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屠隆是晚明文学由复古思想向性灵思想过渡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新气象。屠隆的情欲观对其文学思想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屠隆早年受复古论影响并有所超越,注意到了复古派理论与创作的缺陷。后期,屠隆拈出性灵论并不断发展,以性灵论文学,讲佛理,主张文与道合为一。与屠氏同时,论及性灵的不只他一人,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屠隆后期的狂放,是其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后沉迷佛道、追求自适、求解精神痛苦的真情流露。屠隆逐渐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个性张扬、思想激进。随着上述情欲观的发展变化与影响,屠隆开始要求文学表达一己真情,以创作符合(适)自我个性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标志着他的文学思想亦相应转入性灵阶段。  相似文献   

2.
论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尼采,一个是悲观哲学家,一个是悲剧哲学家。他们同为唯意志论者,两人的自由观却是相反的:前者主张生命寂灭,后者强调个性创造。本文探讨了这两种自由观的不同内涵及其原因。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遭到重大的歪曲、误解,本文作了必要的辨析;同时指出,在西方的自由思想史上,真正从价值角度探讨自由问题的,是从叔本华、尼采开始的;他们在对传统理性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杨建毅 《社科纵横》2003,18(1):22-23
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当中 ,自由个性与自由社会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社会化目标的具体实现条件。主要观点有 :首先认为自由社会化是自由个性的基础 ;自由个性是自由社会化的最高表现和追求。其次提出了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实践过程中 ,自由社会化目标的实现条件主要包括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体系 ,科学管理的社会组织体系 ,高尚先进的社会观念体系 ,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宛如一颗颗明珠,随意地闪烁于汗牛充栋的典籍之中。要想把它们整理成串,必须埋头书海,进行爬梳钩沉,并以宏博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识见加以阐述,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研究中的第一要旨。读罢王世德先生(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武文艺美学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ig93年版,以下简称(儒道佛))一书,于惊喜之余,有美中不足之憾。惊喜者为,王先生以儒道佛的融合为切入点,从纷繁芜杂的典籍中勾勒出苏武文艺美学的内在系统性,并把东坡美学思想纳入中国美学发展史的框架中加以阐释,纵横比较.清晰透彻地揭示了东坡美…  相似文献   

5.
张建平 《学术交流》2007,(8):166-168
禅宗大师们所追求的"有"、"无"思想,"我"与"非我(佛)"的统一,神秘的东西"不可言说","顿悟","默言"等禅理,在中国艺术家手中构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内涵。艺术家常常注重禅理的修养,直至用禅理来开拓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丰富、多变、不拘一格也许正是这个世界最有魅力的特质。但对于运动服饰来说,人们在沉醉于个性装扮带来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丝毫没有降低对运动服饰舒适度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运动服饰的新奢适主义潮流。奢适主义不是单纯地追求奢侈,它倡导健康、向上、自尊、从容、注重生活品位和心灵自由的理念。盛夏七月,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又到了新一轮户外运动的高峰期,冲浪、探洞、溯溪、骑行、探险……无论选择哪种户外运动,都须先厉兵秣马,在装备上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中的深层文化心理作了剖视。由于“五四”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思想,并非出自中国社会内部经济文化机制发展到充分成熟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主要是先觉者们从西方“拿来”的。故而在其选择、汲纳过程中,必然受到选择主体原有精神文化形态的制约,形成选择主体和被选择客体之间的互渗或同构。文章置“五四”个性主义文学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文学观念的比较研究中进行宏观透视和微观分析,较系统地论证了:“五四”作家观念中的个性主义,在其哲学本体意义上,往往是“群”和“类”的个体显现,他们显意识层次中的单数的“自我”,往往就是他们潜意识层次中的复数的“我们”。当他们把自我从传统社会中分离出来,追寻个体价值的完成的同时,其本质却是以走出社会的方式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佛是佛陀的略称,意译为觉者或智者。觉又包含有觉察、觉悟之义,故通常称佛是觉悟的意思。中国的佛教,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从不同学派到各个宗派,虽然在许多看法上有分歧,但都很重视“悟”。其中,尤以竺道生,特别是禅宗的“顿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然而,学术界对于“顿悟”的思想,过去往往贬辞甚多,诸如把“顿悟”仅仅说成是一种宗教出世主义的口号,是什么神秘主义的修养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剧美学与佛教、禅宗思想姚文放一在中国戏剧美学中,论佛谈禅可谓相沿成风,佛教、禅宗对于宇宙人生的覃思和妙悟,以及用一定的概念术语对于这种覃思妙悟所作的精当概括,都对中国戏剧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作用。即使某些戏剧美学规律和戏剧美学问题的阐发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即群体主义思 想。对传统文化的群体主义应如何评价、如何对待?一种看法认为,传统文化的群体主 义乃是一种空洞而虚伪的说教,是极大地压制个性发展的理论;因而它对于当前的历史 任务——建设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培养锐意进取的新人来说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完全加 以摒弃。笔者认为,对传统文化的群体主义不应简单否定、一笔抹煞。传统文化的群体主义虽然有限制个性发展的一面,但也有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面。从中国历史上许多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和主观意图看,他们所提倡的群体主…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有许多不同于以往文学的特征,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即强烈的文体意识,主题的快速嬗变和多元化倾向,文化心理意识,民族母亲意识,地域文化景观。所谓强烈的文体意识,是指许多作家把文体追求作为审美和艺术个性追求的核心,通过独创的文体,来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与僧侣交游的特征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唐都学刊》2001,17(2):25-30
盛唐是佛教与诗歌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诗人们不仅频繁地与僧侣相交往,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和丰富了传统的山水意识,由泛神主义过渡到情趣主义,完成了山水诗由谢灵运尚巧模式向浑成模式的转变;僧侣们的文学意识加强,在与诗人的交往中,传佛习诗、以诗会友,文学也成为他们悟禅明性的常用手段.慧远时代以神僧崇拜为主的诗人与佛界交往的模式被打破,佛界领袖和一般僧人都成了诗人们交游的对象,形成了诗人游佛与僧侣习诗的诗佛互补模式,为中晚唐诗僧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气氛,奠定了基础.因此,从诗歌与佛教相结合的角度来说,盛唐依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3.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李守钰佛教传入中国曾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排佛之难,也曾因大师零落,任运敷衍,但禅宗一脉适逢其会,枝繁叶茂,锦远流长。禅宗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禅宗之“禅”向人揭示的,不仅是宗教也是...  相似文献   

14.
张淑蓉 《学术交流》2008,(3):155-157
战国时期从士中分离出来的侠,大都具有自由的身份,逐渐演化成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他们不受社会政治力量的约束而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确立了自身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他们一方面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个性,另一方面又要安身立命于现实社会,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人生价值.长期以来,侠在入世参与及超世企慕中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却对入世参与及超世企慕的侠文化进行了相互交融的理想化构设,在风云际会之中,赋予侠以仙凡两途的理想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5.
吴功正 《求是学刊》2002,29(2):90-93
王、杨、卢、骆“四杰”崛起于宫廷诗风笼罩的初唐文坛 ,但他们并没有囿于固有的理念和规范 ,而是在对宫廷诗的改造中完成了新型的创作审美追求。他们的诗作闪烁着社会理想焕激起来的热情和意气 ,又由于个性气质的多愁善感 ,促使他们深入于时间审美的开拓与深化 ,显示了超拔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汉朝四百余年的儒学统治,中国人群的“虚伪人性”问题暴露无遗。魏晋玄学家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搬出先秦已经批评过这个问题的老子,试图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提出了“越名任心”的著名命题,召唤人们回到自己的心灵,试图以此解决双重人性问题。在人心塑造上,他们倡导“心胸坦荡”、“超然自得”、“独往独来”,以此塑造强硬个性。《列子》杨朱篇“尽一生之欢”的纵欲主义更是将玄学的“越名”心态发展到高峰,变成中国方式勇敢主义的代表。“存异而不求同”、“贵得肆志”则表达了玄学对个性的充分尊重,是个性伦理的珍贵养料。“以无味和五味”是一种强烈个性的最好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的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最令人担心的个性冲突问题。但玄学是软弱的,因此生命短暂。  相似文献   

17.
欧洲思想意识在中国的传播是同1915—1925年开展的五四运动同时发生的。易卜生的戏剧很快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并且中国评论家十分注意这位挪威作家作品中的社会政治观点。易卜生主义在中国最有名的研究者是北京大学哲学教授胡适,他1918年发表了以“易卜生主义”为名的纲领性文章,从此,易卜生在中国成为某些政治思想的象征,如妇女解放,个性自由和对现存制度的批判观点;“易卜生主义”是自由主义哲学的一部分,胡适曾致力于将这种哲学运用于中国的现实。易卜生主义的核心思想——对独立个性的自我肯定——成为胡适所制定的新“生命哲学”最重要的因素。胡适反对中国的封建制度,反对“家庭较之于个性来,总是占居首位”。易卜生主义成为国家的自由主义政治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自由主义者来说,易卜生与其说是思想家,不如说是文学家。胡适认为,易卜生的最重要的作品是《玩偶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斯科特·杰布尔提出了新的宪法解释范式理论,即"自由的原意主义"(liberal original-ism)。他既反对脱离文本的现代自由的解释理论,也反对向后看的现代保守原意主义方法论,而主张自由的原意主义。杰布尔以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律为分析视角,认为美国宪法的原初意图就是保护个人的自然权利。自由原意主义方法对美国宪法解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4"韩流"标签     
伴随韩流一起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哈"有恭顺、崇拜的意思,"哈韩"就是崇拜韩国文明,推崇和模仿韩国流行元素的意思.随着"韩流"的不断蔓延,中国出现了以青年人为主的韩国文化追随者,被称为"哈韩族".这标志着韩国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新的时尚坐标.韩流推崇个性、自由、随意、反叛、不拘一格的精神,这正迎合了年轻一代彰显个性、追求自由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之一是把社会历史也当作如自然界一样的自然历史过程,也具有不依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主观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有些人机械地理解社会规律。强调社会规律时,便把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抛弃掉,个体自由活动和各种偶然性在社会规律面前毫无意义。作者认为,离开人的主体活动就把社会抽象化了。社会规律不能离开人们追求价值的实践活动,个性自由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扩展的,社会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排斥人的价值追求和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