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作家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本文从詹姆斯·乔伊斯的四部小说入手 ,分析了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与表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觉醒为主题.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来解读黑人女性走出种族、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樊篱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兰斯顿·修斯(1902—1967)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美国黑人作家。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歌曲作者和传记作家,而且还是一位编辑、报纸专栏作家、翻译家和演讲家。修斯一生写过无数的短篇故事、大量的诗歌、七部小说以及六个剧本,但他主要还是作为一个诗人闻名于世。他的诗歌绝大多数是有关黑人的。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但是对于这位象马丁路德·金一样为黑人服务的黑人诗人,恐怕就知之不多了。谨在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文坛近年来十分活跃,小说、诗歌和戏剧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小说尤其值得一提。不仅仅产生了帕特利克·怀特这样的具有国际声望的作家,而且新人辈出。一批在英语世界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正在崛起。他们当中,不少都是六十年代以后开始写作的,一般功底扎实,眼界开阔。既继承了澳大利亚和西方文坛的传统,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气息,又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创作手法。托姆斯·肯尼利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菲尔丁和马克·吐温的反讽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讽刺是欧美许多文学大师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中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这两位作家创作历程的考察与审视,首先以不同的实例说明他们都曾自觉、普遍而成功地运用过反讽手法,继而具体细致地剖析了他们集反讽艺术之大成的代表作品,最后论述了他们的反讽艺术的总体特征,指出了他们运用反讽手法的显同与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14 - 1996 )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在自由写作、真实与虚构、可读性与耐读性、图像与声音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是杜拉斯的写作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来人们把《简·爱》看作是激进的女性主义的典范之作.然而,女性主义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视点,发现了在《简·爱》这部女性叙事文本中,传统叙事无以到达的彼岸叙述声音与女性观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从叙述声音的视角,借鉴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简·爱》的分析、解读,可以发现在19世纪男性权利话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作家争取女性话语权,建构文本中女性话语权威的艰难和她们所做出的努力;虽然她们在写作中所要表达的观念受叙述者的声音限制,但是女性作家们所做的努力使女性赢得了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黑人女作家艾丽丝&#183;沃克的长篇小说创作是其个人经验及社会观察的艺术再观。她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描写了黑人妇女所受到的各种歧视,不幸及她们意识的觉醒,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沃克的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她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现代主义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为黑人妇女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不仅主题意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且创作手法标新立异,斑驳陆离。这些手法熔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技巧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化之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小说风格。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澳大利亚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很早就使用魔幻现实手法了。代表人物当首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发表的《乘马车的人》堪称澳大利亚第一部魔幻现实小说。此外泽·赫伯特、戴·爱尔兰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中老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也经常运用魔幻现实手法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对于《娇女》的核心情节——瑟 思杀婴的处理,采用了多重叙事角度和时序颠倒、纵横交错等后现代派写作手法,揭露了蓄 奴制的罪恶,说明了杀婴行为既是蓄奴制下黑人对白人的反抗,又是黑奴深厚母爱的表达方 式。被杀的娇女的阴魂,既是贩奴过程中屈死的六千万黑奴冤魂的化身,也是整个黑人苦难 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爵士乐》叙事话语中的历史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爵士乐》是一部历史小说 ,也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它不但以艺术的方式重写了一段美国历史———“哈莱姆文艺复兴” ,而且还承载着莫里森独到的历史观。破碎的人物形象、爵士乐创作技巧和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 ,表面上看起来与历史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 ,它们都被纳入了小说家的黑人话语叙事策略 ,并曲折地传递着小说家对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海勒和贝克特都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以诙谐讽刺的语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荒诞,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作形式解读了文本中黑色幽默的后现代艺术创作手法,揭示了作品中黑色幽默所反映的西方后现代社会人孤独、焦虑和无助的心理,并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这两位作家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虑,对解决现代人精神领域出现的问题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海勒和贝克特都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以诙谐讽刺的语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荒诞,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作形式解读了文本中黑色幽默的后现代艺术创作手法,揭示了作品中黑色幽默所反映的西方后现代社会人孤独、焦虑和无助的心理,并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这两位作家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虑,对解决现代人精神领域出现的问题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调小说--王小波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小波小说包含了两个基本主题.一是从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立场对反人性的社会政治,对专制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运用写实、反讽和黑色幽默的艺术方法,曲折地传达出作者本人的声音和意识,是理性的.一是用性社会学、性心理学知识探索人的性爱关系,主要是展示虐恋行为和虐恋幻想的各种形式,一般是非现实的,是作者艺术想象的产物,但传达出的虐恋倾向并非作者本人所具有,而属于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是非理性的.这两个主题类似复调音乐的双声部,既独立又关联,结合成一种特殊的非对话体的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学术工作者发表国际期刊论文提供具体可行的帮助,根据国内外著名检索机构对摘要的写作要求,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精选了30篇同时为SCI与SSCI文献检索机构中的英语期刊论文摘要进行实例分析。分析认为:其摘要单词大多在120~200个,句数平均为7句;时态以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为主;语态以主动语态为多,结构以概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但可以说她是深刻的.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富有特色的,她总是善于通过独特的视角去体味人生、阐释生命.她的小说是时代的记录、心灵的感言.她善于捕捉声、色、画、影去刻画人物,其电影化的创作方法很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运用感性、物性的身体为叙事手段和叙事对象,使蓄奴制时代美国非裔尤其是非裔女性的历史际遇和现实体验得以由不可言说变得可以“言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白人种族主义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主体的剥夺与压迫,同时展现了后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身体为武器和战场展开的抗拒与颠覆;《宠儿》文本也得以借助身体叙事建构黑人女性写作的主体,消解西方理性传统和男性中心文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重要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一生都在致力于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杜宾的生活>是马拉默德在继承和发展其前期作品的主题和创作技巧、融传统和现代叙事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是其叙事艺术创作的集大成之作.本文从双重视角、自由直接引语、快速切换三个方面分析了马拉默德独巨匠心的叙事艺术,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欣赏该部小说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着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描写黑人女子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对黑人女性心理的把握和描写,对种族问题的"大同"观念以及对性别歧视的非洲式化解方式无一不暗合艾丽斯·沃克对"妇女主义"的论述,建构出黑人女性写作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世界 神圣强音——论跨世纪报告文学的创作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报告文学创作强势推进,既坚持了社会主义一元主导的主流方向,又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和平民化视角,高扬时代的旗帜和风帆,在众声喧哗的世界,发出了神圣的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