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典故,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在诗词创作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遣词造句、传情达意表现现实生活,大大增强了作品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探讨毛泽东用典特色,化用诗句、神话入诗和民谚民谣的使用。毛泽东的诗词用词风格与曹操、辛弃疾进行纵向比较,彰显出毛泽东使用典故的豪迈气魄。  相似文献   

2.
运用典故,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在诗词创作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遣词造句、传情达意表现现实生活,大大增强了作品 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探讨毛泽东用典特色,化用诗句、神话入诗和民谚民谣的使用.毛泽东的诗词用词风格与曹操、辛弃疾进行纵向比较,彰显出毛泽东使用典故的豪迈气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对毛泽东运用成语典故的艺术特色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对语言理论的贡献,同时用典范的实例论证了毛泽东的语言实践体现了现代汉语的最高典范,进而探讨了毛泽东运用语言的高超技能和精湛艺术,最后简述了毛泽东语言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所用之典故,数量质量冠及古今;这些典故已融入生活之中,并不断地显现其无穷魅力;毛泽东运用典故之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待深入;毛泽东所用之典故,是他的"二度创作";毛泽东所用之典故,对于人们在用典中所遇到的诸多疑难问题,给予人们解疑答难以深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已发表的诗词虽然只有四、五十首,但其气势之雄伟,内容之博大,喻理之精深,远远超过古代豪放派诗人。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正如郭沫若所评:“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沁园春(和毛主席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毛泽东“用典”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分不开。本文从四方面比较毛泽东与古代诗人“用典”的异同,以探求其“用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毛泽东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精深的研究,并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他对矛盾规律独创性的研究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毛泽东整个理论的主要基石之一。本文将从矛盾理论方法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对矛盾规律的理论贡献;矛盾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的现实意义几方面论述毛泽东对矛盾规律的杰出贡献。 一、矛盾理论方法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读毛泽东的著作就会发现,毛泽东的所有理论、所有思想都是他在运用矛盾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矛盾理论方法构成了整个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的构建,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经历三个时期而形成的毛泽东的大体育观。本文试图论述毛泽东同志以他刚劲有为、奋发斗争的人生风格,以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阐发和实践的国民大众思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深的内涵,表现了中国文化的风格和气派。而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又是在中国历史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成为中华民族观念形态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伙计》因其精深的思想主题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而被推崇为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马拉默德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犹太幽默。通过分析小说中犹太幽默在人物塑造、主题揭示方面的作用 ,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示马拉默德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风格鲜明独特,既有雄浑、豪放的主导面,又表现出沉郁、清新、直率、诙谐等多种风格形态。“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同风格形态的多样性统一构成毛泽东诗词风格的总体特色。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生活战斗的时代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相关,更主要的还是诗人的生活实践、思想品格、气质修养等内部因素使然。它继承了我国传统诗风,又超越前人,开创了新的时代诗风。  相似文献   

11.
(隐木)括是我国诗歌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最狭隘的意义上,就是把前人诗歌中的句子直接搬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与古日语中直接搬用我国诗歌中的句子作为成语的现象有某种类似.文章列举了古日语成语(隐木)括我国诗歌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分类分析,这一追本溯源的尝试,对日语专业的初学者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论社科著作的“硬伤”:引文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文错误是当前著述中的相当普遍的问题.究其成因,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作者和编者版本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强化引文版本意识,特别是在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时.著述中可以采取直查、反查、转查等多种方法消除引文错误.  相似文献   

13.
论脱化     
夫脱化之法 ,其为义也大矣 ,自来诗家造语 ,率以祖述为常 ,虽有剽窃偷盗之讥 ,不减引古取旧之用。在于古人 ,既已心知其实 ;抑于今世 ,则或闻听而骇。是以今兹所论也 ,虽托昔贤之为说 ,殆犹重发此秘于天日乎 ?顾脱化之为义 ,向有牵缠 ,故入作之为要 ,略需分理 ;而唯辨于祖述之必存 ,则尤进乎语汇之先在矣。至若脱化之为法 ,乃在祖、作之同异 ,与夫翻新之变化 ,且以语工字简为尊尚 ,而视融化无迹为极至也。  相似文献   

14.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来源广泛,特点鲜明,方式多样,具有重要的功能,并牢牢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5.
如今 ,“引词入文”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修辞现象。从艺术上看 ,有明引、暗引两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 ,有正引、反引和泛引三种情形。这种引用具有增强表达效果和强化艺术魅力的双重修辞功能。前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刻画人物 ,有利于揭示主题 ,有利于点染意境 ;后者则指读者因此而产生共鸣效应和同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立二板市场的操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对活跃上海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很难到主板市场融资,为了拓宽融资泉道,二板市场的建立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上海建立二板市场的意义及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式艺术菜名在中式菜谱汉译英翻译中最难处理,最具争议。针对中式艺术菜名的翻译,依据运用修辞手法的不同把中式艺术菜名分为比喻型、吉祥语型、典故型、诗句型和夸张型等五大类型,并参照海外著名中餐厅与西餐厅菜谱,为不同类型艺术菜名探讨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旨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不赞同黄海澄对形象思维论的驳议。认可形象思维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学的常识。目前的心理学看待和界定思维已经超出狭隘的视野,已经不仅确认理性的抽象思维,同时认可多种带感性色彩的思维。想象的职能是在头脑中构造形象(意象),想象不可能承担起文艺创作过程的全部职能、全部任务,文艺创作还需要形象思维。想象只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想象"概念不能代替"形象思维"概念。还应该确认"艺术形象思维"概念,"艺术形象思维"有别于普遍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9.
艺术思维哲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古老的话题入手,揭示艺术思维具有比形象思维大得多的内涵, 并以此为起点,提出建立艺术思维哲学的可能性和设想。在艺术思维本体论框架中,从直观感觉、抽象逻辑、情感意志、先验知觉、文化符号五个层面论述事物本质的获得性特征,并对获得过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化思维是艺术思维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艺术设计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所以它同时存在着两种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较为感性的思维活动,具有与其他思维方式极为不同的特征,在艺术设计中是基本的认识方式和创作手法。逻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起着一种理性主导作用,使设计做到严谨、完整、有规可循。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拥有各自的价值,两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