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从2005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经常来华访问讲座.2006年3月16日,他参加了北京大学主办的两会解读讨论会并发表了对两会评论.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6日,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教授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和祖籍国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3.
4年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白川英树先生从大学的科研教学第一线退出;4年后,当这位满头白发、态度谦和的68岁老者走上清华大学讲台的那一刹那,身后依旧响起了如潮的掌声——人们对于一名诺贝尔奖得主的无限敬意与敬佩表露无遗。 我的诺贝尔之路“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能够确信的是,我对大自然非常感兴趣。”这就是白川先生对于他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解释。有幸拜读了白川先生的著作《我的诺贝尔之路》,里面烂漫淳朴的文字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遐想:“我受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一直都…  相似文献   

4.
初见野依良治教授,是在当日他为北大同学们做了学术报告之后,为了将饱满的热情集中投入到对学术成果的诠释中,他坚持要在报告之后接受采访。当他双手递过中文名片、取出早已写好的提纲静候采访之时,不经意问流露的谦和认真便成为这位年逾七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5.
王启发 《国际人才交流》2006,(4):I0003-I0003
2006年3月17日,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十一五”规划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主题演讲,此次活动是“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校园行”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主办,得到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的赞助。“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校园行”是一项针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励志教育的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有机会聆听大师教诲,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在演讲中,斯蒂格利茨教授称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既体现综合性,又突出重点,他对其中的一些话题作了评论,并…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大使柯杰(Joseph Caron)中等身材,待人随和、热情。脸上总是带着职业外交家特有的微笑。言语里充满了感情。看得出,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对中加两国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他说:“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在中国当10年大使。”中加关系有三个发展阶段走进柯杰大使宽敞的办公室,便发现他办公桌面对的墙上,毛泽东主席会见白求恩医生的画像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大使的谈话也就先从白求恩医生在中国家喻户晓谈起。柯杰说:“中加关系的发展,有许多人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加拿大的白求恩是最典型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决定与中国建交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村的定义着手,整理了中国农村及农村景观发展的历史脉络;实地考察了河北省任丘市于村乡陵城村,发现了以该村为代表的平原农村景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国农村景观发展的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新农村建设事业健康和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其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目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着直接关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才智.人事人才》2019,(25):184-18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突飞猛进,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相携而行,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思想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发展有其一脉相承的特点。笔者通过阅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变迁的相关文献,以10年为段,简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我最初来中国的时候,一位“中国通”朋友告诉我说: “在中国旅行一星期可以写一本书,呆上一个月可以写篇论文,呆上一年的话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它的意思是中国国土辽阔,风物万千,情况复杂且层次多样,越是深刻地了解她,越是长期地接触她,就越发弄不清楚她。自古以来就有为数众多的所谓的“中国通”,但他们对中国的预测从未应验过,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证明吧。 虽说我在南京大学教书,要说知道的,也只能是日语专业学生的一些情况。让我写点什么,我也只能在极为有限的所见所闻的范围内写一点点。日本有句成语叫“吹火筒看天”。…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交流的必须工具和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单单是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了解双方想要表达的含义需要对彼此的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原因。本文在阐述了课题意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符号教学、诗歌文化教学和古代哲学思想教学为例,探析了教学方式,指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来华至今,我巳参加了15场婚礼,比我在美国参加的两倍还多。“印象深刻”巳不足以用来形容这些婚礼了。其中的13场婚礼,除了是客人之外,我还是婚礼歌手。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筑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加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生存环境的复杂性深刻影响着年轻人这个群体。以下是世界各国眼中中国年轻人的十个特点,其中有褒奖也有批评,有客观分析也不乏片面误判。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文化获得了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载体,尤其是商品宣传,承担着指导消费以及促进销售的作用。在国际化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同时,为突出我国特色产品的独到之处,我们有必要在广告设计中融入富有中华魅力、中华特色的传统艺术、传统文化。这么做不仅能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注意,提高消费者商品购买倾向与欲望,刺激国内消费与经济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广告设计现状,并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对广告设计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出现竞争的局面。而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教育。因此,英语作为一门沟通世界各国桥梁的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如何加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对研究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社会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重要转型时期.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而和谐社会的建设核心又需要紧紧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发展成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在两者融合的过程当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更鲜明的中国风韵与性格,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在良好传承的同时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基于此,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制史课程为法学专业本科15门核心课程之一,因此与其他核心课程不同的是,它与当今法律的关系甚少,更多则是为学生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画卷。本文旨在探究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将单调的课本知识变得实用与多彩,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在新时代要形成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相适应。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出发,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出谋划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余年的积淀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和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的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限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符合全球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