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实践很不成熟,赔偿事项范围难以通过一次立法来确定,同时不同赔偿事项的归责原则之间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因此,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体系应该以一部或几部核心的国家赔偿法律为主,再加上各个特别领域的单行的国家赔偿法律和其他法律中的有关国家赔偿的法律规范来共同构成。此外,在司法审判中,司法机关应格外关注开创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实践很不成熟,赔偿事项范围难以通过一次立法来确定,同时不同赔偿事项的归责原则之间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因此,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体系应该以一部或几部核心的国家赔偿法律为主,再加上各个特别领域的单行的国家赔偿法律和其他法律中的有关国家赔偿的法律规范来共同构成。此外,在司法审判中,司法机关应格外关注开创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家赔偿的性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及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从扩大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范围、提高国家赔偿标准、拓宽国家赔偿原则等方面尝试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当中对行政事实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只是在学理上进行讨论。行政事实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法律上的救济方式和救济范围不够完善,司法实践当中作法不一,公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需要进行修改,从立法层面完善对行政事实行为侵权进行法律救济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已颁行十余年,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缺陷与不足。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理念落后、基本原则缺位。应将修订国家赔偿法、改革和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突破口选择在基本原则的革新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国家赔偿的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本质上看精神损害赔偿是主张采取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方式来达到减轻其精神痛苦并对其予以精神抚慰的目的。新《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国家赔偿制度之中,并对"精神损害抚慰金"作了明确规定,是尊重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法制统一的需要、顺应世界人权保护发展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199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颁布,标志以宪法规定为依据,以《国家赔偿法》为核心,以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为辅助的中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正式确立。2010年针对实施中的问题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了大幅修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取消了1994年《国家赔偿法》单独前置的确认程序,将司法赔偿的确认权与决定权合为一体,一并交由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引进诉讼理论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和民事侵权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明确支付赔偿金的具体时限;增加赔偿决定的质证和监督程序。将中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向前推进一步,为丰富和发展二战后蓬勃兴起的世界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不少遗憾,对程序合法、结果错误的刑事拘留仅在超期羁押时才予以赔偿的限定即为一例。自修改后的2010年《国家赔偿法》施行以来,预计的国家赔偿案件大幅上升的现象未曾出现,个中缘由亦值得思考。建议立法上将刑事赔偿改为司法赔偿、被动赔偿改为主动赔偿,并严格限定刑拘不陪范围、增加惩罚性赔偿、增加落实追偿规定、直接领取赔偿费用。条件合适时,将目前设立在审判机关的国家赔偿机构和人员成建制划归中央、省、市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出发,对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立法分析,对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使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在受到公权力侵害时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救济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用须符合公共目的,政府对其违反公共目的土地征用行为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完善我国土地征用中的国家赔偿制度应从统一土地征用目的立法和规范赔偿方式、标准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中确立精神损害金钱赔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金钱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直接关系到受害人受损精神利益的补救和抚慰。通过对麻旦旦一案的分析,指出了建立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财力和法律支撑层面论证了建立这项制度的可行性;从具体制度构建和立法体例选择的角度提出了建立这项制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