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翠婵 《南方论刊》2011,(12):54-56
1850年底,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打响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在起义前期,太平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太平军内部上下团结一致以及战略上的正确指挥等内外部因素起关键性作用。而后期,由于内外部的复杂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而且与前期有着明显的区别以至使太平军节节衰败。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上海史上,太平军攻打上海是足可大书一笔的。多少年来人们通称“太平军三打上海”。这三次时间,一般是指1860年8月、1862年1月和5月。根据当时中外官方与私家文字记载,我们认为太平军为要夺取上海,曾八次发起对它的进攻。现按进攻上海先后顺序,稍作叙述:1860年4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攻破围攻天京经年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挥师东征。6月,陈玉成部靖东主将刘玱林攻占苏州。太平天国设苏福省于苏州,作为经略淞沪的基地。下旬,李秀成派所部大佐将认天安陆顺得、荷天安麦冬良率先遣队一千五百人扫荡长江三角洲。陆顺得等势如破竹,占领太仓、嘉定、青浦,虽一度在松江受挫,无锡船工出身的承天福樊玉田被俘,但松江府城仍为攻克。此时英国牧师戴着“友好”面具,从上海相继赶到苏州,企图阻止太平军攻打上海。李秀成一时为“洋兄弟”  相似文献   

3.
林启容是太平天国优秀将领之一。他踞守九江达六年之久,与清军展开了数以百计的规模较大的激烈战斗,牵制了敌军主力并给以重创,在扭转太平军西征军的被动局面、屏障天京等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 林启容是广西人,一八二○年出生。当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兴起时,他就积极参加了太平军,一直随军战斗,英勇杀敌。太平军夺取南京后,林启容于一八五三年四月始授土官正将军,接着于五月又擢任殿右八指挥。  相似文献   

4.
太平军水师是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主要支柱之一。这一支组织严密、规模宏大的革命武装力量,在太平天国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抗击国内外敌人的革命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太平军水师的庞大船队,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水域,承担起军用与民运的重任,在保障军民供给和促进商业贸易等方面,也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文魁 《理论界》2009,(4):150-152
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清政府为阻止太平军北上并协同江南大营扼杀新生的太平天国政权组建了江北大营,但这一地区性军事集团却被太平军两次击溃,最终被咸丰帝撤销番号。本文通过对其作战能力的探讨来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太平军北伐之进攻天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北伐的最终目标自然是北京,但它的前一个目标却是天津。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末,太平军从怀庆西行,八月初二日入山西境,连克垣曲、绛县、曲沃,初十日攻下晋南重镇平阳府(临汾)。此时山西清方的原有兵力被巡抚哈芬“扫数带出”,逼留阳城一带,已落在太平军的侧后方。自“平阳以北至省城一路平坦,各州县存城之兵,多者七八名,少者一二名,……城守无兵,势必望风瓦解,旬日之间即可直抵省城。”①十二日,太平军克洪洞。“至洪洞时,赵城各村镇先……送赢马米粮,霍州城门大开,……备粮石以待。”②但太平军并没有乘此有利形势继续北进。固然后路林凤祥尚在平阳,清方榆林镇总兵郝光甲插在平阳、洪洞之间拦阻,但郝部只不过二百人,③是挡不住太平军前进的。  相似文献   

7.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很少论及。本文认为太平天国辖区内连年不断的灾荒,大大加重了太平天国政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而粮食的匮乏无疑是导致太平军一些战役失利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严重的瘟疫、雪灾、水灾等灾害也是太平军几次重大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牧惠 《学术研究》2001,3(11):96-101
太平军在攻占南京后不久便迅速腐化的问题,已有学者作过研究.本文另辟蹊径,选取普遍存在于太平军中四个典型事例来深化论证这一主题,即太平军诸王大兴土木,兴建豪华的王府;王府中极尽铺张,大搞排场;品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领导层上下贿赂成风.  相似文献   

9.
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后,驻留有半年之久,这是太平军金田起义后,向南京进军征途中驻留最久的地方。为什么太平军要久留永安呢?过去,有人认为是为了封王建制;有人认为是搞肃反;也有的人认为是领导集团要在永安讨论战略方针、进军路线问题……总之,对于这样一个历史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我冒昧地在这里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一、太平军永安突围的战略意图永安突围是太平军由防御战变为运动战,由被动防守变为主动进击的转折点。太平军坚守永安州城长达半年,遭到近十万清军的四面包围,在“粮草殆尽,红粉(火药)亦无”的危急情况下,决定“移营”,进行突围。其主观意图;一是粉碎敌人“聚歼”阴谋计划,保全革命力量。二是转移到富庶的大地方去,开创“小天堂”。早在永安突  相似文献   

11.
正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其中第53页"太平军北上湘鄂东取南京图"关于太平军由郴州北进长沙的标注有若干需要商榷。太平军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自广西挺进湘南,七月初三日(8月17日)占郴州。七月初七日(8月21日)  相似文献   

12.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首次攻克武昌,并屯驻28天。在此期间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太平天国立国的规模和建制,对太平军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一、武昌扩军——改变军力对比 1851年1月,太平军起义金田时,只不过是一支两万人的小队伍,被清方目之为起自“蕞尔之地”的“金田小寇”。转战桂东时虽吸收了新的兵员,但因作战消耗减员,部队并没有扩大。在永安,也只发展到3,7000多人。北出全州,太平军在湖南传檄天下,在郴州、道州掀起了第一次扩军高潮,部队新增5万多人。由于招募了一批挖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两司马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职官有两司马。据《天朝田亩制度》载,两司马是最基层的官。在军中统率二十五个兵;在城镇乡村管辖二十五家。本世纪史家治太平天国史者,都依据《天朝田亩制度》确认有“两司马”,即认定此为太平天国所设官职专称。我以为不确,“两司马”应该指包括正、副的两个司马的统称。理由如下:(一)见太平天国兵册。据张德坚《贼情汇纂》所录《前十三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吉添顺统下兵册》就有“前前一东正司马”吉添顺和封为“前前一东副司马”的汪万菁;此乃缴获档案,可推论其余兵册也必有正、副两司马者。(二)太平军中有“副司马…  相似文献   

14.
杨国安 《江汉论坛》2012,(9):111-119
咸丰初年,太平军北上进入湖南、湖北,当地民众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择:或是站在"异端"的反叛者一边,积极响应并投身到起义的洪流中去,成为太平军阵营中的"新兄弟";或是站在"正统"的官府一边,加入团练或湘军,成为维护旧有秩序的"中流砥柱"。本文通过爬梳清军俘虏的两湖地区太平军士兵的口供材料,以及其他相关地方文献,详细揭示了两湖民众"从贼"与"反贼"背后的动机、加入的方式、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等等。研究表明,太平军和团练、湘军之间的斗争,可以认为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意识形态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文化冲突。但就两湖地方社会言之,则更多的掺杂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利益冲突。而在双方争夺乡村资源的过程中,固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构成集体行动和社会动员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近代中国具有多方面影响。就军事方面来说,他手创的湘军兵制开了后世兵为将有之先河,其军事战略思想也值得后人研究。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在他多年从事的战争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当时太平军的顽强抗争与清廷的猜忌干扰这一双重压力之下的产物,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出发,仅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枪匪是道光以后活跃于太湖地区以“枪船”为作案工具的水上土匪武装组织。太平军建立苏福省根据地后,一度对其采取了招抚政策,但枪匪恶习不改,到处掳掠,甚至勾结清军,严重危害了太平天国政权。为此,忠王李秀成亲自部署了剿杀枪匪的行动,予枪匪势力以沉重打击。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清政府也改剿为抚,利用枪匪武装抵抗太平军。但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及以后,清朝统治者通过改编和打击两种手段,最终肃清了枪匪势力。  相似文献   

17.
李志茗 《社会科学》2007,(10):134-146
湘军和太平军都以农民为主体,而且相对来说后者号称百万,人多势众,也更勇猛善战、意志坚定,可为什么最终是前者取得了胜利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侧重于检讨太平天国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以及抨击清政府的"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的无理干涉等,而很少从湘军入手,探求其究竟是如何战胜太平军的。其实湘军功成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本文仅就湘军领导层的认识和作为来作番探讨,以从一个侧面探讨湘军功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去向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档案》1985年第二期,刊载了崔之清同志的《太平军进军桂林决策的形成与实践考略》一文(以下简称《考略》),认为太平军1852年从永安突围北上时,并没有攻取金陵为都的计  相似文献   

19.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8,(2):112-118
太平天国的农村政治,遵循着一条独立于<天朝田亩制度>文本之外的规律.太平军从接触农村社会,到建立稳定的统治,一般经历下列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呈逐级上升趋势.第一阶段是贡单阶段,其表现特征是征收贡物.第二阶段是门牌阶段,是在恢复和沿袭清朝旧制的基础上,推行以征收传统田赋漕粮为特征的农村政治.第三阶段是田凭阶段,在天国后期一些地区,在李秀成等的主持下,一些太平军贵族会向田主颁发田凭确定他们的土地产权.但即使到这一最高阶段,太平天国仍然没有涉及土地关系的任何变革.太平天国农村政治的基本规律受三个方面的冈素影响:主政太平军贵族的政治倾向、乡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政治军事环境是否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一太平天国文书、史料难值的原因我们阅读太平天国文书以及有关史料,常常觉得它们比两千年前的《史记》、《汉书》等著作还要难懂。因为“史”、“汉”中的词语意义不明之处,还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出来;而太平天国文书与有关史料中的词语意义不明之处,却无处可查。简又文在《太平军广西首义史》一书序言中说:“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由是多有词句不明,意义难于索解者。”因此,“梁岵庐先生尝有研究太平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