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野调查是社会史研究中一项重要方法,往往能搜集到许多珍贵的史料。所以,事后写成的调查报告,也必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鉴于调查中搜集到史料难免鱼目混珠、真伪互见,这就需要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下一番"去伪存真"的功夫,以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2.
田野调查是社会史研究中一项重要方法,往往能搜集到许多珍贵的史料.所以,事后写成的调查报告,也必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年来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热和“地方性路径”研究的启示,搜集与整理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以互相叠加的方式形成了新的研究视域。“搜集与整理”为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地方性史料”的介入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凸显了搜集与整理在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和史料学建构中的重要性。搜集与整理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性显著的工作,可以依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结合对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原则,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相互促进、共时展开。在此基础上,探究搜集与整理现当代文学地方性史料的意义和价值也将得到提升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黄晓虹 《学术界》2001,(5):219-224
胡适史料观的基本思想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细心搜求史料"注意搜集史料,在搜集实践中不断扩张新的史料;提倡保存史料,并注意保存的方法.其二是"小心求证事实"注重史料的辨析与史料的运用.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正是他一以贯之倡导的"科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同时,胡适还将史料的辨析、考证和梳理工作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审定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省教育学会在江都县城召开了江苏省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座谈会。到会的同志多数是战争年代的老区教育工作者,共39人。会上大家回忆了原苏中、盐阜、淮海等革命根据地教育革命斗争的情况,交流了各市近年米调查、搜集、整理、编写老区教育史料的经验体会,并商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区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完成我省老区教育大事记和教育史的编写任务。  相似文献   

6.
宝卷学发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专用经典,是从事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宝卷又是流传在中国下层社会的一种通俗文学,亦是从事中国民间俗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都对宝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搜集到著录,从整理到研究...  相似文献   

7.
搜集史料,是编修地方志重要的基础工作,要编写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志,如果不占有丰富的史料是无法着手的。史料的范围很广,在编修工作开始之前,要从多方面去搜集。第一,要从档案、文献资料、史籍、报刊中搜集。这些文字记载材料,有的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或追记,有的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反映。它不仅史料丰富,可靠性大,收集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还能为搜集其它方面史料提供必要的线索。我国的档案、图书、资料工作在解放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的档案馆(室)、图书馆、博物馆都保存有大量的档案、图书、报刊、资料,为我们搜集史料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要实地考察具有史料价值的原物和历史遗迹,特别是考察历史遗迹和实物,往往能够提供极有价值的史料。我们应该通过考察各种建筑物、碑文、革命斗争遗址等实物,从  相似文献   

8.
关于史料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鉴别的传统史料工作一开始就是鉴别史料。如果没有一番鉴別,在搜集史料时,根本无法进行工作。史料收集到手之后,更须仔细考据,提供给历史科学研究者利用。考据工作包括:鉴别史料、考订记事、校勘文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联的,互有影响,不便分割。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谈谈鉴別史料的问题。鉴别史料,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这方面的传说。例如:“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努,其长尺有咫。”经过孔丘鉴別,认为“隼  相似文献   

9.
北宋初期是古代行政区划由“道”制向“路”制转化的关键时期,但有关宋初两浙东北路、两浙西南路的置废及其辖境的史料少且分散,甚至不多的史料中又时见矛盾、舛误之处,因此,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史者对宋初两浙东北路、两浙西南路的置废及其辖境变化问题颇有分歧。文章将目前能搜集到的有关这一问题的史料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辨析,再次论证了自太平兴国六年至雍熙二年,长达四年期间,两浙东北路改称的两浙路并“兼总”两浙西南路之推断是不可靠的,而两浙东北路改两浙路的时间当在雍熙二年两浙西南路改为福建路的同时或相前后,并对宋初建、南剑、汀、常、润诸州的改属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0.
饶良伦 《北方论丛》2002,(3):128-128
说"史学就是史料学"未免失之偏颇.但史料对史学而言,的确异常重要.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没有史料便不可能有史学.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史料与史学的关系,就像生米与熟饭的关系一样.正因为如此,史料学始终是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在于搜集、整理、鉴别和评价史料,为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现当代作家传记作为一种研究性文献,具有史料价值。与具体文本相比,传记家同样是决定其史料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在总体以传记家的素养为主要言说线索的前提下,遵守传记道德和写作伦理,著者身份、学养和洞识能力,传记家的眼光与传材的搜集与甄别及“感悟传主”与必要而合理的“想象”“虚构”及推测,都是现当代作家传记史料价值构成的要素,且在具体实践中以共时性的方式产生作用。这个开放性的话题,需要研究者不断在实践中深化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乾嘉学风对近代史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派对史料广泛搜集、审慎考订的严谨学风,深深地影响着近代史学。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人之所以成为一代史学宗师,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都对乾嘉学风进行了合理杨弃,继承了其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爆发的广西天地会大起义,是广西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清末文献史料大量散失,以及秘密会党组织本身文献严重缺乏,使人们很难系统地了解这次大起义的全貌。笔者经过长期的资料准奋,依据搜集到的文献档案史料和实地调查所得,试图揭示这次大起义的内部结构,说明其纲领口号和活动特点,以就教于有关的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4.
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料的搜集、校勘、考订和编纂,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夏史研究工作的深入,研究者花了很大的心血进行西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韩荫晟同志的《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就是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西夏史料主要包括西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两个部分。据《宋史·夏国传》载,西夏设有翰林学士院负责修实录。西夏法律书《天盛年新改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有史院一名。这些可以说明,西夏曾设有纂修实录、国史的机构。可惜这些实录  相似文献   

15.
1949年3—9月间,美国著名汉学家毕乃德在南京从事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后来将这一时期的所见所闻,以家庭书信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出版发行。《1949年南京通信》为我们了解南京解放和接管时期面临的主要困难、军管会对新秩序的重构、外事问题处理等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不仅可以补充正史和官方史料缺漏,而且其叙事还具有突出的时代代入性特征。但是,家书类史料也存在着真伪杂陈、隐讳书写甚至自相矛盾等问题,因此,研究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事实错误、认识偏差等问题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荣孟源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工作,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史料学成果,凝结而成《史料和历史科学》一书,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基础。荣氏史料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初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论定史料学在历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史料的阶级性论断,同时坚持史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从史料形式、性质、版本、内容等多重角度对史料进行分类,加深对史料性质的认识;此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料考证的内容与方法,将考据、辨伪、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传统学术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武吉庆 《河北学刊》2003,23(4):159-163
史学研究的“实”与“虚”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能以简单的是非标准衡而量之。从学术求真到服务现实 ,从理论建树、历史阐释到史料搜集和史实考订 ,从间接功效到直接功效 ,一切真诚的学术努力 ,都为当今史学研究所必需。无视学术规范的学行和“回到乾嘉去”的倾向 ,都会使史学再入歧途。  相似文献   

18.
刘节先生在去年六月十四日《文汇报》发表了“谈史料学和史学史”一文,探讨了史料学、历史编纂学和历史哲学在史学史中的地位问题。刘先生在文中论述了史料学的内容,认为首先是史料的搜集,其次是史料搜集的方法,再次是史料的分类。看来史料学的内容只是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至于史观与史料学的关系,在刘先生那儿好似根本不存在的。刘先生又认为清代乾嘉以后考据学大盛,这是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清代学者,从名物训诂、地理沿革等等方面,可以使事事皆合物理事理之实,而且历史考据学是为发现社会发展规律服务的。这里,刘先生又一次强调史料考订的作用,贬低史观的指导意义。我们要问:如果没有正确史观的指导,考证学也能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吗?清代乾嘉的汉学家们发现了那几条规律呢?刘先生这个结论看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刘先生又认为中国的历史哲学从司马迁以来,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没什么进展,而历史编纂学则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一部史学史应该以历史编纂学为主,历史哲学为辅。停滞的历史哲学产生了进步的历史编纂学,这同样是降低史观对历史编纂学的指导意义。刘先生的这些论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史料学的内容及其与史观的关系,第二部分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与史观的关系,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梅光 《船山学刊》2008,2(1):174-177
蒋廷黻在近代外交史学界的地位是得到公认的,他的外交史研究范式的构建则来源于数十年外交文献的整理编撰工作。他以史料评论的特殊方式,来阐述“信、新、要、通”的四字史料评价及编撰标准。又兼采西方近代治学特点,搜集档案,并完成两部史料专著的编撰。其外交史料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近代外交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孟楠 《西域研究》2007,2(3):86-92
本文针对汉文史料中对黠戛斯人是否存在剺面习俗的不同记载,利用大量中外文文献、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证明黠戛斯人存在着剺面习俗,甚至这种习俗沿袭到了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