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文化变迁加剧,人类学日益边缘化,人类学学术职位缺少等因素,引发了人类学终结的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人类学家提出了公共人类学,以应对"人类学终结"的危险.公共人类学是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对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反省,体现了人类学学科内部的重要改变.公共人类学的研究应走向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探讨公共问题.人类学知识及成果必须面向社会公众,能够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并对社会公众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公共人类学应该更加积极、 主动地深度参与公共事务,并取得领导地位和决策权力,从而为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健康发展贡献知识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人类学学科地位的讨论还没有形成共识,这对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人类学一级学科的设置时机已基本成熟,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窘境和困惑.随着我国人类学在理论方法的创新突破,本土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人类学知识的普及,中国人类学就会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也会不断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学科建立已近两百年,传入中国也已一百年余。尽管今天中国人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也在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多样性传承与保护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学科地位一直飘忽不定,一直处在从属于民族学、社会学或者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地位。2016年贺州会议可说是对人类学学科地位的又一次"呐喊",人们也很期待此次会议能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类学是一门典型的边缘交叉学科,从发展的先驱阶段起,就处于一种"中间"地位,具有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经济人类学逐渐向广义方向发展,与众多学科及其关注的前沿领域发生更为广泛和更深层面的交叉互动,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传统上承属于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自"最具哲学深度"的克洛德·列巍が?斯特劳斯(Claude Gustave Levi-Strauss)创立结构主义人类学以来,人类学"这门社会科学第一次赢得了尊敬,使之成了(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科."[1]结构主义思潮引起社会科学瞩目的同时,文化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或方法也延伸到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6.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类学比较早就注意把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把对"异文化"的研究和对"本文化"的研究相统一,这是中国人类学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音乐人类学在当代西方音乐思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西方音乐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人类学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人们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音乐人类学的观点与方法论的更新已是十分明显,不论是学科结构还是具体论述,都是新颖与鲜活的,音乐人类学的方法论探讨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音乐人类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同时对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基本观念进行了评析,最后重点对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设若旅游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解读旅游现象的学科,那么其早期的研究则有单薄零散之弊,不足以对学科总体的研究取向形成支撑.因此,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考量,逻辑框架亟待重新建构,以藉此回归到人类学固有的研究传统与范畴中去,从而达到认知旅游现象及其本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中西旅游发展道路迥异,旅游研究亦不同途,相应导致了中国旅游人类学有别于西方的研究使命与职责.因此,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势在必行,由此可更接近国内旅游现象的本质,更兼具指导国内旅游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鉴于上述,本文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旅游人类学急需系统的建构,而作为"舶来品"的旅游人类学则必须经历"本土化"的调适过程,方能立足于中国旅游学界,承担相应的研究职责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