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哈林是继列宁之后,维护新经济政策的代表人物。在与反对派的论战中,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布哈林捍卫并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如何把经济落后的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
列宁晚年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反复思索,并提出了独到的思路。面对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列宁及时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等等。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列宁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列宁和邓小平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就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学习列宁和邓小平著作中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迅速改变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把俄国建设成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后,如何在俄国组织和建设社会主义,摆在了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面前。列宁对此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中被迫采取的一项应 急措施,却被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这与列宁的直接过渡思想有密切关系。新经 济政策的实施,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和列宁思想的根本转变。他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的历史性探索,表明建设社会主义不是教条的和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列宁新经济政策摆脱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束缚,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新的理论。瞿秋白以他的亲身经历和对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深刻理解,在传播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他的思想理论对于加快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学说,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等重大问题做了开创性论述.在列宁的法制思想中,以民为本是贯彻其中的基本立场,现实问题是其发展依据,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其鲜明特色.这种逻辑性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不仅继承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如在农村改革、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等方面,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有许多超越。  相似文献   

8.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对于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有一系列论述。了解列宁这方面的思想,学习他的这些论述,对于认识我国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0.
列宁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高度重视苏维埃政权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政权以及法律之间的关系;主张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对政权的监督。列宁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而发展的,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新境界,促进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深入探讨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含义所在,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套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遗憾的是斯大林中止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并形成了一套僵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导致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在所难免。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与修正 ,是对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而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俄国应该怎样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提出过"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两种主张。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形成于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春之后列宁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指出"迂回过渡"是一种以商品和市场为基础的过渡形式。列宁提出"迂回过渡",主要是为了应对苏俄所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对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直接过渡"的思维惯性使得列宁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与"迂回过渡"背道而驰的措施,表现在列宁急于消灭小农经济、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严加防范与限制两个方面。"迂回过渡"思想是对各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发展商品与市场思想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一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曾经一再强调指出,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采取“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对苏俄建国后数年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带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这是列宁晚年思想的精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形成了两个著名的概括 ,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邓小平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研究列宁和邓小平的两个概括 ,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市场问题是列宁研究经济理论的出发点,而又贯穿于列宁从事革命和建设活动、进行大量理论探索的始终。列宁的市场理论,导源于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经济理论的批判,到《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著作问世时,已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列宁通过对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转化过程的历史考察,实际上已经发现了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的真理。十九世纪末期,列宁及时地、敏锐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生产、交换、垄断、资本输出国际化的本质。十月革命胜利后,尤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列宁试图不通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而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产品分配,结果遭到失败。列宁经过深刻反省与艰苦探索,终于确立了以新经济政策为基石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理论,使列宁的市场理论得以成熟。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性及其内在机制的思想、关于计划与市场统一的思想、关于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而过渡到发达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划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相互关系的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是产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观点以列宁 1921年秋的若干论断为依据。本文根据对列宁这些论断的研究和对列宁国内战争时期全部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提出,这一时期列宁无所谓“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列宁思想研究中的“左”的倾向,有利于理顺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思想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列宁提出和形成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俄国无产阶级和后来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目前,探讨列宁的这一学说,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不仅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而且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并得到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是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逝世六十周年! 列宁同志生前十分重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思想建设,对其进行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宁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列宁认为,“共耕制”是帮助农民更快地过上文明生活的可靠“出路”。这是列宁探索农民为主体的落后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过渡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维度与列宁共耕制思想有深厚的渊源:毛泽东把共同富裕和机械化作为中国农业集体化的根本目标和主要手段:邓小平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家庭联产承包制”走向“适度规模”经济: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观是列宁共耕制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列宁共耕制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