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进行交流。传统英语课堂仅满足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具备了某一目标语语法,并不一定具备了语境条件下恰当的语言行为能力。语际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表现为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如何习得、发展和理解语用。课堂语际语用教学可以是提供元语用信息的显性指导,也可以是通过目标语的输入和使用的隐性指导。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语际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语际负迁移及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母语的影响,即语际迁移.语际的负迁移会导致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语言及社交两方面.防止语用失误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用交际中遵守语用原则,加大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公示语的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示语是常见于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特殊文体。笔者认为语用等效是适用于公示语翻译的原则,根据此原则,分析了武汉市部分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提出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 ,探讨了称呼语在动态使用过程中的社交指示作用及其言外行为的语用特征 ,并指出称呼语的翻译应根据中英文化的差异 ,结合具体语境 ,分清交际双色角色的关系作出语用等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发展语用能力: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语用学与二语习得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语际语用学的理论视角,围绕语法能力、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第二语言语用规则与语用规范,显性与隐性语用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外语语用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语言、文化及内容、形式等诸因素的制约,诗歌的抗译性远远大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从《关雎》的译文可以看出,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都不可能达到等值的翻译,而只能是一种译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诗歌鉴赏理论和权威学者对《越人歌》语内翻译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该诗的三大审美要素,即句式审美、节奏韵律审美和修辞审美,探讨英译文的译介效果。研究发现,语内翻译旨在追求理解准确、精准把握审美要素,而语际翻译则追求审美要素再现的最大化。语内翻译是语际翻译的基石,语际翻译是原文经由语内翻译在异质文化中的重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汉英公示语的普及,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公示语是应用性很强的感召类文本,具有提示、警告、警示、劝导、感染等功能.公示语的翻译重在语用功能对等以及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目的.本文基于语用翻译理论,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现象,指出当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信息累赘、文化误译、对原文语用意图的曲解以及用词中式思维等问题.译者应在语用等效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以外语教学中培养发展语用能力为基点,阐述了培养发展语用能力两种范式的特点,认为在语际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的语用路向之观点值得探讨,以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切合实际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语际语语用学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运用语际语语用学理论,根据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语用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用失误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的成果仅限于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语际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对同一母语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语内语用失误)却鲜有论及。以交际发生在跨文化还是同一文化为标准,把语用失误分为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并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分别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如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和共生之物,语际翻译亦此亦彼又非此非彼。所以,在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命题下,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其本体论地位来看,把它笼统地归于某一语言/文化的传统思路也是值得商榷的。借用中介理论和中庸辩证法可说明:语际翻译既不属于始发语言/文化,也不属于目的语言/文化,它是一种独立于此两种语言/文化之外、又与此两种语言/文化有着必然联系的一种独立的语言/文化。而中国哲学在译论中的缺席,使语际翻译的本体论地位无法得到应有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差异和汉英交际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容易导致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交际效果。在汉英翻译中,译者要从传达原文的语用意图和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语用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语用等效。在充分研究语用失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进行了总结归类,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新环境下,国际交流与活动更加频繁,而文化翻译对国际交流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从社会人文网络语言学的大视野、语用学的新分支———国际交流语用学分析国际交流中语言使用与语言的语用文化特征,建立和运用关联顺应翻译理论,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分析制约翻译活动的内外文化信息,从译语顺应国际交流的语境、心理世界、动态过程、语言结构、意识程度和策略性选择等层面透视国际交流中语言使用折射的语用文化及其语用价值,实现翻译的任务———译语和原语在文化维、语用维、语言维和交际维等多维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这两对矛盾缺乏解释力,也无法为译者在翻译技巧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社会符号学和语用学介入翻译领域,形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和语用翻译观。作为两种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它们虽然提法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有一致性:译者可以跳出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束缚,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达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语用充实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现象,文章结合语言原型意义和信息处理,同时结合语境对语用充实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隐含的语用用意@李丽$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相似文献   

20.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种重要和特殊的辞格。文章从语用语言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双关之间的差异,并以语用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英汉双关互译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