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红学》的增订版)、《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刘梦溪的《红楼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两个阶段:一是《红楼梦新论》阶段,二是《红学》阶段。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尝试运用文艺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作品,为了这一实用目的,他选择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批评理论和方法,虽不免机械和狭隘,但研究格局很大;刘梦溪《红楼梦》研究的第二阶段,则重新检讨红学的历史和现状,能够从学术出发,分流梳脉,评短论长,豁然贯通,视野更开阔了,思想更融通了。并且,刘梦溪的《红楼梦》文化研究呈现出一种"文化托命"的学术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对《红楼梦》研究的评价需要平常心态 ,在《红楼梦》研究中“索隐派”与“自传说”的出现是有传统思维及研究者心理作为依据的 ;今后的“红学”研究应以文本为主 ,同样需要平常心态 ,藉以感悟人生、增长才智  相似文献   

3.
冯其庸新时期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论红楼梦思想》、《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解梦集》等著作之中。冯其庸认为红学需要深化研究,即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的曹雪芹《红楼梦》思想与艺术研究以及《红楼梦》重议评点派等方面体现了他文本深化研究的倡导。冯其庸由文献考证向文本研究拓展的学术实践不仅有益于优化《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也符合红学未来发展方向。"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这是冯其庸执著的为人和为学的信念,也足可为同道和后来者取法:红学发展之道路漫长,取经惟诚,人能弘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红学三派的利弊作了简要评述。作者认为,旧红学以索隐为主,可称之为索隐派;新红学以考证为主,可称之为考证派;而着眼于文本的阐释,可称之为文本派。索隐派以影射的眼光读小说,试图将《红楼梦》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读者的联想,不一定可靠。考证派只承认与作者和版本有关的实证材料才有价值,无视《红楼梦》在文学世界的地位,其眼光不免偏颇。文本派致力于《红楼梦》文本内涵和写作技术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索隐派和考证派的失误,但务必防止过度阐释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早期题咏派作品涉及的红学文献及相关资料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咏派是以韵文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聚焦透视的一个早期流派,限于篇幅,很多作品自然难以对《红楼梦》评价面面俱到,然而却能紧紧扣住原著艺术形象去纵笔抒怀,其视野的相对开阔,确也多元地拓展了《红楼梦》的诠释维度;但迄今为止,红学史家们对这一派研究的却最为薄弱。本文从早期题咏派作品涉及的《红楼梦》作者、版本、佚稿等方面红学文献的辨析这一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现代性 ,红学史描述应该关注各种研究现象的文化依据 ,揭示各种问题的学术传统、学理依据与各种流变形态 ;并对《红楼梦》的意义阐释、作者问题、版本问题等研究史各自的阶段性和主要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胡文彬先生的红学著作向以短小精粹、言之有物、贴近文本、贴近读者见长。其新著《感悟红楼》是这种研究方向的代表。面对目前存在的将《红楼梦》研究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神秘化的倾向,我们应该提倡胡先生这种"辅导读物"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淇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他的《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他的红学研究致力于辩明红学方向、探究红楼艺境,由“识小”而“识要”,小中而见大,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并将《红楼梦》置于世界文学之林作比较研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新见颇多、启迪颇多,为《红楼梦》的意义阐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宋淇的红学研究起点高、视野宽、路子正,并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其学风和文风都堪称治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赵冈的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红学代表著作《红楼梦新探》(增订本《红楼梦研究新编》)《红楼梦论集》之中。从这些研红著作中可见,赵冈的红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曹雪芹家世生平以及版本考证两个方面。赵冈勤于搜集版本,详于比较文字,且时有新发现,其整理文献的系统性远胜于同期港台及海外红学学人,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后四十回一直是红学界的关注焦点。仔细分析1978到2010年《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研究状况可知,其间出现了两次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之争:即1978到1986年的第一次论争和2006到2010年的第二次论争;围绕着三个核心主题:以作者研究为中心,重点向与此密切相关的后四十回的价值评判与文本研究两大主题延伸。鉴于此,《红楼梦》后四十回后续研究要想取得新的突破,还应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开拓研究视野,并促使研究成果不断转化。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书说是新红学的主要论断之一,笼罩《红楼梦》研究近百年。历来虽有异见,但从无以诠释学眼光对续书说进行系统审视者。本文从各个层面和维度论述高鹗续书说是在20世纪特定文化历史处境中,因为胡适等人诠释《红楼梦》时的特殊生存状态而提出来的,其观点不能成立。作者通过文本细读和理论思辨,梳理出前人较少关注的系列证据作了较充分的论述,并推测《红楼梦》后四十回主体可能为曹雪芹生前原稿被毁后的重写稿。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蕴含着新锐的思想光芒,同时具有鲜明的学术启示意义,如“解脱”说、“悲剧”说、“伦理学上之价值与美学上之价值合一”说等。20世纪初期提出的这些崭新命题,具有立意新、方法新、见解新的特征,为中国小说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建立做出了可贵的学术贡献。同时,《红楼梦评论》引入叔本华哲学所建立的《红楼梦》研究的新范式,是王国维在红学批评方面建立的桥头堡,仍有待继续前行,精进日新。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魇》之中,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旨在申明其《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红学主张。这一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值得肯定的,即"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彰显《红楼梦》真实的艺术魅力。《红楼梦魇》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路向的承继,因其更加地贴近《红楼梦》,所以显得多姿多彩。当然,这种"贴近"究竟多大程度上印证了曹雪芹创作时的真实想法,却难以证实。因为"看不懂"的缘故,学者对《红楼梦魇》的批评并不多,其中周汝昌的批评最具个性。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1 8世纪中叶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 ,脂砚斋就开始了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评点———即研究工作。 2 0世纪开始 ,《红楼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道路。为了纪念红学研究的百年历程 ,并纪念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河南教学学院学报从 2 0 0 1年开始酝酿策划 ,并于 2 0 0 3年开办了特色栏目“百年红学”。“百年红学”栏目刊发的主要文章采用了“分题综述”形式 ,重点围绕 2 0世纪红学的发展史、《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思想研究、总体艺术成就研究、形象描写成就研究、语言研究、后 4 0回的研究、《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以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被无限夸大、无限神化,抬高到了不恰当的地位,形成了对《红楼梦》的文学迷信和文学崇拜。作者认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红学家们说的那样高,曹雪芹也没有超出封建文人的思想水平。本文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以经解经的方法、以《红楼梦》的几个题名为切入点就其多层丰富的内蕴进行还原式的观照和解读:《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对应的是文本对女子和青春的颂诗与挽歌;《石头记》则外化了作者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惭愧、悔恨和超越;而《情僧录》和《风月宝鉴》则凝淀了作家对世事人生的哲理性沉思。  相似文献   

19.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学研究中存在的单纯追求趣味化、泛娱乐化,对《红楼梦》解读的非文学作品化、神秘化以及红学文章(著述)的非学术化问题,已经超出了学术界,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低俗、庸俗、媚俗文化风气在红学领域的表现,是对《红楼梦》的普及和传承的干扰和背离。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学术界(红学界)自身存在一些混乱理论没有得到很好地清理,背离了红学的宗旨。《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正确地普及、传承《红楼梦》,正确地向外国人介绍《红楼梦》,这关系到正确地介绍中华文化的问题。我们对《红楼梦》要有敬畏之心,不能任意解构、糟蹋《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与贾府毫无瓜葛的女子,为何能跻身"金陵十二钗正册",且位居凤姐、李纨诸人之前;一个遁入空门的人,为何不剃去满头青丝,且又尘心时动;一个与《红楼梦》故事的主线发展并无多大关联的角色,为何能让作者如此倾情……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反复研读,感觉这位带发修行的妙玉其实是我国历代失意士子的形象写照,并寄托了作者曹雪芹对人生对社会对命运的诸多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