邻居。爸爸喜欢下象棋,每逢休息日,他都应邀去隔壁杨爷爷家玩,两个人坐在一起,“杀”得昏天黑地。  相似文献   

9.
杨光勋 《老年人》2008,(11):16-16
几年前听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区)党政“一把手”会议上讲话,他对当时机关作风涣散,干部沉湎于吃喝玩乐,特别是对某些干部整天坐在麻将桌上砌“长城”,十分反感,要求大家“放下麻将,拿起书本”,用心干点正事。我不会打麻将,但是当时听了书记这番话,却有点振聋发聩的感觉。如今,我调到了另一座城市工作,走到那家宾馆,也都是“牌声吵声吆喝声声声入耳”,“歌舞升平”中,估摸着没有多少人在干正事。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老年世界》2014,(15):16-16
千百年来,中国学人始终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把“成为帝王师”、“致君尧舜上”当成最高理想,不仅仅满足于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还想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于是,便想方设法往官场中挤,以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人都有官瘾,比如,民国那一批学人,就把官位看得很淡,不但不主动跑官、要官,就是面对送上门来的官帽,也一概拒绝,表现出了难得的淡泊境界。  相似文献   

11.
胡纲 《公关世界》2008,(1):42-42
“态度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做一位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是当今最富挑战性、最具刺激性、最显竞争性的职业之一。但是大浪淘沙见金,浪花淘尽英雄,想当老板,人人皆欲为之,未见得人人皆可为之。  相似文献   

12.
彭承武 《老年人》2011,(11):11-11
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养”、“医”、“教”、“学”、“乐”、“为”等方面的工作,事情多、要求高、标准严、任务重。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做到“五有”,才能“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14.
坐在一个清幽而洁净的茶座上,泡一杯明前龙井,不受俗事的威胁,人的思想最为自由而活泼。老夫久矣夫无此乐矣!今乃偶然想到了“门环”。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一个女人坐在地板上,花了一上午时间,清理好儿子的玩具。在清理的过程中,她惊奇地发现,她的儿子竟然有268辆“车”。她随手拿起一辆车,就拿起了她自己的某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09,(28):F0004-F0004
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成立于2008年2月15日,在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及一群香港资深社工的带领支持下,由木土专业社会上作者创办。“启创”二字蕴含着创办者对协会的期望和定位,“启”意指“开始”和“启动”,而“创”则意味着“创新”和“创造”。协会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社区为本的服务,提高个人和家庭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爆笑对诗     
驿路 《当代老年》2009,(12):45-45
语文考试常有诗句填空,难免会闹出一点笑话——“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有学生填“李白睡得香”……“三个臭皮匠”,下一句有学生竟然填“臭味都一样”……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下一句有人斗胆写上“给我六斗就可以”。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梦     
智鸥 《华夏少年》2007,(9):54-54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19.
夏天来了,当您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间或有空调的汽车内,一定非常惬意!可是,您是否注意到往往有些人会突然“感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或咳嗽、憋气。到医院仔细检查,原来他们是尘螨过敏。  相似文献   

20.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