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文学家哈斯宝把百二十回《红楼梦》择译成四十回《新译红楼梦》,每回且加了“回批”总结了《红楼梦》的写作技法:指松说柏法、移花接木法、穿针引线法、旁敲侧击法、帘中显花影法、史臣臧否法、拉来推去法、虚实相生法、暗中评击法、诗谜寓意法、人名寓意法、牵线动影法、物件串索法、曲径通幽法、指松评柏法、文章健锁法、以假乱真法、烘云托月法、伏线设置法等三十余种。哈氏对每个枝法都有精辟阐析。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的无题诗素以难解著称。读他的无题诗 ,好像是猜一个个无谜底的谜一样 ,至今还无有一定的答案。其原因就是他的无题诗 ,与诗谜确实有一种相似的结构。本文从无题诗与诗谜结构的解构、“喻之多边”的美学原理的解析 ,并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读者解读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论析 ,探索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浅谈贾宝玉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贾宝玉形象及其文化意蕴徐秀梅贾宝玉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作者精心塑造和寄托深意的人物形象,是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型。一《红楼梦》第三回有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形象进行了“极恰”的概括,其中“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一句...  相似文献   

4.
已往诸多“红学”流派为人垢病之处,“索引派”在于附会穿凿,“考据派”在于有人转“红学”为“曹学”。本文试图从书中正文和脂批来探讨《红楼梦》之“拟书底里”。《红楼梦》(庚辰本,后不注)第21回的回前总批中,有一首引人注目的诗: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批语中指出,此诗“诗意骇警”,“诗句警拔”,为众多题《红楼梦》诗中的“绝调”,并指出题诗者“深知拟书底里”。这个“拟书底里”是什么?“考据派”和“索…  相似文献   

5.
一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多义的,不可以一语指实,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多义”,总有一个是基本的;也有人说《红楼梦》的内在意象和读者的审美体验均带有一定模糊性,很难对审美对象做出精确的质的界定,这也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模糊”,总有一点是明确的;还有人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说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某些差异,这是否也有道理?也有,但不管怎样“差异”,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明确”的、“一致”的是什么呢?即:哭泣。读者的眼光可以有种种,有人看到了“淫”,看到了“缠绵”,看到了“病”和“梦”等等,但谁都无法否认《红楼梦》写的“哭泣”。大观园女儿没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是一个难解之谜,尽管人们穷尽追索,它的谜底仍然飘忽在无穷幽远的终极,’具有无法彻底趋近的性质。人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因为操作结果所达到的距离谜底的远近已不再那么至关重要,全部蜈力差不多都集中于对谜面反复破译和对谜底不断追问的过程之中。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智力运作,似乎命定要充当其中一个最为活跃出色的猜谜者.青年作家杨争光的中篇小说《棺材铺》就是一个精心复制的中国文化之谜。谜面和谜底同时包容在那个名为制作棺材实则制造死人的关于“棺材铺”的寓言式故事之中.这个故事超出常理的起因和含蓄隐曲的…  相似文献   

7.
“钗黛合一”说符合《红楼梦》作者的人物构想,符合作品的实际。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钗黛每每并提,双管而下,而作者对此多有艺术暗示。如二十七回“滴翠竹杨妃戏彩蝶”之后,便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三十八回写了“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紧接着就写“蘅芜君讽和螃...  相似文献   

8.
在制谜过程中,制谜者常常用同一个谜底设计出不同的谜面。这样的灯谜,只要相扣得当,不但妙趣横生,迷人可猜,而且赏心悦目,情趣盎然。例如,以“元旦”为题材的灯谜就是如此。请赏猜: “细看园中景,旧貌变新颜”。第一句“园中景”扣“元”,第二句用笔划移位法将“旧”移变为“旦”,这不就便“旧貌”变“新颜”了吗? “一一看分明”。这是根据元旦是一月一日而设计的。“看分明”,你会以分开的“明”念“月日”,再与前面“一一”可组成  相似文献   

9.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程高本、戚序本第五十二回,宝琴讲述她八岁时随父到西海沿上买洋货,遇一“真真国的女孩子”。并念了这女孩子作的一首诗。丁广惠《红楼梦诗词评注》收此诗,题为“真真国女儿所作诗”。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亦题“真真国女儿诗”,且注云:国名“真真”,就是“真真假假”的意思,即严格地讲它是不存在的,只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我以为曹雪芹实际上本无所谓“真真国”的构思,仅将理由述之如下: 第一,《石头记》多次出现外国国名,都是确实存在的国家。如第二十六回之暹罗国(即今泰国),第五十二回之哦啰斯国(即俄罗斯国),第六十二回之波斯国(即今伊朗)。除“真真国”外,未  相似文献   

12.
《石头记》甲戍本第一回,在“无材可去补苍天”旁,脂砚斋批云:“书之本旨。”稍后,在“满纸荒唐言”一诗后批曰“此是第一首标题诗”。在“未卜三生愿”旁,脂砚斋批云:“这是第一首诗”。但却不批比这首诗出现更早的“惯养娇生笑你痴”为第一首诗.戴不凡先生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详见《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三年,《学习与批判》第二期率先发表了徐缉熙的《评<红楼梦>》,其后,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大量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出版许多有关的著作。在当时发表的文章中,流行的有如下几个观点:一、《红楼梦》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二、第四回“护官符”是“全书总纲”;三、《红楼梦》“写的是政治斗争,爱情不过是掩盖”。作为学术问题,这里仅就上述观点说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徐居正一生创作了与《赤壁赋》相关的诗文作品多达百余篇。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抚今怀古之追思”“道仙佛禅之认同”“徜徉山水之风流”等共同主题。《赤壁赋》的东传引发了朝鲜古代文人遍学苏诗、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其宁静隽永、淡泊超然的艺术风格契合了朝鲜朝文人以“深远闲淡”作为诗文品评的标准。《赤壁赋》在朝鲜所引发的文学效应和美学效应是“自我”与“他者”对话交流的产物,朝鲜古代文人创作的一系列《赤壁赋》题诗则是文本生产性活动的回响。  相似文献   

15.
湖北境内的赤壁因三国时的赤壁大战而闻名,引历代文人前往凭吊,多有怀古抒情诗词面世。其中唐朝杜牧的七绝《赤壁》是学界公认的上乘佳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宋朝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广为人知、脍炙人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16.
王希廉先生一八三二年在《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卷首《红楼梦总评》中说: “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 他第一次提出一种假说,来说明《红楼梦》的大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纲目说”的滥觞。这种理论,把《红楼梦》分为“纲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年间,《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一出现,马上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响。嘉庆刊本《京都竹枝词》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说明它在当时社会上是有广泛的影响的。远在《红楼梦》以《石头记》抄本形式开始流传时,就有人怀着极大的兴趣对它进行研究和评论。“脂砚斋”和“畸笏叟”等人,均曾在抄本上留下了评语,这些评语已成为我们今天研究《红楼梦》的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至光绪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是一部谈情说爱的爱情小说。是小说,人物、事物情节、时间、地点就是塑造的。”“贾府、大观园可东可西、可南可北、没有什么原型,就在《红楼梦》中。”脂砚斋说的一些话“奇奇怪怪,是故弄玄虚。是假冒的,卖弄的、说教的、胡诌的、轻簿的、不通的、无用的”、“质量低劣”。《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按这些人的说法,“红学”的内涵、外延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19.
诗句“虎兕相逢大梦归”出自《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二首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首诗写贾元春。“虎兕相逢” ,续者论者颇多歧义 ,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说 :一、续作者高鹗以为指年月。他在续书第九十回说 :  相似文献   

20.
写作缘起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的说法已基本成为定论。然而这种雪芹独创《红楼梦》的说法很难解释书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所以七十余年间,不断遇到其他说法的怀疑与否定乃至挑战与抨击。这些说法若以提出的时序排列则为:第二种,曹雪芹主创脂砚需参与说。提出此说的代表人物是“新红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俞平伯。早在1921年,俞平伯就说:“我想我们不必全然肯定其作者除了雪芹外没有别人”①。到了1964年,俞平伯又说:“我从来不信《红楼梦咄于集体创作,因为不可能同时有好几个曹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