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是热情讴歌西方近代文明,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代表人物,这与他青年时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胡适青年时期有7年(1910年至1917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这段时间正是胡适的思想孕育成熟的时期,成名之后胡适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此时找到萌芽。因此,研究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是把握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乃至其一生思想的重要环节。一要分析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需要对他留美前的思想状况先有所了解,包括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态度,等等。胡适不满3岁时,开始从父亲学认…  相似文献   

2.
标榜“全盘西化”的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于“国故”,他提倡科学地梳理;对于传统文化的糟粕,他毫不留情地弃之而后快;对于传统文化精神,他认为只有经过“西化”的洗礼后才能实现“复活”或“复兴”。用文化“函化”理论看胡适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更能认清其偏激言辞的背后对传统文化的依恋。  相似文献   

3.
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 ,长期以来 ,胡适一直被视为“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 ,而胡适本人 ,则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来概括自己所从事的活动。那么 ,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 ?他所指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又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使我们有必要关注胡适对宋代文化的研究 ,这不但能使我们了解胡适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胡适思想的理解。1  与对先秦、清代的研究相比 ,胡适对宋代文化的研究不是很多 ,但他对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4.
<正> 胡适的思想模式一般说来,胡适的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素。有时,他全面谴责中国传统,但却经常主张要逐渐地、“有机式地吸收”西方文化。1929年他以提倡全盘西化而著称。胡适在晚年是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宣称他的文化学说的目的是使“古老的(中国)文化重复活力”,但他并未对此提出任何理智论证。胡适一生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变化无常,但他关于中国传统和“西化”的思想混乱,却并非由于这个缘故。他后半生仍然顽固坚持他在五四时期有关中国传统和西化的每个主要观点,这倒确是他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
站在世纪之交,回首20世纪中国思想界追求现代化的风风雨雨,不得不使我们重新注目胡适的思想,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他终生不喻地宣传自由主义理论,竭精竭虑地推进自由主义运动,然而,思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地使他的呐喊和努力遭到冷遇,成为枉然。本文试对胡适自由主义思想进行评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胡适的思想。在美国的耳儒目染,促使胡适在有意与无意之中以美国为参照系,期待着中国的变化与发展。美国作为20世纪世界的强国,其现代化水平是近现代中国所望尘莫及的,它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都给胡适留下了难以…  相似文献   

6.
高玉 《学术界》2022,(12):155-162
胡适写字的启蒙老师是父亲胡传,不仅胡适最初的写字是胡传教的,而且其手写的《学为人诗》《原学》是胡适的启蒙教材。胡适的写字,除了受父亲以及学校的习字课训练影响以外,还受欧阳询和薛稷影响较深,少年时曾临习过《化度寺碑》《信行禅师碑》二帖。胡适在书写上严格地遵循传统知识分子习字的方式训练,具有“童子功”。胡适的字不属于“碑派”,而是“二王”脉络,属于明清知识分子追求的“趣味”风格,典雅、趣味、个性张扬,逾规,“法度”不严。胡适无意书法和书家,但他的书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胡适称得上是书法家,只是他不是那种充分学习前人而博采众长的书法家,也不是那种书体丰富多样,多变的书法家。胡适的手书以正字为主,但日记和草稿中很多字很潦草,属于自创“草书”。  相似文献   

7.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张书学不管承认与否,胡适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转型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与一般史学家不同,他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并不在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上,而是在对“方法的自觉”的提倡和“科学方法”的鼓吹上。从留学美国接受实验主义哲学之日起,...  相似文献   

8.
汪大白 《江淮论坛》2011,(1):170-174
在诗经学由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的根本转变中,胡适的建设之绩不如他的破坏之功。对二千年经学传统的尖锐批判,对《诗经》神圣地位的彻底颠覆,证明胡适是一位传统诗经学的挑战者和终结者,他的特殊贡献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胡伟希 《齐鲁学刊》2002,(3):111-117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胡适思想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这种中国文化情结不仅与其少年时期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关,而且为他后来“反叛”传统、走上“全盘西化”道路提供了“内驱力”。但胡适的这种“全盘西化”只是一种学术主张甚至于意识形态,并不代表其具体的学术实践。终其一生,胡适的学术思想与其说是“全盘西化”,毋宁说是“西方学术的本土化”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构成胡适文学思想中的三大矛盾.胡适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的矛盾彰显了一个隐身江湖又留神庙堂,有志文学又寄意家国,留连学术又不能忘情政治的现代中国学人的情怀;胡适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并未坚持到底,形式主义立场与他信从实验主义有关;胡适对传统文化激烈的批判背后隐藏着他对传统文化很深的依恋,胡适学术活动的思想资源更多来自传统.  相似文献   

11.
胡适在中国学术界是影响巨大的一代宗师,虽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但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纯粹的学间家几乎是不存在的,胡适也自然不能幸兔。正如他在给夫人江冬秀的信中所说:“二十年中‘不谈政治’一句话早就放弃了。”“因此,胡适在立下“不谈政治”誓言后不久,便“忍不住”加入了政论的战团。他的政治思想已成为胡适思想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影响颇深,甚至到今天还余波未尽。胡适的政治思想与他的学术思想一样,有着传统中国文化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由于其思想形成与定型,主要在美国留学时期,因而,我…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所始终注重的,是治学方法。无论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即所有的整理国故;还是对于西方学术思想,诸如推崇赫鲁黎、达尔文的“怀疑”精神,尤其介绍杜威哲学及其思想方法等,都是如此。他的作为再造文明手段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和整理国故,无一不是注重于此。他所总结的治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他一生学术研究所遵循和追求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体现了胡适对此的深刻认识。诚如余英时先生所论:“胡适思想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化约论倾向,他把一切学术思想以至整个文化都化约为方法,他所重视的永远…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早期诗歌创作,具有三种布局白话诗、白话词、白话曲.他的文学创作基本上和他的早期诗学理论相符合.结合胡适的早期诗歌和诗学,可以发现他的理论主张并非是对传统诗学的完全反叛,它实质上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和发展,对新诗理论的构建有铺路之功.不过,胡适的早期诗学理论也有与"诗界革命"不同的地方,比如提倡白话文学为正宗,激进地批判了传统诗词的地位及其艺术价值.这些不同之处来源于胡适的文学进化论观念.  相似文献   

14.
牟德刚 《江淮论坛》2003,1(5):93-97
胡适留美期间,曾表示要加入基督教,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始终对基督教保持一种研究的态度。胡适之所以能够接纳基督教的思想,是因为与他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老子思想有关。他之所以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则是与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验主义中获得的思想方法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动荡激进的时代后,胡适再度回到国人的视线中。作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胡适的评价因为时代的变迁,犹如坐云霄飞车一般,从一个近代中国的文化巨人到最受人批评的反动知识分子,而他所追求的自由主义则成为后来国内的政治禁忌。改革开放后,国内开始关注中国自由主义的研究,重新估价胡适的历史成就即成为自由主义研究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颜子超 《东岳论丛》2011,32(10):91-95
胡适在敦煌学领域堪称贡献卓著,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胡适敦煌学的研究重点放在禅学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点:民间通俗文学研究。敦煌民间文学对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和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立、产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论支持甚至灵感来源。透过胡适的敦煌白话文学研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胡适不遗余力地强调新文化运动中"明白透澈的中国根底"的原因,从而促使我们用更深刻理智的视角去观察沐浴欧风美雨的上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巨变中的生命力,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眷恋与反思,对外来文明敏锐的感知与扬弃。  相似文献   

17.
汪大白 《江淮论坛》2011,(5):176-179,105
在诗经学由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的根本变革中,胡适不仅是传统诗经学的挑战者与终结者,而且还是现代诗经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鉴于他在批判传统经学的同时,适时提出了整理《诗经》的文化主张,明确指出了研究《诗经》的科学方法,并且切实作出了变革诗学的学术尝试,因此我们应该正视他为"现代诗经学的开山人",充分肯定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这种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述学文体(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中最具文体自觉的学者之一。胡适的述学文字比其学术观点具有更悠久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胡适述学的概念、述学文体的选择以及胡适的述学与他的名学根基、演讲兴趣的关系等阐释 ,论证了胡适述学在文学史与学术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中最具文体自觉的学者之一。胡适的述学文体比其学术观点具有更悠久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胡适述学的概念、述学文体的选择以及胡适的述学与他的名学根基、演讲兴趣的关系等阐释 ,论证了胡适述学在文学史与学术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批评主义史料学派的文化建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史诸学派 ,传统的说法是两大学派 :文化激进主义学派与文化保守主义学派。这样的划分较机械与欠科学。似可划分为文化守护学派、文化批评 (破坏 )学派及文化建设学派较为适宜。胡适群类是中国文化批评学派最有力与最有影响的积聚。他们从“破坏”入手 ,以期中国文化的彻底重构。他们的实证疑古的方法论即为此目的服务 ,并将此种方法运用于史学。傅斯年属胡适史学“猛将”之一。他主张中国文化“脱弃旧型入于新轨”,于“破坏”前提下重作新制 ;他对中国“性”、“命”说作全新诠释 ,倡言“史学便是史料学”,认真实践 ,做出成绩 ,在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留下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