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季文,男,汉族,湖南湘潭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80年任副教授,1991年退休。至今仍坚持着藏学研究工作。他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期间共带领45个班次,学生806人,其中研究生131人;先后带领3个班级,共55人前往藏区实习;科研方面:著有许多语言和翻译教材以及很多研究著作。其中包括:《藏语安多口语》《藏文拼音教材(拉萨音)》《藏语拉萨口语》《汉藏翻译教材》等教材;著有《藏译汉音的〈波罗蜜多心经〉校注》《论拉萨音归纳问题》《藏文翻译史略谈》等研究著作;先后还前往西藏、玉树、甘南等地开展了多次科研调查。目前正致力于敦煌文本的研究,已出版《敦煌吐蕃汉藏对音字汇》。  相似文献   

2.
陈胜乐是以散文创作成名的湖北作家。进入九十年代,沉寂于散文创作园地已有数年的陈胜乐,竟突然在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中,频频推出了他的散文理论文章,并相继出版了《散文研究与思考》、《散文新探索》、《散文美学概论》等理论专著。《人民日报》曾专门刊发过评介文章,认为"《散文美学概论》为散文美学这门新学科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它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它的独有见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它的对理论状态独特的把握方式,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国内著名的《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作品与争鸣》、《文学自由谈》、《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等诸多报刊,对其散文美学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有3所高校还将此书列作学生学习参考书。至此,陈胜乐在他而立之年,完成了由作家到学者的蝉变。国内知名评论家的评论说:古今中外,至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全面的中国散文美学论著。从"五四"时期以来众多的散文理论专著中不难发现,有的是说史的,有的是单篇文章的合集,更多的则是散文技巧和鉴赏。正是鉴于中国散文美学园地长期荒芜的现实,陈胜乐才大胆地闯进了这片处女地当了一名艰难的拓荒者。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陈胜乐已收获  相似文献   

3.
在《格萨尔》的百年英译历程中,译本大都以节译、编译、创译的形式出现,科恩曼英译本独辟蹊径,采用藏英对照、以诗译诗的传统翻译方式,诗意地展现了《格萨尔》史诗的原本面貌,这是在时代呼唤之下出现的忠实于原作内容风格、展现原作精神的全译本。挖掘科恩曼英译本的结构与内容、风格与特色,分析译者的文化语境处理和翻译倾向,对于我们结合当下民族志的深厚翻译理论、表演理论,打造《格萨尔》史诗英译的理想范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文成公主进藏是在汉藏人民之间开辟了一条友好之路,那么,电视系列片《唐蕃古道》则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五彩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北方森林》在1981年荣获首届全国交响乐比赛一等奖时还不太为人们所熟知的话,那么之后的《嫂子颂》、《青藏高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就足以把张千一推上优秀作曲家的领奖台上了。出身于朝鲜族家庭的张春一、张千一、张宏先三兄弟皆从事音乐工作并且都是圈内...  相似文献   

6.
一、从“仲肯”说起《格萨尔》被称为史“诗”,是由于作品中一部分题材,与古代藏族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的关系;它所运用的形式,虽然是以散文和诗文结合,但主要则是以诗文为主;从内容到形式,它符合于人们通常对“史诗”这一文学形式的理解,这是这一巨著被称为“史诗”的内在原因。其次,是由于它在表现手法上,在艺术风格上,在一部分重大题材的选取上,与人们公称为“史诗”的那些世界著名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简史》第一册第一章里,我引用于骆宾王的四句诗:“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的前四句,其后尚有八句:“行驭戌麾远,坐令衣带赊。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诗的题目作:《晚度天山有怀京邑》。“晚度”《文苑英华》作“晓度”,按其内容,应从后者。 这里要考查的问题是:诗中所写的是作者亲身感受呢,还只不过是他的一种想象?如果说是作者的亲身感受,那就是说作者曾经到过西域,事实是否如此呢?  相似文献   

8.
李祈越 《西藏研究》2023,(5):97-104+162
李梦皋自称《拉萨厅志》成书于道光二十五年。事实上,该书主要抄撮自光绪三十四年刊行之日本人山县初男所编撰《西藏通览》,时间当在1908年以后。《拉萨厅志》全文共11目,其中9目都与《西藏通览》有密切联系;其抄录以内容截取为主,难以自成体系;又因编纂粗疏,文字讹夺衍倒现象较为严重,文献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王铎是因为降清遭人非议的话,那么,黄道周则是以死殉国的楷模,其人乃烈士风骨,其书若飞鸿舞鹤。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人品、书品俱佳。他一生勤于笔耕,著作宏富,后人辑成《黄漳浦先生全集》,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现存著述有《易》类十三种《、尚书》类四种《、诗经》类五种《、周礼》类一种、《礼记》类九种等,共约14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0.
继1989年“第一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后,西藏社会科学院及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在拉萨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本届会议从筹备伊始,一直得到区内外有关单位的直接大力支持。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会议于今年8月7日在拉萨正式开幕,历时7天,8月13日  相似文献   

11.
书坊     
《中国民族》2013,(6):80-80
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亮程继《一个人的村庄》后的最新散文结集,全书分为S辑,收入38篇散文。沿袭《一个人的村庄》的风格,该书依然文字谈雅、质朴,多对身边的入、物、事,以他惯有的素淡明澈的语言进行抒写和描绘。平常人延续了几百年的生活状态,在刘亮程的笔下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辉,他笔下的新疆能够深刻地停留在每个读者的记忆中,让人向往。哲学思维与诗性智慧相交织,形成他散文中特有的深厚与诗美素质,读来无不令人撼彻心扉。  相似文献   

12.
王川 《中国藏学》2023,(5):58-70+213-214
抗战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科长戴新三(1907—1997)是人生大多数时期活动于四川的历史人物,他于1933年通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并于1934年1月到蒙藏委员会任职,先后出任蒙藏委员会参事室荐任科员、《蒙藏月报》编辑主任、蒙藏委员会编译室主任等职。1940年8月被任命为驻藏办事处第二科科长,1941年4月启程入藏,直至1944年11月离藏返回内地,在驻藏办事处任职共4年3个月。在驻藏期间,他被派遣到日喀则、山南、江孜等地开展布施、调查等活动,并以《日记》的形式,逐日记录,撰写了数十万字的三卷本《拉萨日记》。返回内地后他在服务川康工作之余暇,立足于《拉萨日记》,积极撰写了多篇文章,主要是他对于当时西藏地方的观察、纪行、政论,发表于《康藏研究月刊》《风土什志》和《边政公论》。这些文章成为世人观察那一特殊时期的重要窗口,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戴新三在民国后期公开发表的考察西藏地方的多篇文献,结合新发现的戴新三《拉萨日记》第二、三册,分析戴新三公开发表考察文献、未刊日记的异同,发掘戴新三西藏地方观察的内涵,以进一步全面地呈现相关史实,阐释...  相似文献   

13.
邢崇  张立笑 《民族学刊》2023,(11):102-109+167
作为中国诗意电影的滥觞之作《小城之春》,开启了民族化诗意电影语言的探索。“十七年电影时期”郑君里导演同电影大师费穆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不断向中国古典艺术探胜求宝,创作出极具特色的诗意美学电影《枯木逢春》。当代电影《春江水暖》延续了传统诗意电影风格,融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学于现代大家族危机故事中,展现当下年轻导演追求山水诗意电影民族化的探索。这三部电影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影人在电影民族化诗意叙事的探索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春”:诗意的电影意象象征;江南影像:诗意的电影叙事空间;“中国画”:诗意的电影长镜头美学。通过对三部电影视听语言共性的提炼与个性的阐释,管窥三部影片诗意化的影像于不同时代的承继与发展,体认中国电影美学精神的自觉追求,探索民族化电影诗意语言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14.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红字》问世百余年,在爱情题材背后,霍桑将目光焦点放在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救赎上,而这种“心灵的罗曼司”,以其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形而上的品质震撼了万千读者。同样是不被祝福的爱,半个世纪后,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荆棘鸟》却远没有那么凝重和悲戚。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7日至13日在拉萨举行.会议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参加本届会议的学者有80余名,分别来自法、德、保、奥、美、澳、日和蒙古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大多数则是来自国内各地.  相似文献   

17.
崇尚劳动创造的美德《布洛陀》价值观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劳动创造的美德《布洛陀》价值观之二熊远明(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布洛陀》是壮族著名的创世神话,它以散文和史诗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广西、云南文山等地壮族中。贵州的布依族和水族也有类似的神话。《布洛陀》是一个相当古老的神话,它大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  相似文献   

18.
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一味胡编乱造、虚构的作品,不可能有其长久的生命力。《桃花源记》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无限魅力,究其源,皆因其植根于现实生活——《桃花源记》绝非虚构。后人把陶诗归为三大类: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这些诗全系诗人有感而发的作品。《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桃花源诗并记》应归为田园诗。不同的是,其余田园诗皆是陶渊明亲历田园生活感怀之作,而《桃花源诗》则是记叙武陵渔所见所闻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19.
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一味胡编乱造、虚构的作品,不可能有其长久的生命力《。桃花源记》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无限魅力,究其源,皆因其植根于现实生活——《桃花源记》绝非虚构。后人把陶诗归为三大类: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这些诗全系诗人有感而发的作品《。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桃花源诗并记》应归为田园诗。不同的是,其余田园诗皆是陶渊明亲历田园生活感怀之作,而《桃花源诗》则是记叙武陵渔所见所闻的田园诗。诗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序中已有交代:1、诗中记载的是“东晋”晋太元中(公元376—396年)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20.
新书讯     
《回族研究》2012,(3):8+16+32+49+54+62+83+102
《边塞纪事》出版由著名伊斯兰教、回族学研究专家马通先生著的文集《边塞纪事》一书,于2012年3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辑了马通先生撰写或发表于1981年至2007年的26年间的48篇文章,既有撰写于各个时期的学术论文,也有怀人、纪事、纪行、会议发言等散文、杂著以及序文。依照主题,作者将之大致分为三类:"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