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 必须发展无机盐工业 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说:在振兴经济、工业起飞、奔向小康的今天,产业结构必须倾斜偏重到化学工业上。 化学工业又分为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无机化学工业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始祖,无机盐工业是无机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除四酸(硫酸、盐酸、硝酸、磷酸)两碱(纯碱、烧碱)外的绝大部分无机化工产品。该类产品有品种多、用途广、投资少、效益快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还很难找出不用无机盐的行业。它的产品数量、产量、质量影响着其它行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领导必须认识到无机盐工业的重要性并着手大力发展无机盐工业。全国如此,南阳亦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2.
范旭东实业救国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他的实业救国实践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基础.他在兴办企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坚持独立,抵御外国资本的渗透和控制,集生产、研究和培训为一体以及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等思想特点,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天然碱是自然界中以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要成分的一类非金属矿物,过去是民用碱的主要来源,现在仍是制造小苏打、烧碱、纯碱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内蒙古地区天然碱资源丰富,碱湖众多,是我国发展天然碱工业的重要基地。内蒙古地区天然碱的开采、应用历史悠久,有关资料表明,早在18世纪(清乾隆年间)时伊克昭盟地区的天然碱湖即已开采利用,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有人将天然碱加工成“锭子碱”经由张家口销往内地,被称作“口碱”。  相似文献   

4.
<正> 草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纤维工业,制油工业、天然橡胶精制工业、染料中间体的合成、酚树脂的催化剂,医药工业、稀土元素精制工业、皮革工业以及用于清除铁锈等方面。工业上制取草酸的路线有碳水化合物硝酸氧化法和甲酸钠法。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丙稀和乙二醇的硝酸氧化法,我国大部分厂家采用甲酸钠法。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经历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下的我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全部历史。他的光辉的一生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伟大的革命诗史。朱德同志很早就投身于革命。他早年怀着救国济世的志向进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云南起义,率兵攻占制台府,随后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斗争,成为  相似文献   

6.
永利成功实现了中国苏尔维法制碱零的突破,中国基本化学工业的独立之路由此开始.永利艰难的制碱之路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国外技术专家解决了制碱行业中的规模化生产难题,陈调甫、侯德榜等技术骨干只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在第二个阶段中,范旭东企业集团独立承担了制碱本土化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集团内部研究和开发分立的独特体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陆小波先生作为江苏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也是主张“实业救国”的公益人物之一。他一生创办了百余个企业,数十所学校,为镇江近代工业的兴起、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因而他与冷御秋、严惠宇一起被镇江人民尊称为“镇江三老”。  相似文献   

8.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走过了一条蹒跚、曲折的发展道路,他提出的“实业救国”思想,尽管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试图从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原因,企业活动的历史及作用,探索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进步性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吕斌 《华人时刊》2009,(10):26-28
提起马大猷,许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是在声学界、物理学界甚至科技界,他却赫赫有名。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了“第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27岁时,他成为上世纪40年代全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55年,40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更是充满“第一”:这位以“科学救国”为己任、于上世纪40年代回国的老科学家,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许多世界水平的成果,更是开创了中国的声学研究——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0.
1黄炎培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历史的赋予,民族的使命,恩师的教诲和个人的素质,自甲午战争后,使他立下了教育救国之志。他认为:“今之策国是者,莫不重教育”,‘“吾辈立十分信仰教育救国唯一方法”,而“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L19OI年,黄炎培就开始了教育救国的实践活动,自认为是在“长日忧民而毫无办法的情况下,而跨上新文化教育舞台。”的措施,是自己一生中的“第~个很大的转折点。”②他曾先后执教于川沙小学堂、上海城东女学……,他以高度民族责任感,满怀信心地培养一代青少年,以满足改造贫弱落后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郑晓沧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接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童年时曾读《天演论》,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6年小学毕业,保送入杭州高等学堂学习,扎下深厚的国文功底,英文成绩也名列前茅。他通晓四书.涉猎庄列,精谈韩昌黎集,喜爱楚辞汉赋和欧阳修文章.同时学习了欧洲历史.了解了希腊文化和欧洲文明.并接触了空想社会主义。1912年入清华学校.1914年留学美国.时逢“教育救国”思想勃兴,觉得要救国.教育是“根本要图”,选习了教育。1914年至1916年就学于威斯康辛大学.获教育学士学位.1916年至191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2.
范旭东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他立志振兴中华,在旧中国艰苦奋斗,为祖国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对他一生创建的事业给以很高评价。誉为“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化学工业的新纪元”。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当然,加快和深化改革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促进企  相似文献   

13.
论张謇与近代师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海门常乐镇人。1894年考取光绪甲午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败后,国势日衰,他深感官场腐败,朝廷无能,遂屏退故里弃官而营实业,探索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之路。他提倡“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的思想,在发展教育事业中取得显著成就,并以开创和发展我国近代正规系统的师范教育而名垂史册。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步知识分子逐步提出了废科举、采西学、设学堂的主张,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社会风气。张春也以他敏锐的历史眼光提出“今变五百年之科举,而使天下人才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章士钊从提出“废学救国”到提出“苦学救国”所走过的弯路,以及他在建国后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而尽心尽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较全面地展示了章士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活动.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一生,不管是从政还是做学问,道德问题是他始终关注的焦点。道德救国是章太炎伦理实践的最终目的;道德救国的特点是“儒行”救国;“儒行”是一种“依自不依他”的力行哲学;“儒行”救国则是章太炎“依自不依他”力行哲学的道德实践。“儒行”之意味,简单地说,即尚气节、重力行。具体来说,有三层意蕴:一是刚性的、依自的儒家道德;二是为伸张正义而蹈厉敢死的游侠风范;三是成就“儒行”的一种本源性力量:通过人生亲证实现主体绝对的道德自由而产生的一种道德意志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冯庸系军阀冯德麟之子。他认为其父财产来之不义,其父死后,他几乎将全部家产捐出创办了冯庸大学。他办学是为了培养工业人才,实现工业救国之志,同时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训练。可惜冯庸大学正蓬勃发展之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该校校史虽短,但它确实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才,对抗日战争和祖国建设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程绍珍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著名的实业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大声疾呼:“忧国者以为救国之策,莫急于教育”。并且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为开创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18.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革命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南社中对革命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诗人。马君武一生致力于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诗歌创作数量有限,但他的诗实践了自己“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的创作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应为近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9.
汤志钧选编《康有为政论集》(1981年北京中华书局版)下册所收之康氏《理财救国论》一文,于选录文末“说明”中云:“本文前言谓‘数年前撰《理财救国论》,久未公布’;他(指康氏)1908年冬写的《金主币救国议(论)》也说‘吾《理财救国论》且有待焉’。是此文撰述较早,而正式刊布则在辛亥革命以后”。并因该文曾于1913年2月出版的《不忍》杂志第1册中刊载,遂至选录该文时标明“(1913年  相似文献   

20.
李达同志生平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同志号鹤鸣,一八九○年十月二日出生在湖南省零陵县一个佃农家庭里。一九○五年他考入零陵永州中学。一九○九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他在赴京途中,目睹汉口、上海、天津等地到处是外国的兵舰、商船、租界、军警、银行、教堂,悲愤满腔,立志要学好科学知识,复兴祖国。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一度感到兴奋。但不久北洋军阀取代了清廷的统治,他极为失望,于是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发奋攻读自然科学。一九一三年,他考上了留日公费生,到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习理科。一九一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留日学生奋起斗争遭到失败,亡国的惨祸迫在眉睫,他痛感“实业救国”的幻梦破灭了,但却找不到出路。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春雷乍响,使他在极端苦闷中看到了光明,产生了对十月革命的热烈响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