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绿江女真居住在鸭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在辽与高丽的共同打击下,鸭绿江女真聚居区被分割为两部分.辽在辽东边疆地区构筑相应的边镇体系,并没有将鸭绿江女真有效的控制住.鸭绿江女真形成五部势力反抗辽朝,耶律仁先在东京留守任上经营对女真的防御体系.与辽敌对的五国女真最后演变为五节度女真,正式纳入辽的边镇体系之内.  相似文献   

2.
“东女真”与“西女真”,是高丽人的称呼。《高丽史》称居住在高丽东北方的女真人为东女真或东北女真,亦称东蕃;称居住在高丽西北方的女真人为西女真或西北女真,亦称西蕃或西北蕃。有时还将两者统称为北狄或北蕃。无论“东女真”还是“西女真”,他们长期与高丽相毗邻,关系较密切。然而,就在高丽王国存在时期(918—1392年),这些女真部落就先后归附了中国的辽、金、元王朝,并成为这三个王朝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辽朝时期(916—1125年)“东女真”与“西女真”的来源、分布及其归属等,作一番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辽朝与高丽的关系为境外藩属国的关系。在辽朝统治的二百余年间 ,辽与高丽既有战争 ,也有和平交往。和平交往为辽与高丽关系的主流。辽朝重视对东部边疆的治理与巩固 ,采取了建立军事城池、派驻军队、严加防守、移民东部边疆、因俗而治、以夷制夷的边疆政策 ,巩固了辽对东部边疆地区的统治 ,并由此奠定了辽金元东部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吕英亭 《东岳论丛》2004,25(6):171-174
高丽王朝与辽朝、宋朝之政治关系复杂而微妙,通过高丽王朝对宋、辽派遣使节的频率、内容、地位及高丽对这两个王朝的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高丽王朝处理与中国关系的基本理念,即高丽始终奉行"以小事大"的外交原则,在辽朝的武力征服和威胁下不得不向其称臣;同时高丽对中原文明怀有深刻的文化认同感,但这种文化认同感又必须服从于实力对比。  相似文献   

5.
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伴随辽(契丹)政权与朝鲜半岛高丽朝政权的兴起与发展,两国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高丽朝与辽朝在东疆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治理活动产生互动.在此期间,为推动王朝边地政局稳定、取得高丽朝方面的宗主认同、反制其"北进"活动,进而解决两国的边境领土争端、建立及维护两国的宗藩关系,辽政权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手段对与高丽朝接壤的东部边疆地区展开治理,在此基础上逐渐抑制了高丽朝方面的"北进"扩张,有力推动了辽丽两国宗藩关系的最终确立与稳固.  相似文献   

6.
魏志江  潘清 《学术月刊》2023,(12):160-172
从东部欧亚区域史的视角,研究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与宋、西夏和高丽以及西域地区高昌回鹘,东、西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等权力结构关系的变化,显示了辽朝世界秩序的形成、内涵及其特征。这种以辽朝为主导的东部欧亚政治、经济的制度规范以及社会性文化的认同,与费正清教授的东亚“朝贡体系”理论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体现了辽朝建构的东部欧亚世界秩序,即以辽朝为世界秩序中心、以宗藩关系为基础、交邻体制并存的多元复合型的东部欧亚世界秩序。辽朝与宋朝、西夏和高丽以及内亚诸王朝的关系,即辽朝视野下所建构的世界秩序,也体现了包括辽朝在内的以多元一体为格局的中华民族对于塑造东部欧亚区域历史文明形态和推动世界秩序进程的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公元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后,把大批渤海民众迁往其内地东京、上京等地。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渤海民众陆续迁往朝鲜半岛。对于迁往朝鲜半岛的渤海移民的族属、族源以及他们与王氏高丽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渤海国与王氏高丽的关系是中国地方政权与国外政权的关系;渤海国灭亡后,迁到朝鲜半岛的渤海移民与王氏高丽的关系是王氏高丽王朝与其附属民众的关系;渤海移民与王氏高丽属于不同民族,不存在血缘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辽金虽为契丹和女真族建立的中国北族王朝,但在其入主中原汉地的过程中,其本民族的文化形态,由于频繁且持续不断地与汉民族的儒家文化形态相冲撞和融合,从而,辽金王朝,亦呈现出儒化的特征。此种现象,美籍德国学者魏特夫谓之“涵化”。①随着辽金与高丽宗藩朝贡体制的确立,双方在政治往来的同时,亦展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和分散,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几乎仍是一片空白。而韩国学者李龙范先生所撰《丽丹贸易考》②和日本学者丸龟金氏所撰《高丽与契丹、女真的贸易关系》③,尽管均未涉及辽金与高丽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女真与宋朝在北宋的前三朝除了中间断交20余年外,长期有政治、经济交往,宋政府花费了不少本钱。交往的主线是贡赐贸易,女真带来马匹等土特产,宋朝以赏赐形式支付价钱,双方互惠互利。从宋仁宗朝开始,女真与宋朝联系断绝。在所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宋朝将女真当做一个与高丽、西夏甚至辽国同等的国家来对待,并不以其远离中原和人少地小而轻视。在国际战略上,宋朝一直重视女真的地位,前期有赖于其马匹,后期看重其向背的举足轻重。正因为宋朝始终想将其拉拢并以之制约辽国,所以到了重和年间,一拍即合的"海上之盟"便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10.
榷场是历史发展到辽金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是禁榷和互市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历史产物。辽朝建国之前就设立了羊城榷场。在此之后,由于契丹辽朝对外交换的不断增加,于是分别设置了对北宋、高丽、女真、西夏、鞑靼诸部以及西域诸国的榷场。随着辽与诸国或诸部关系的变化,榷场也时闭时开,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辽代设立榷场不仅会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榷场所在地的军事地位和交通情况,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对象,因而一般都会选址于军事重镇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15世纪30年代朝鲜两次入侵建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宣德八年(朝鲜世宗十五年,1433年)和正统二年(世宗十九年,1437年),朝鲜先后两次入侵建州卫。这在女真与朝鲜的关系史上,实属重大事件。我们研究明代女真史,不仅耍了解此一事件的经过,还应当弄清导致朝鲜入侵建州卫的原因及其后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史》有三处史料集中记载辽朝属国事,在属国名称、数量上却有较大差别,当是由金元两代三位史官编纂所致。现代学者关于辽朝属国概念的界定,存有不同的问题。辽人对疆域的认识,为考察辽朝属国提供了新视角。境外为辽朝属国所居,乌古部是属国的典型代表,居住于辽朝境外、臣属于辽并向辽朝贡。以乌古与辽的关系为切入点,重新界定辽朝属国概念并考证出辽朝属国为17个。  相似文献   

13.
大明帝国招谕杨木荅兀一事,经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时当朝鲜李朝世宗朝,前后长达十一年。它涉及明廷与朝鲜李朝,以及建州女真诸方关系。在这次事件中,建州女真又一次遭受严重伤亡,最后一大批建州女真人冒着生命危险,倾家荡产,几经周折才逃出世代居住的故土──斡木河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广阔土地,留居下来的建州女真人已不复独立存在,渐被融合。这是建州女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杨木荅兀本为内迁开原的女真人,三万卫千户。由于不堪忍受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王雄的“生事虐害”,与明廷关系决裂,掠夺开原之后,率部出走。事情…  相似文献   

14.
高丽是元朝的藩国。元朝将蒙古公主下嫁高丽国王,又封高丽国王为驸马王,以此作为维系宗藩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元史》对驸马高丽国王有记载,但以《元史》之记载互勘,并与朝鲜14世纪中期的官修史书《高丽史》及元人文集的相关内容互校则不难发现,《元史》关于驸马高丽国王封爵的记载阙误严重,尤以《诸王表》为甚。这对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元朝与高丽的关系颇为不利。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国内外《女真译语》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早在战国时期即见于历史记载,译名作“肃慎”。后汉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五代始称女真。辽代末期,生女真各部落,被其中的完颜部所统一,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领下,起兵抗辽,于公元1115年建立了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金朝从上京迁都至燕京,后来又迁至汴京,统治淮河以北半个中国长达一世纪之久,公元1234年被蒙古所灭。 女真文字在中原虽然使用百余年,但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字资料却寥寥无几。女真文石刻资料有:《大金得胜陀颂碑》、《女真进土题名碑》、《奥屯良弼饯饮碑》、《奥屯良弼诗碑》、《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朝鲜庆源郡女真国书碑》、《朝鲜北青女真国书摩崖》、  相似文献   

16.
韩国姓氏是新罗、高丽时期崇尚中国文化模仿汉族姓氏建立的,与选择姓氏相联系的就是一些氏族将中国人作为东来韩半岛的始祖,建构氏族的早期传说与历史,族谱创立与发展过程与此密切相关.朝鲜实行科举制,形成以士大夫为中心的两班社会,是宗族及族谱文化发达的社会成因.韩国的罗氏有罗州罗氏与锦城罗氏两大支,其较为确切的历史都始于高丽王朝末年,两支罗氏在17世纪都修有大同谱与派谱,是朝鲜氏族固有世系记载向中国宗法式世系记载转变的时期,比较全面地接受中国族谱文化,也对族姓的历史进行了建构.韩国罗氏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早期的历史,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韩国现代社会因存在金钱万能主义和技术至上主义的风潮,由此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传统文化的崩溃。韩国儒教经历了古代至三国时代、统一新罗至高丽时代、高丽末期到朝鲜初期的新儒学、朝鲜建国到壬辰倭乱、壬辰倭乱之后到朝鲜后期为止以及现代儒学。儒教文化在三个层面表现出现代意义:一是以"追远报本"为基础并进而扩展开来的孝道,二是以韩国的美丽山水为中心而展开的儒教式心性修养的价值,三是国权丧失时期,由救国义兵们所表现出来的忧国意识和忠节精神。所有这一切,皆可以成为现时代克服道德沦丧、化解社会危机的重要资源。这也是儒教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朝边界以鸭绿江为界,始于明洪武年间。由于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推翻元朝的统治。当此之时,高丽王朝乘机提出领土要求。刚刚建国的朱元璋统治集团,为了争取高丽王朝的支持,以消灭元朝残余势力,默认了高丽王朝的某些领土要求。洪武年间,明政府放弃朝鲜半岛原属元朝的开元路疆域,鸭绿江遂成了中朝两国之界河。本文试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求教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发展 ,不以朝鲜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 ,尽管朝鲜对建州女真崛起 ,采取敌视甚至镇压政策 ,但阻止不了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统一女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班"及其文化是古代朝鲜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两班起源于高丽,而两班文化成熟发展于朝鲜王朝时期,其典型形态是在地两班.在地两班于16世纪时走出京城返回农村,并构筑了自己的永久世居地和文化根基.他们在朱子学的价值体系中,远离商品经济,营造了自己独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文化,成为朝鲜王朝稳定的社会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