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族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称白族为历史上的“水稻农耕民族”。因此,白族人民的习俗,特别是节日,多与水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绕三炅白族话叫“观上览”,意即逛三个园子。实际上,这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游春活动,也是栽插水稻前祈祝丰收的仪式。从农历4月23起,一连举行三天。头一天,盛装的男女老少排成长蛇阵,边唱边舞,从苍山五台峰下的喜州圣源寺出发。第二天到洱海边的村庄河涘城。第三天沿洱海边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三天内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绕  相似文献   

2.
七月的洱源坝子,田里的齐刷刷的水稻,宛如大幅绿色的地毯,从西山之麓直铺到东山脚下。在一条条长着茸茸绿草的田埂上,在路旁沟边长着青草的地方,一个个面带喜色的白族社员,牵着一头头膘肥毛亮的奶牛在放牧。白族聚居的云南省洱源坝区,向有“奶牛之乡”之称。这里的白族农民有着饲养奶牛和挤奶、制乳扇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经验。据当地县志记载:“凡家养四牛,日产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足以扶养矣”。这一带虽然没有宽阔的牧场,但是多年来小春作物有七成左右种的是蚕豆,为奶牛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饲料;从阳春三月到金秋十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张家界市白族乡招待客人喜欢采用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为菜味极辣,品种多样,且全是自家种的,如“糯米和渣”、“包谷籽汤”、“椿树丫菜”、“焦焦蕨菜”、“玉米糊糊”、“煮土豆果”、“炸洋芋片”、“熏腊肉”、“霉豆浆”、“竹儿根”等数十个品种,其味有酸、甜、苦、辣、咸5种。 白族乡民宴第二个特点为待客彬彬有礼,白族人豪爽热情却又十分讲究礼仪。在未开饭前,主人会端一盆清亮…  相似文献   

4.
根在大理 “桑植白族的根在大理!”说起桑植白族的渊源,桑植白族学会副会长谷利民说。湖南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是一场军事战争的终结。即1252年,蒙古军攻破人理国后,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取南京。兀良合台在云南建立了一支“寸白军”,由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关系到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任何人都不得不加以思考。八十年代初推行的农村改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全国曾一度出现“卖粮难”的感人局面。但这种局面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农民不愿种粮、交粮、卖粮,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粮食生产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诚然,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前粮食生产呈现危机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粮食所产生的逆向冲击,以及政策积淀下来的惰性反馈。  相似文献   

6.
我的民族白族是一个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滇西高原湖泊群边的土著居民之一。我们民族崇尚白色,自称“白”、“白人”、“白子”。白族不仅是洱海地区的土著居民,而且是这一带种植水稻的古老民族。我们的先民居住地区虽然地处横断山脉,但雨量充沛,草木茂盛,还有多种金属矿藏供人冶炼、制作工具。这有利的地理环境成为古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生息繁衍之地。但人类日渐发展,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相似文献   

7.
白族乡民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乡招待客人就餐,最喜欢设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 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一般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锅里炖着鸡、鱼、鸭、肉等美味佳肴,一只铁撑 架骑在火中,柴火噼啪地响着,火苗呼呼地舔着锅,锅内扑扑腾腾飘着浓浓的香味。柴火的 香和菜肴的香便弥漫在整间屋子里…… 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是菜味极辣,品种多样。山里人炒菜最讲究“辣”字,素有“土 家族人不怕辣,苗族人家辣不怕,白族男女怕不辣”之称。菜的品种很多,全是自家种的。 如“…  相似文献   

8.
白族是个终生植树育林的民族。尤其是山区白族,从人一生下来一直到老死的每一生命转折期,都要种树以志。例如:出生种“添丁树”,结业种“谢师树”,外出种“怀乡树”,探亲种“省亲树”,生日种“诞辰树”,结婚种“双喜树”,去世种“怀念树”……世代相袭,营造了一种和谐文明的民族传统和绿色美好的生态环境。 居住在云南鹤庆县山区的白族儿童们,每年要举办四次以绿化、造林为主的“茵薪节”,现代白族人称其为“绣绿节”。“茵薪”为古白语,音译系“绣绿”之意。  相似文献   

9.
<正>张家界白族人在婚礼活动中,沿袭一种“告祖”习俗。所谓“告祖”指白族人在结婚前一个晚上,邀集七八个能说会道专门侍候婚礼仪式的礼生(又称儒生)和一班围鼓唢呐手,在堂屋里举行一场祭祖先  相似文献   

10.
十月十五日,麦地坪赶庙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俊德 《民族论坛》2003,(11):16-16
农历十月十五日,到麦地坪赶庙会,成为金秋十月张家界白族人最乐意的去处。麦地坪是桑植的一个白族乡,庙会这天,家家户户杀猪宰鸭,用白族人的豪爽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到处人山人海,笑语欢歌,买卖繁忙。麦地坪庙会,也叫“本主会”,是白族纪念本主(即祖先)的一种祭祀活动。据《桑植县志》载:桑植白族始于云南大理。1271年,蒙古大汗对南宋大举进攻,忽必烈派大将兀良合台就地征募了一支二万余人的“寸白军”,不久“寸白军”遭到解散,不少军士流落长江两岸,湖南白族始祖谷均万、钟迁一、王鹏凯等人来到桑植,开荒斩草。三位祖先以狮子岩、錾子岩、…  相似文献   

11.
白族节日“绕三灵”,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原是白族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白族青壮年郊游的一种活动,故又名“绕山林”。 每年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各村寨的白族男女青壮年,穿上新衣,带着乐器,成群赶来参加这一活动,十分热闹有趣。其形式是这样的:每个自然村寨来的人为一队,有两个年长的歌手,他们手执柳树、蚊帚走在前面开路,其余的人胸佩麦杆编织成的小菱、小螺及红布条等物跟在后面。他们口吹木叶,弹着三弦,敲着八角鼓,打着“霸王鞭”,载歌  相似文献   

12.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节日,更是白族传统民间文化的大合集。“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白族舞蹈作为白族文化符号载体和民族表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以舞蹈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面貌,望对今后“绕三灵”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张炯,邱宏光白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古老、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白族自称“兹”、“尼”、“伙”,意为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西汉史籍中所说的“”、“昆明”,三国两晋时的“”、“爨”,唐宋时的“白蛮”等,一般认为是白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4.
“五朵金花”是一部歌頌白族人民新的生活的彩色故事片,我看后很受感动。一开头,影片就讓我們看到了白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圖景。在詩意盎然的蒼山脚下,洱海之濱,一对对白族青年男女在彩蝶紛飞的蝴蝶泉边漫歌对舞,无限欢乐。而“三月街”“繞三灵”場面的相繼出現,更是五彩繽紛,匯集成了花的海洋,把幸福生活的写照提到了更高峰。接着,許多愉快、热烈的劳动、生活場景,随着白族青年爱情故事的展开在銀幕上展現了出来:在水庫工地,在煉鉄爐边,我們看到到处是热情地劳动着的人群。而一些年青的姑娘們,她們鑽进深山老林  相似文献   

15.
知识荟萃     
炖梅与雕梅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多产梅,从洱海东岸一直向北延伸百里的半山半坝地区,到处是浓荫蔽日的梅林。白族俗谚“吃杏遭病,吃梅接命”。这一带所产的梅有“苦梅”和“盐梅”两种,在白族民间有自己传统的加工方法,分别制成“炖梅”和“雕梅”。炖梅,又称“煮梅”或“黑梅”。它是一种酸调味品,选用梅作原料,浸在陶罐内用微火持续加温一至二日即成。炖梅颜色黝黑,酸香异常,可加糖净吃,也可作为佐料煮酸辣鱼、拌凉菜、作渍水等等,味道香醇。它又能搁置数年而不“走味”,因此,白族人常把它作为探亲访友时的相赠之物。雕梅,形状宛若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色泽金黄,清香四溢。在白  相似文献   

16.
白族婚俗掐新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是心疼骂是爱”,这话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婚俗掐新娘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掐,乃表示亲善祝福之举,被掐者无不心存感激。 白族婚礼通常要热热闹闹举办三天。第一天叫“踩棚”日,街坊四邻、亲戚朋友要在新郎家演唱“吹吹腔”或“大本曲”,由三弦和唢呐伴奏,气氛热闹红火;第二天为“正喜日”,人们将两位新人迎进新房,一边朝头戴花冠的新娘抛散米花,一边争相亲亲热热地掐她一把,以示祝福,倘若哪位新娘在婚礼上被掐的次数少甚至没人掐,则意味着她人缘欠佳。因此每位白族新娘都是被人越掐越高兴,越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春,我们和詹承绪同志一道对云南省碧江县原四区(洛本卓公社)白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一地区的白族自称白尼或巴尼,意为白人,当地傈僳族称他们为“勒墨”,属白族一个支系。勒墨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泸水、福贡等县境内怒江西岸  相似文献   

18.
知识荟萃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喜爱的住房组合形式.照壁又雅称“文壁”,它象一面大屏风竖立在大院一边,俨然可观.在那白净的粉壁上,有“鸟语花香”、“紫气东来”、“清白传家”、“毓秀群芳”等墨题,书法流畅,寓意清雅. 白族照壁在建造上要与主房协调,位置要适当,和全院相映成辉.在造型上,要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民族美学境界.有些民间建筑师,要用毕生精力来研究照壁的建筑艺术.有一种叫“一高两低”的照壁形式.“一高”是  相似文献   

19.
桑植白族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七百余年前落籍桑植以后,与当地汉族、土家族、苗族互相学习、和睦相处,却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桑植白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主体精神的表现,它始终维系、协调和推动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反映着白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一、整体意识白族人民认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维护国、族、家整体利益的义务,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为了整体利益,个人不惜牺牲以赴,个体的价值通过整体利益实现。白族谚语这样承传:“有天才有地,有国才有家”、“志士保国、庸人护家”。《武陵谷姓白族志·先训》中载有这样两条:…  相似文献   

20.
云龙白族“打歌”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族的打歌,极富特色,一般只在丧葬时进行。尊老爱幼是白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老人病危,除亲戚朋友来守榻照看外,村里一般男子也要参加守夜。老人去世后要停灵枢三五天,出葬前一天晚上举行打歌会。打歌会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