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是这种以人和、实干、坚韧、创新为核心的东汽精神,在东汽发展史上,在结构调整、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是东汽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是东汽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四川省委作出了深入开展学习“东汽精神”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东汽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力戒形式主义,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东汽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东汽精神”之所以能诞生在火热的四川大地,是冈为它是四川人民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在平常中历练、在危难中进发的“东汽精神”,既代表了一个个英雄的个体,也刻画了一个时代的群像  相似文献   

4.
倡议书     
《经营管理者》2009,(5):41-41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孕育伟大的力量。40多年前,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靠手拉肩扛,把偏远荒凉的川西小镇建成了熠熠生辉的“十里东汽”,在广襄无垠的巴蜀大地上,默默燃起了“东汽精神”的第一枚火种。40多年后,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无情肆虐,面对人员伤亡、设备毁损惨重的巨大压力,东汽人擦干眼泪,挺起坚强的脊梁,以超常的毅力,克服了超乎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经营管理者》2009,(6):20-23
春华秋实,坚强不屈的东汽与祖国同行,步伐坚定地走过了昨天,走到了今天。 四十三年追今抚昔,四十三年继往开来。1966年5月16日,东汽遇势而生。自古英雄多磨难,梅花香自苦寒来。生于患难中的东汽,以壮大民族工业为己任,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6.
以爱的名义     
佚事记载,上世纪70年代,在国家的鼓励下,500多东汽人因为合理流动离开东汽。一年后,离开的人又纷纷回到东汽,其中一位到无锡叶片厂工作的职工回来后写下十字感苦:“无锡风光好,东汽情意深”。  相似文献   

7.
科学推进东汽的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任务,既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指导,也需要抗震救灾精神的激励支撑,还需要企业文化的引领熏陶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汉旺广场的大钟永远停留在14时28分,它带给灾区人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给东汽汉旺总部造成巨大损失,东汽辖区600多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90%以上的建筑垮塌或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几代东汽人艰苦奋斗、献身拼搏,42年创建的花园般的十里东汽与安宁祥和的汉旺小镇,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凄凉的废墟……  相似文献   

9.
东汽的一位老领导陈宽金曾说,在共同的理想上实现了人和,才能使人的胆略、见识和魄力得到最充分地发挥,这是成就大业的最有力保证。东汽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段“人和兴企”实践史,东汽人珍爱自己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26日,新华社以罕有的姿态播发长篇通讯《“东汽精神”启示录》。文章全面生动地展示了“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职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恢复生产的英雄壮举和精神风貌,他们用生动的实践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创新精神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创新的弘扬和培育是统一的,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其创新精神,将更有效地实现大学德育的目标,使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东汽"是东方气轮机有限公司的简称.它原本坐落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是我国国有大型装备机械骨干企业.因规模庞大而闻名,有"十里东汽"之称.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论述,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各国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民族精神建设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稳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青年学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十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因素及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措施做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而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重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尤要重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6.
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既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东汽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科学发展与重建、创新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概括地说,就是一个民族从它产生以及在它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最有凝聚力,最能激发本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文化精粹和民族意识精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之所以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悔,披荆斩棘地不断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因为有始终能够把中华民族凝聚起来,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和文明概括起来有。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关心祖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厚相合物”的发聚精神等。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精神更需要继承发扬和振兴,只有这种精神的振兴,才…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灵魂和血脉。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强化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道德修为、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面。在将伟大建党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网络空间主阵地、校园文化主氛围、社会实践主引擎等抓手,真正使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认同、在实践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公元2009年02月26日,新华社以罕有的姿态播发长篇通讯《“东汽精神”启示录》。文章全面生动地展示了“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职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恢复生产的英雄壮举和精神风貌。他们用生动的实践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43年来,东汽从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从单纯生产火电设备到推进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乃至海水淡化产业,实现“多电并举”的创新局面,每一次进步,都是一座高峰的翻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