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全球化的浪潮正迅猛地席卷整个地球村。当我们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下,用“星球意识”重新观照,会有许多新发现:过去我们由于过分强调世界各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世界各国文学的影响;中国 20世纪文学发展流变的轨迹是在现代化与民族化、自律与他律的合力场中进行的;关于重写文学史,在综合中西方文学史写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还原历史”的新文学史观。对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应综合中西阐释学的智慧,以中国的评点法为主辅之以西方各种分析方法解读文本;现当代文学教改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学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是伟大祖国辽阔疆域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总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反映。基于此,对于文学的研究,应该摒除静止的、封闭的观念,而应当在一个有巨大参照系与联系网络的大环境下进行。华文文学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语系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实际上是大陆、台湾、香港这三度空间的文学。学习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应从建立包括台湾文学在内的现、当代文学的大系统工程入手。  相似文献   

3.
<正> 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当代性并不是一回事。但是,重视当代文学研究是保持文学研究的当代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论文学研究的当代性,还须从加强当代文学研究谈起。当代文学研究以一九四九年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作为对象,并逐渐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分离出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一切新的学科一样,它有一个逐渐被人们承认的过程。尤其因为在它建立的过程中饱经“左”倾思潮的风霜,名声遭到了玷污,被人们承认更是不容易。但是,当代文学研究是否得到承认,应该在一个怎样的意义上得到承认,远不只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高校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使当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在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由过去的重视知识传授到现在重视培养能力与训练素质的转变,更好地发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课程的教学功能与价值。现当代文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取向等。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促进作用的。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当代文学”,从文化、语言、民族的统一性来考察,应由三个“板块”构成: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与澳门文学。这正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板块”相续接。近年来有三种研究倾向不利于把握“当代文学”的根本特征与历史定位,研究失去了历史感。“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段,是五四启蒙精神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从消解到复归、文学现代化进程从阻断到续接的一个文学时段,文学史在这里走了一条“之”字形的路。  相似文献   

6.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鲜明的民族性为特征的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产生和繁荣,已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为文坛所瞩目。一个仅为十万人口的民族,在短短的几年间,使自己民族的当代文学从无到有,作家和作者数人、数十人及至上百人成批的脱颖而出,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文学群体,这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是极为少见的。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和一个民族当代文学群体的形成,自然不可能是毫无依据的偶然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崛起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深长而又曲折,这个过程锻造了澳大利亚当代文学的民族铿锵之声,使之响彻世界文化之林,促进了澳大利亚国际化的进程。在这变革中,以怀特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当代小说家和一批文学批评家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奋斗的历程与成就对当今中国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现代主义与澳大利亚当代文学如何结合谈起,由分析澳大利亚当代小说入手,探讨澳大利亚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对当今中国文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民俗相生相伴,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民俗作为文学启蒙的一个触手,其发展也经历了民俗与启蒙的互动、民俗与政治的博弈、民俗与风情的融合等阶段。女性民俗的文学嬗变,其背后体现出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因素,研究其文学发展脉络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总是伴随着对某些文学经典的评价的变化,以及塑造出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学经典的过程。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言,一个非常突出的境况是,它有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经典:一种源于时间差异的传统,另一种源于空间距离的异域,两种不同经典对于文学有着不同的诉求,而这种矛盾所形成的张力构成了中国文学在近代以来内部发展的动因。同时还应看到,两种文学经典在作为中国文学引导力量的另一面,则是两种经典本身也是被当下的文学创作和评价体制所规范。透过对于文学经典的分析,可以看到文学发展状况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以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新型学术思潮。"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以知识考古学和文学社会学作为研究方法,强调文学"周边"语境对文学的控制,历史化地、"有距离地"研究1980年代的种种文学问题。这一学术思潮重新清理了1980年代的重要文学事件以及相关文学史叙述,重读1980年代的重要文本,使得那些曾经是不证自明的观念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新面貌。"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重大变革,它必将催生出一种全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和研究其他时代的文学、其他国别的文学一样,是不能回避对文学思潮的研究的。不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就不可能真正阐明文学史上出现的种种文学现象,也不可能准确评价当代的作家和作品。因此,对于文学思潮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学思想论争的探讨,自然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料是文学研究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文学研究现状里,我们却为之感到担忧:史料的忽视被置于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更为严重。本文基于这样的现状,主要谈及文学史料的发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史料的发掘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史料的发掘是对过去文学研究错误观点的纠正;史料的发掘可以为现当代文学目前研究的乏力带来新的学术生长点;史料的发掘可以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品格和学术人格。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来自异域的文学观念、理论、方法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是重大的。今天有学者提出"文学研究的本土化",我理解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避免对异域理论的"机械使用"和脱离中国问题的"理论演绎",加强文学研究对中国现实问题、文学问题的阐释能力,激发文学研究的活力。沿着这一思路,我想讨论两个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为什么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和研究其他时代的文学、其他国别的文学一样,是不能回避对文学思潮的研究的.不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就不可能真正阐明文学史上出现的种种文学现象,也不可能准确评价当代的作家和作品.因此,对于文学思潮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学思想论争的探讨,自然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艺史的研究一定要打通中西古今,建构文学体裁与戏剧类型学。只有打通中西古今,才能抓住各种文学体裁与戏剧类型的本质特征。凡文艺总是从表现的角度来反映外物的,广义的诗学之本体论在于此。文体不仅有孕育产生的过程,而且其特征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而某一种文体在其发展中也会产生出新类型来,亦即其类型也会转换。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作为基本类型划分的体裁四分法,既非来自中国古代,亦非来自西方,它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特殊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四体划分的文体概念形成的关键在于"现代散文"概念的明确。现代散文起源于杂感,杂感在向杂文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絮语散文,形成了小品文。小品文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形成高潮,使得散文得以与新诗、戏剧和小说并列,这样就产生出了四体划分的文体框架。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其最根本的矛盾乃是实用性与文学性的矛盾。报告文学是散文中时代感最强的写人记事、作者并可以直接议论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由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作一定程度的延伸——包括向着小说的靠拢、对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的涵容以及政论哲思的抒写,却不能作过度的延伸:这就是报告文学的本体论。相互对立的"大散文"概念与"文体净化"说,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中针对"西部"题材的文学创作虽然很多,但仅仅是由于题材特征的原因并不足以形成具有西部情结的文学。因为西部情结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就是以"西部情结"为情感的,然而在接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两个阶段中,西部情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个变化的过程,值得人们研究的是体现于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必然要涉及到针对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与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开封、洛阳两地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围绕女性文学研究的转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等问题,展开了切实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女性文学学科建设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张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十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作家队伍还是创作题材、主体、形式、风格,都呈现出…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与主流文学观念不协调,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在20世纪很长时间里几乎被中国批评家遗忘。80年代文学修辞批评的复萌,经过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它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文学修辞批评在80年代的再度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对张炜创作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文学研究,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离开这一根基,文学就可以为其它的文化制品所取代。因此,张炜创作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恰恰是当代文学富有启示性的写作姿态,专著对于更加清晰地认识与领略张炜创作的文学审美无疑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