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要重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教育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流入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全国的高度认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流入地的学校要采取措施吸收流动儿童少年入学 ,以更好地发挥流入地的教育资源优势 ,要允许流动人口开办“打工子弟校” ,从事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 ,同时 ,对各种“打工子弟校”要加强管理。在“入学率”和“巩固率”统计中 ,要改“户籍人口”口径为“常住人口”口径 ,以促使流入地更好地关心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北京市 1997年外来人口普查等资料对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从人口规模、生活的户类型、外来人口最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北京市有关学校收费过高是造成 6至15岁流动儿童少年“未上学”的首要原因、在京滞留时间状况、流动儿童少年的童工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由此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少年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状况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皓 《南方人口》2001,16(2):43-47
本文分析了我国几个大城市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状况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流动儿童入学的政策演变过程 ,并提出了对我国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几点思考与意见。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主要关注家庭因素、基本人口特征的流动儿童精神健康研究不同,本研究将分析视野扩展到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个体抗逆力。数据表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差于非流动儿童,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支持和个体抗逆力均对其产生影响,其他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流动儿童由于面临着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流动方面的"双重劣势",单纯提升个体抗逆力不足以改变其精神健康不良的事实。因此,一方面努力提升流动儿童的个体抗逆力,充分发挥其面对逆境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上不断地瓦解产生"双重劣势"的制度基础。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能改善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从跨县流动和县内流动两方面,系统地梳理了2000年以来县域人口流动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县域人口跨县流动活跃性正迅速增强,净流出活跃型县域数量迅速增加,跨县流出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跨县流出人口的中老年化趋势明显、省内流动占比增加、流动原因趋于多元。与此同时,净流入活跃型县域和跨县流入人口的增长缓慢,跨县流入人口中,老年人占比有所下降、省内人口占比不断提高、社会型流动占比有所降低。我国县内流动人口规模止升趋降,乡城流动稳占主流,县内流动儿童和老人规模持续扩大,家庭、教育和宜居成为县内流动主要原因。我国县域已由乡土时代步入迁徙时代,人口流失加快了县域人口负增长转变,区域分化提升了分类治理难度,流留儿童带来学校教育和亲情双重挑战,流留老人增加提高了养老公共服务需求,人口流动重塑了县域家庭结构。基于此,要妥善应对县域人口流失、强化县域的分类施策和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  相似文献   

6.
段成荣  吕利丹  王宗萍  郭静 《南方人口》2013,28(4):44-55,80
文章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概括和分析全国流动儿童的人口学特征、迁移特征和受教育状况等关系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情况。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分布高度集中,多数来自农村;跨省流动儿童约占三分之一;他们作为父母的随迁者已属于长期流动的人口;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有所好转,但情况依然不乐观.仍然有2.94%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流动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分析结论期望能为流动儿童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流动儿童的各种基本信息还明显缺乏。为此,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概括和分析全国流动儿童的人口学特征、迁移特征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分布高度集中,多数来自农村;流动儿童还呈现出明显的迁移特征:跨省、省内跨县和县内跨乡镇的流动儿童各占1/3,他们作为父母的随迁者,已属于长期流动的人口;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有所好转,但情况依然不乐观,各地流动儿童就学状况的差异较大,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并不都是流动所带来的问题。分析结论期望能为流动儿童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人口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比较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对进藏跨省人口流动、西藏区内人口流动和区内向外人口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西藏人口流动的规模虽小但发展速度较快,这得益于国家政策和西藏经济发展的双重驱动。西藏当前的人口流动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人口流动加速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跟进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提升西藏本地劳动人口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西藏本地人口的跨省流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6年以来在北京市某区开展的三轮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描述了总样本和跟踪样本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并予以简单讨论。结论认为:尽管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三轮调查中一致性地表现出改善的趋势,但是公立流动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始终强于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与本地常住儿童有着相同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流动儿童不仅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而且归因于社会不公的流动儿童的抑郁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两个方面尤其应该引起广泛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的热力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地球的人口容量问题,人口学者曾做过许多尝试,并提出了不同版本的人口容量阙值。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把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分为外部能量流动和内部能量流动,并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源自内能流能量的增加和人类对内能流能量使用效率的提高。进而又得出了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热力学模型,及其热力学含义。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渐严峻的现状,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保障滞后、流动人口自身素质低下、社会教育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四个层面,系统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制度改革步伐、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构建三维教育体系等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Using data from the 2000 and 2010 Chinese population censuses and applying a consistent definition of migration, we examine changing patterns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during 2000–2010.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as reflected in a continuing growth of interprovincial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s western and interior regions,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of destinations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 major increase in interprovincial return migration,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al profiles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We argue that these patterns are driven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newly released Labor Law, removal of agricultural tax, 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program,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e also discuss several challenges faci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which include limited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for migrant children and inadequate housing and social welfare protection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对子女的监护方式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考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的方式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监护方式可以按地区角度、孩子被监护角度和对子女教育监护要求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划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所从事的职业性质、与子女交往的方式以及他们自身所形成的多元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4.
常态化与正规化: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华 《西北人口》2007,28(1):97-101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以超常规的态势增长。随着社会条件的复杂,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流动人口的城市择业、社会生活、子代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趋严峻,鉴于此,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首先在理念上要推陈出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区等需要通力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步入常态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空  李双全 《南方人口》2010,25(6):40-45,53
家庭流动会在未来一个时期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和区域差异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存在区域差异,部分流动人口家庭是通过在流入地生育孩子组成。针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16.
陈国华 《西北人口》2011,32(2):70-74,82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从社会文化机构接触、大众传媒接触、社团活动参与、课外知识来源渠道四个方面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要优于留守儿童。文章最后从社会结构制约和家庭教育缺乏两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桂珍  陈艳梅 《南方人口》2004,19(1):28-31,4
文章通过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有关数据,及660名居住在上海市四个区流动儿童的抽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儿童的现状、需求,剖析了流动儿童的就学、成长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决定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口的自身因素、流入地子女的经济状况和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流入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叶苏 《南方人口》2005,20(1):25-31
本文是对流动人口居住方式的实证研究 ,利用的是 2 0 0 3年厦门市流动人口婚姻家庭调查的数据资料。文章主要描述了厦门市流动家庭中夫妻的居住方式、与孩子的居住方式以及与双方父母的居住方式。尤其对影响流动人口夫妻居住方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析 ,并建立了相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最后笔者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和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